498
沟通能力不仅对孩子性格塑造、人格培养有重要作用,还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发展。在进入校园,孩子开始社交以后,沟通能力就成了孩子必备的一项能力。有些孩子能在交流中清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图,但有些孩子甚至不敢张口,害怕跟人沟通,也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
小孩子沟通能力差怎么办?
1、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沟通能力也是有好处的。家人之间民主、尊重、自由,家庭气氛轻松、愉快。这样,孩子放松地表达,认真地倾听。
2、让孩子学会倾听。
培养孩子沟通能力,我们不能只锻炼孩子去说,也要让孩子学会倾听。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3、注意说话的语速和逻辑。
说话的语速太快,会给人留下毛毛躁躁的感觉,很有可能让听话的一方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同时也要让孩子注意说话的逻辑,不要一会在讲天空,一会又跳到了咖喱饭,语言逻辑不通也很容易让人不想再继续沟通下去。
4、不要将友谊直接塞给孩子。
如果孩子是内向的性格,父母可以邀请孩子同龄的小朋友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耍,以为这样孩子慢慢学会开朗。但实际上,爸爸妈妈硬塞给孩子的朋友,在一起玩的过程中并不能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孩子也可能会出现不合群的问题。
5、克服恐惧感,与陌生人交流。
生活的圈子不可能一成不变,孩子们总是会有需要走出熟悉的环境,接触陌生的人群。能否和其他人交流,将陌生人变成朋友,这就是对孩子能力的考验了。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主动和其他小朋友聊天,帮他克服恐惧感,增强对他的心理暗示。
6、要有积极而良好的亲子互动。
多些亲子互动的游戏和交流,便于训练孩子的沟通能力。比如,游戏中尽量鼓励孩子主动指导父母怎么玩,以此来激发他与别人沟通的愿望。互动中家长说话要多些体贴,少些数落或唠叨,以一种开放和发展的态度对待孩子可能有的错误。
小孩子沟通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
1、家庭环境导致。
家长是孩子接触最多的,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吵架,就会使孩子对沟通产生恐惧,出现孤僻的心理问题,从而不敢主动与人交流。
2、交流人的态度。
如果孩子在描述自己的想法但又表达不清楚的时候,家人作为聆听者要给予鼓励,而不是因为听不懂就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态,这样就会导致孩子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思维开始出现偏差,最终表达的意思不符合想法。
3、家长没有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在外面会被欺负,所以大部分时间都让孩子在家自己玩耍,长时间的累计就使孩子出现不合群的现象。父母总是让孩子在家写作业、看书,认为这样才是爱孩子,但是看似这样有利于孩子成长,但是慢慢的孩子就不知道该如何和朋友相处了。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能够交到许多好朋友,和身边人融洽相处。尤其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伙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但是,因为孩子的性格或其他原因,总有些孩子难以自如的与人交际,这就为父母们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不过,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着重加强孩子的交际能力,依旧可以让孩子做出改变,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小孩子交际能力差怎么办?
1、教孩子同理心。
同理心是高情商的一种表现,是一种高层次的社交技能。同理心并非人们天生就具有的,可以后天习得。在培养孩子同理心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想让孩子具有同理心,家长必须具有同理心。家长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多考虑孩子的感受。
2、积极引导。
积极的去引导孩子,让他明白互帮和互助的作用,学会与更多人去合作及分享。总之,要学会享受跟小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在玩耍中孩子会有自己的理解,同时对分享和谦让也会有新的认识。
小孩各方面发展都还不成熟,接触学习的时间也不长,这时候出现在学习、与人沟通的理解能力差的情况,也很正常。家长不要急着给孩子贴“笨”、“理解能力差”的标签。要知道,孩子对自己的判断大多来源于家长,家长这时候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信心,帮助孩子训练理解能力。
小孩子理解能力差怎么办?
1、引导孩子建立好的思维习惯。
思考是一件有点复杂的事,所以父母有必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灵活的思维能力,让孩子主动地投入到思考之中。思维习惯的培养需要父母掌握更多的引导技巧,让孩子能够养成判断推理的习惯。这其中给予孩子一定的表达机会是很有必要的。
2、让孩子多体验。
通过体验来增强理解能力。其实,人最有效的学习就是来自内在体验到的感觉。听老师讲过的内容有时候并不太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亲身体验过以后,就很容易理解了。
如果孩子能够正确对待挫折,那么挫折就会成为孩子不断进步、最终获取成功的推动力。但事实情况是,大多数孩子都不具备面对挫折的能力,再加上很多父母对待孩子的失败也只会一味指责孩子,甚至斥骂孩子。导致孩子恐惧挫折,做任何事都容易半途而废。
小孩子受挫能力差怎么办?
1、家长以身作则。
当家长遇到困难时如果采取逃避的态度,孩子将有样学样,因此家长必须先做给孩子看,如果家长不小心“犯规”了,也应诚实向孩子解说,这样不仅帮助孩子学习如何面对挫折,也有助于孩子对于父母的尊敬与服从。
2、先奖励、再鼓励。
训练孩子挫折忍受度绝非一天两天的事,因此孩子在过程中表现不佳,家长也应针对孩子进步、表现好的部分给予奖励,即使是拍拍肩膀、说声“好棒!”都有助于孩子减轻挫折所带来的压力,之后再以鼓励的方式说明孩子再次尝试,这将有助于孩子正向面对挫折。
小孩子都是爱玩的,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因为贪玩控制不住自己,也很正常。家长想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就要先从监督孩子开始。但这个监督,不是说一切都帮孩子安排好,完全不给孩子做主的空间。想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就要学会逐步放手。
小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办?
1、寓教于乐。
培养自控能力的过程之所以如此艰辛,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孩子把全部的期待和注意力都放在了一件事情上。这时父母可以用一些简单有趣的小游戏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引导孩子把极具诱惑力的东西,想象成没有诱惑力的东西,像把棉花糖想象成硬邦邦的石头,这样就能帮助孩子克服“下一秒就要把棉花糖吃掉”的想法。
2、多表扬,少批评。
当孩子的自控能力表现有增强时,父母一定要多多表扬,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如孩子答应把看电视的时间用一部分来做家务时,父母可以表扬孩子热爱劳动。
大部分情况下,小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都是因为从小就被父母或者长辈溺爱,包办生活里的一切。孩子没有遇到过挫折,也从来没有承担过压力,所以就会遇到点困难就无法消受,面对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也会下意识选择退缩。
小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怎么办?
1、让孩子学会适应变化。
突发的变化往往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威胁。然而,人生总是充满各种意外,各种变化。让孩子要适应接受变化的现实。另外,有必要的话,也要教会孩子适应变化。
2、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当然会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些心理压力,如成绩不良,被他人威胁、侮辱、打骂,家庭的不幸等等。这时,家长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能使孩子对人生中的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
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做到积极乐观,可有的孩子却遇到点压力就紧张,甚至颓废。尤其是在考试、比赛之前,抗压能力差的孩子总是会想临阵逃脱,根本经受不起考验。而且,这样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总要半途而废,最后只会落个什么也做不好的结局。
小孩子抗压能力差怎么办?
1、学会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孩子有时候并不能一个人去解决问题,有时候也需要家长的从旁协助,孩子在面对问题时,家长可以积极引导他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2、建立对事物的客观认知。
帮助孩子建立对事物的客观认知,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看待事件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个更有价值的对自我和对周围事物的解读,提升抗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