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
相信不少父母都认识到了“情商”很关键,可是“情商”要如何培养呢?父母的情商可以传达给子女。父母之间表现出的温柔和浓浓情意,势必给子女带来积极的影响。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情商?
1、作为父母,可以通过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引导并优化孩子的情商。首先要关注孩子的感受,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这些感受,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感受。教育孩子多关心他人,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欣赏他人的优点,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懂得关心别人。孩子从幼儿起,就要引导学会关心别人。从关心家里的老人、关心父母做起。在家里,爸妈身体、心情不好时,会主动问候关心爸妈,帮爸妈倒杯水,帮洗洗碗筷。养成习惯,就会比较细心,在学校,在社会上,会很自然的留意到别人的情绪和需求,受到大家欢迎。
3、要让孩子学会倾听。说到情商,我们最能想起来的就是主持人,因为主持人的任务就是让在场的嘉宾有话可聊,不至于冷场,但是自己又不能一直在说,所以这是非常考验情商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主持人一直倾听嘉宾的话,然后再去引出话题。所以让孩子学会倾听,是培养高情商的第一步,因为只有倾听了,孩子才能了解他人的想法,才能不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想问题,就会去考虑他人。
孩子情商低的表现:
1、经常抱怨
抱怨,会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当我们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总会有一两句的抱怨。但是,孩子经常的在你面前抱怨别人,这有可能是孩子情商低的表现。这时候家长不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让孩子一味地怨天尤人,不在自己的身上找问题的话,那么孩子进入社会之后就是一个不被喜欢的人物。他们不会主动的承担责任,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味地抱怨别人的不好,只会惹人厌烦。
2、倔脾气
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家长的溺爱中长大的,他们经历的事情很少,在家里因为家长的溺爱,他们没有受过什么气,都是让别人顺着他的意思来,简直就是一个倔脾气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是情商低的一种表现。这样的经不起别人的批评,他们觉得自己的就是对的,这样的低情商,很容易为人所用,最后因小失大。
3、孩子很任性
孩子年纪小,闹小脾气这样的事情我们作为家长都是能够理解的,事后开导孩子就好了。但是,孩子过分的任性,家长就应该多注意了,这有可能就是孩子情商低的表现。就比如说,孩子遇到不喜欢吃的东西,宁可饿着也不会去吃。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太强了,在未来会吃大亏的。
中国自古以仁孝治天下,也是古人推崇至今的理念。对于中国父母来说,子女是否孝顺是自己一生教育成败的标准,若是孩子没有感恩之心,父母就面临老无所依的困境,也就代表这自己为人父母的失败。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然品行非常重要,何况有些类型的家长注定养不出孝顺娃,将来老无所依也怪不得别人,大家要警醒,别让自己成为其中之一。
怎样的父母是培养不出孝顺孩子的?
1、偏心的父母
在偏心的家庭里,不孝顺的往往是更受父母宠爱的那一个。父母越是偏心他,做什么事都优先考虑他,他就越会产生优越感,习惯接受别人的付出而不懂得回报。而受到父母忽视的孩子,因为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会更努力地被父母看到,父母有什么事他永远冲在最前面,很让人心疼。
2、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
有了孩子后,家长总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自己省吃俭用,对孩子却十分舍得,名牌衣服说买就买。结果把孩子惯出了毛病,处处都要以他为中心,丝毫不懂得为别人考虑,更不懂得什么是责任。这类孩子对父母依赖性强,长大后自己都管不了自己,还能指望他孝敬父母吗?
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自信心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家长一定得当作头大事来对待。
孩子没有自信父母应该怎样培养?
1、避免过分保护
受到过分保护的孩子必定是不自信的,就算看起来很有自信,可一遇事立即破碎,因为过分保护的孩子内心十分脆弱,很容易被外界影响,所以父母让孩子多动手多尝试。
2、扬长避短,放大亮点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中国大多数家长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不停的挑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总是感觉自己做得不好,久而久之就没有自信了。因此,作为家长要多欣赏孩子的优点,如果我把孩子的优点比喻成一个“亮点”,那么家长可以采取放大亮点的方法,孩子每一次“亮点”被放大,都是孩子被接纳和认可的过程,伴随着“亮点”的不断放大,孩子就被照亮了,此时,孩子完全被接纳,孩子的自信心也就全部被激活。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会有自己的思想与主见,会有想要摆脱家长的束缚的心理,这时候家长就要正确地教育孩子,正确地引导孩子,才能够让孩子走入正确的步伐上。
父母怎样教育培养引导孩子?
1、培养孩子坚持的态度
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需要有坚持的信心,无论在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挫折,家长要培养孩子要有克服困难、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和毅力。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想坚持的时候,父母的可以多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对去鼓励孩子寻找些方法、适当地用些放松的方式来减轻压力教育孩子。
2、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我们要对孩子有无条件的爱。害怕被抛弃,是一个孩子最害怕的事情。而无条件的爱,就意味着家长要真心地,也让孩子深刻地体会到,无论你考试成绩如何,我都依然爱你,无论你现在是听话与否,我都依然爱你,无论你现在几点了还不睡觉,我都依然在这里陪着你。
现在有很多人对于我国传统的敬老爱心的孝心变得淡漠,甚至消失。很多孩子不仅没有礼貌,还不懂得感恩,造成这样的问题,这跟家长是离不开关系的。那么,家长该怎么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呢?
怎样培养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1、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家长为孩子付出自己的辛劳这是人的天性,虽然我们都不求回报,但如果孩子觉得这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就很难建立起对于父母的感恩之心。
他们会觉得这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有时候,家长在背后的付出,也应该让孩子看到,明白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
2、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父母努力工作抚养和教育他们的孩子。在给予孩子爱和关心的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学会爱父母、感恩父母。但是,现在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让家长觉得这样的孩子只知道享受爱而不知道给予爱。 其实,孩子的这种情况与他们在家里接受的教育有关。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很多人都围着这个孩子转。当家庭以孩子为核心,忙于为孩子服务时,孩子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孩子不懂得关心父母怎么办:
一、感恩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态度。但要把感恩转化为态度,首先要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让感恩慢慢成为一种习惯。这个时候,家长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教育孩子。
二、节日是一个仪式化的日子,有一种特殊的隆重和重要感。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舞台,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节日期间,孩子可以制作小礼物送给同行,让孩子慢慢从接受、欣赏转向给予。比如教师节,让孩子为老师制作贺卡,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在父亲节、母亲节,对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不一定是感谢爸爸妈妈对他们的帮助,只是表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幸福。一点点表达也是一种付出,一点点付出也是孩子迈出的一大步。
三、随着第二步的过渡,孩子更容易真正学会给予。父母可以偶尔“示弱”,让孩子为父母做点什么。比如,假装自己不会搬衣服,让孩子帮你拿一两件;累了,让孩子倒杯水给父母喝……让孩子学会付出。当孩子付出时,父母也要对孩子的付出心存感激,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感激,让孩子体会到给予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孩子才更愿意主动付出。 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孩子,虽然体现了对孩子的重视,但会限制孩子的心理发展,误导孩子,难以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孩子不懂得关心父母的原因:
很多家长常说:“我们家孩子要是也像别人家的那么优秀就好了。”其实,优秀的孩子,大多都是父母用心培养的结果,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决定他们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
普通家庭怎样培养优秀的孩子?
父母相爱
看过一句话说:“孩子不是需要多么优秀的父母,更需要的是快乐的父母。”试想如果父母每天忙于工作,但是却将工作的压力带回家里,甚至夫妻感情差,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让孩子看到的都是板着脸,不快乐的父母。那么孩子的内心会是什么感受呢?这样孩子往往会感受不到爱,久而久之也变得很消极低沉,沉默寡言。
而相爱的父母散发出来的是浓浓的爱意,夫妻之间的互相包容和理解,也会传递给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孩子在这种氛围下长大,内心是有爱的、温暖的,更是积极的、乐观的。
兴趣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