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4
孩子的“讨好型人格”不是一天形成的,这是一个长期影响下产生的结果,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出现这种问题时不要着急,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自信,摆脱成长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孩子有点讨好型人格怎么办?
1、允许孩子犯错,不随意责骂孩子。
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孩子就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孩子弄脏了衣服,洗干净就好;打翻了牛奶,擦干净嘱咐几句就好。
2、尊重孩子。
多听孩子的想法,外出就餐时,不止要问大人想吃什么,也要问一问孩子,“你想吃什么?点几个你爱吃的菜。”让孩子明白,自己也很重要。
3、维持家庭和谐。
很多大人不顾孩子是否在场就大吵大闹,还大放厥词说“要不是因为孩子怎么懂事,不想伤害孩子,早和你离婚了!”其实,这句话本身已经伤害了孩子。孩子潜意识觉得只有自己懂事,乖巧,才能让爸妈不离婚,才能让这个家庭不散架,这压在孩子身上的压力是很大的。
4、多陪伴孩子。
家长力所能及的就是要陪伴孩子,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关注自己的。陪伴也许不难,但是要做到有效的陪伴却是一件难事。陪伴让孩子不再孤独,也让孩子对自己更加关注,孩子也不会产生其他不正确的想法。
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1、被父母忽略,内心缺爱
父母关系不好,家庭不和睦,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内心缺少外界的关心和爱护,所以他只能用自以为有效的办法获得他人的关心和好意,他们一味地讨好别人,活的卑微,只为弥补内心爱的空洞。
有的家庭父母很和谐,但爸爸或妈妈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要么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要么不懂得如何和孩子交流,亲子间的亲密度不够,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在成长过程中,只能通过讨好别人来获取他人的关心。
2、很少得到赞美,频频受到打击
有一类家庭,父母对子女的管教特别严格,即使孩子表现的很好,也很难听到父母一句真诚的赞美,而孩子一旦在关键的事情上出了差错,父母的责备和训斥会铺天盖地而来。孩子的自信心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在一次次打击下,内心变得越来越自卑,始终无法对生活拥有真正的信心和希望。
3、受到欺负却未得到正确的引导
孩子小时候被同学欺负,不敢对父母讲,或者是父母知道了也不以为然,并未引起重视,这些对于敏感的孩子来说,可能会给他们带去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不得不形成一种不成熟的认知:我满足了别人,他们就会把我当朋友,他们就不会再欺负我了。久而久之,这种意识便扎根于他们的内心。
其实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都存在误区,只想让孩子听话,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苛,因此,现在拥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也非常多。顾名思义,这样的孩子就是习惯了讨好他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以至于失去了自己的主见,也失去了人生方向。
孩子有讨好型人格怎么办?
1、给孩子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如果孩子会在不经意间说出:求你了,妈妈,让我再玩一次。这时父母应该积极地告诉孩子:如果你想玩,请你认真地告诉我要玩什么或者玩多久,不要用这种恳求的语气。如果发现孩子对别人也习惯性这样说话,不要打断他,这是他的解决方式,事后可以找时间和孩子聊一聊为什么当时会这样说。明白孩子口出此言的想法更重要,而不是直接判定孩子就是讨好型人格,这样贴标签只会让问题越来越糟。
2、引导孩子建立对自我的正面评价。
当孩子把评价自己的权利交付到他人身上时,孩子很容易产生“讨好型”人格,当孩子学会自己评价自己是,行为的驱动力变成了满足自己的诉求。
“讨好型人格”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教育难题,以前的父母或许从没关注过,所以新一代的父母也就无从获取经验,发现自家孩子身上出现“讨好型人格”的时候,也非常束手无策。这类孩子过于关注他人看法,没有主见,很容易受到欺负。
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应该怎么办?
1、教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任何时候,只要孩子认真表达一件事,父母都要认真听,并且鼓励说。“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我等你,你来说说!如果你喜欢你就表达,不喜欢你也可以拒绝。”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也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他有拒绝的权利。
2、培养孩子爱好。
父母可以发掘出孩子的爱好在哪,从而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孩子一般会在自己的兴趣上付出很大努力,这也会让孩子在这一方面有所成就,会让孩子更加自信,不用因为讨好别人来获得别人的认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本身就是很优秀的人。
孩子出现讨好型人格,多半与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应当多学一些和孩子交流的技巧,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让他们可以自信的面对人生。
孩子是讨好型人格怎么办?
1、给孩子“做自己”提供强大的动力
也许我们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是一个平凡人。从为人父母的那天起,我们就要有这样的准备和认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管孩子变好,还是变差;也不管他们有没有按照我们期望的方向成长,始终对孩子怀有无条件的爱,才能给孩子做自己提供最大的动力。
2、不要让孩子在压抑的环境中成长
厌学几乎是每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出现的一种不良情绪的行为表现,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尤其是高中生,我们的教育不能简单粗暴,一顿猛吵,而是要找到他们厌学的原因,针对性地给他们帮助。当孩子扫除了学习的障碍,他自然就不会再厌学了。
高三孩子有点厌学怎么办?
1、在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给予鼓励和安慰
许多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往往心里感到很难过,因为他们一怕老师批评。二怕同学看不起。三怕父母斥责。此时,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而有些父母对于孩子的成绩过分的专注,有些对于孩子过多的指责,使得孩子对于考试缺乏信心,由此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对于压力很大的高三学生,家长尽量不要给予孩子压力,更多的需要给予他们一些鼓励。
2、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和愿望强加给孩子
有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不是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学的。家长在孩子高三期间不要给孩子一些过高的期望,这样只是会给孩子增加一些压力。家长能做的就是降低自己对孩子的期望,积极鼓励孩子让孩子平时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尽力就行。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家长应该常常留意孩子的心理变化,避免孩子陷入自卑的情绪当中。若发现孩子有自卑的性格心理,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尽早帮助其克服和纠正,以免孩子日后形成自卑性格。
小孩子有点自卑心怎么办?
1、不批评,不指责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并且,孩子们对于父母的表情和情绪观察的更为细微,更为敏感。当父母批评和指责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紧张不安,甚至会因为害怕而放声大哭。当父母长时间指责,批评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并且,认同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想要让孩子变得自信起来,第一步,就要停止对孩子的批评和指责。
2、不强力改正孩子的缺点
面对孩子的缺点时,父母不要采取强硬的手段去改正孩子的缺点,或者强迫孩子改掉自己的缺点。因为,缺点不是一日形成的,并且,缺点想要改掉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同时,父母要认识到,采取强硬的手段去改正孩子的缺点,是很伤孩子的自尊心的一种做法。因此,不建议父母采取直接和强硬的手段去改正孩子的缺点,避免起到反作用。
厌学情绪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厌恶心理,进而用逃避的心态来面对学习。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及身心健康。孩子的厌学情绪可出现于各个年龄阶段,父母要帮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进步观,帮孩子解除厌学情绪的困扰。
孩子有点厌学情绪怎么办?
1、让孩子看到学习的好处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句确实不是空话,虽然中学时代的课本仅限于那么几本,但是这增加了你的阅读速度以及接收知识的速度等等,让他看到读书的好处。
2、重新建立起孩子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首先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定好一个目标,比如说孩子某一科的成绩不太好的时候,我们不要去要求孩子马上就去取得及格,只要孩子在学习中比之前有进步,我们就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这对孩子重拾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