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
孩子有自律学习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行成的,全靠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慢慢培养训练才行。孩子在还小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让孩子自律的教育方法:
1、帮他分析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利与弊
孩子的心思比较单纯,想法也很简单,在看待问题和考虑事情的时候,想得没有大人仔细周到和全面。这就需要家长耐心讲解,让他们意识到其中的利与弊。
2、父母以身作则
本来孩子想学习,父母却在一旁拿起手机,可想而知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这会让孩子分心,有一种天然的诱惑。父母工作勤奋,喜欢看书学习,不虚度光阴,珍惜时间,孩子看在眼里,就会效仿,成为像父母这样的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3、让孩子对自己正在进行的事情产生兴趣
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比起不断告诉孩子他为什么要做、做了有什么意义,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乐趣更能提升孩子的主动性,引发孩子下一次自觉去完成。
4、试着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比起规定孩子必须完成某些工作,让孩子主动去选择事情更能让他们产生责任感。家长可以用“你选择的事情相信你能完成”去代替“这都是为你好”。
5、让孩子自己决定做到什么样的程度
很多时候,父母的要求往往超出子女所能达到的限度。让孩子自己去限定目标,他会更乐在其中,并且能更轻松的达成,树立自信。
6、试着引导孩子预测结果
世上没有不辛苦的工作,当孩子中途疲倦或者受到其他事物诱惑,想要放弃的时候,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坚持,让他们明白完成的收获和不完成需要承担的后果。
7、强化孩子自律的习惯
孩子自己定闹钟起床,放学后自觉写作业,并对错题举一反三,上学好整理好书包等等行为,父母给以大大的鼓励,称赞孩子真是个自律的好孩子,形成正向强化。给孩子带上“自律”的标签,一个光环,孩子荣誉加身,倍受鼓舞,对自我也有一种期待,会更加约束自己,形成良性循环,自律成为一生的习惯。
孩子自律的好处:
1、自律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律的学生生活和学习都有适合自己的规律,包括学习计划安排,按时作息,饮食起居等,能把自己的学习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快乐而充实。
2、自律可以治疗孩子的拖延
很多学生都有学习或者做事拖拉,迟缓,懒惰的毛病。主要原因就是缺少自律。
3、自律可以提高孩子的执行力
很多学生说起学习目标也是侃侃而谈,学习计划也做了一大推,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就是虚荣心作怪,喜欢做表面文章,都是“假努力”,更缺乏严格的执行力。
4、自律可以让孩子赢得尊敬
走到哪里,各种学霸都让人尊敬。学霸除了学习能力和方法超强外,自律是他们身上最亮的闪光点。自律的学生有多可怕,相信学生和家长都领教过,此处不再举例说明。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话不无道理。教会孩子养成自律学习好习惯,才是真正的富养。自律的孩子更有能力主宰自己的人生。
孩子不自律会有哪些表现?
1、缺乏计划和目标:不自律的孩子往往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他们可能会随意浪费时间,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容易分心:不自律的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他们可能会在课堂上走神、做作业时分心或者沉迷于电子产品。
3、自制力差:不自律的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可能会过度依赖家长或他人的监督,容易受到诱惑,难以坚持自己的原则。
4、情绪波动大:不自律的孩子可能会因为缺乏自律而导致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
5、学习成绩下滑:由于缺乏自律,不自律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不能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6、生活习惯差:不自律的孩子可能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合理等,影响身体健康。
7、缺乏责任感:不自律的孩子往往不愿意承担责任,遇到问题时容易推卸责任,不愿意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现在的家庭条件好了,再加上有一些家庭都是全家人一起疼一个孩子。所以,对孩子的疼爱,都快要到了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地步了。另外我们的社会还一直都有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尤其是在城市家庭中更是如此,其实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让孩子吃苦的教育方法:
1、多让孩子做一些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环境入手,提供练习机会。我们应充分发挥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这些事包括自我服务,也包括为他人服务,如搬椅子、送报纸、倒垃圾、抹桌椅等。
2、做家务
可以让孩子劳累一点妈妈们可以让孩子学习一点简单的家务,这能让他们在增加生存技能的同时,也对你平日的辛劳有所体悟。
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需要一步一步来,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的话,处理不当,就会出现孩子的“独立性”危机,导致孩子的脾气暴躁,情绪不安,执拗任性,缺乏自信,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等这样的不良人格。
让孩子独立的教育方法:
1、鼓励孩子自己动手
我们家长总感觉孩子还很小,需要娇生惯养,不需要干太多的活,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干,孩子就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啥都不做的情况下,独立当然很难形成。孩子在自己想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只要不是特别危险的,我们就要鼓励孩子大胆的去做。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的事情我们大人要看着,当他的衣服可以自己洗的时候,我们就教他们洗衣服,当他们可以学习做一些教务的时候,就让他自己做,当他会叠被子的时候,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起来,养成好的习惯,独立才能慢慢形成。
培养孩子自律性的关键,在于帮助孩子尊重事实,保持平衡,承担责任;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达到增强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和延迟满足感的能力。
让孩子养成自律的方法:
1、制定规范规则
孩子们需要根据规范来限制自己的行为。父母可以在家里设定清晰明确的家庭规则,然后遵守,如果规则被破坏,那就要去承担后果。这会教会孩子应该期望什么,促使他们做出正确的决定。每天制定相似的日程表,孩子们需要知道早晨的安排包括吃饭、梳洗、刷牙以及穿衣服的时间,放学以后的安排包括如何分配家务劳动、家庭作业以及娱乐之间的时间。同时,睡眠的时间安排也是很重要的,以保证孩子们可以获得足量的休息。
2、教育方法得当
孩子们需要知道如何为自己做出健康正确的选择。与其只是简单的对孩子说“放学回家后立即做作业”不如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回家以后首先做作业是很好的,然后就可以有自由的时间去支配,等你做完作业还会有奖励的哦!”。角色扮演同样是一种很有效的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假设一些孩子可能会遇到的特殊问题,然后讨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比如,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如果另外一个孩子拿了他的玩具,辱骂他或是推他,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而对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模拟如何抵抗压力或是在危险境况下应该怎么办等等。
现在的父母对育儿越来越重视,当宝宝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会买来很多的育儿书籍,学习大量的育儿知识,一些实用性、工具类的育儿书的确解决了妈妈们在育儿方面的燃眉之急。
教育孩子方法的书籍?
《孩子:挑战》不仅让我们一步步跳脱出来反观自己的育儿方式,也能帮我们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的个体情绪和行为。
学习永不嫌迟!已为人父或人母的你,或许早已忘记自己儿时调皮、任性、噘嘴、发脾气、故意跟父母“作对”、跟兄弟姐妹打架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了。而今天站在你面前的小孩,他们表达自己心境和情绪的方式,与当年的你一模一样。
每一代的成长都会碰到这种局面——当事人太懵懂,过来人又太健忘。我们在这个永恒的循环里一直寻找、追忆和思索。是时候来一步时光穿梭机带我们回归遥远的童年了。只有懂得,才会理解。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这本书适合每一位有学习态度的父母。
《魔法岁月》本书可以帮父母了解0~6岁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变化,放下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尤其是对如何管教孩子还存有疑虑的家长,这本书详细分析了对孩子进行管教的必要性。养育孩子是闯关,伴随争议和不确定性。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将下一代培养成才。纵观悠悠历史长河,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傅雷家书,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
古训有言“对子女七不责”
一. 对众不责
古人在教育子女时已经懂得不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要保护孩子的尊严,经常被父母不分场合责骂的孩子,不仅不会反思错误,还会变得胆小懦弱,容易产生自卑感极度不自信。
二.愧悔不责
犹太民族人才辈出,将惊人的苦难升华为惊人的创造力,在各种逆境中保存自己的文明生生不息,流传至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内聚力和生命力,而这种力量就来源于以古犹太教为纽带的共同信仰和文化价值观。
犹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孩子对某些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和热爱,那是孩子的天性,说明这个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着天赋。父母当然可以适当地对孩子进行引导,但是也应当仔细查看上帝给孩子们的恩赐。犹太人在这一点上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
例如,著名画家毕加索小时候,在课堂上不仅不好好上课,还故意给老师画画,最后被惩罚叫家长到学校沟通。父亲看他喜欢画画,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把他送到专业的绘画学校进行深造。在那里,毕加索的专注到远远超过普通的学生,后来更是成为举世著名的画家。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缺少天赋,而是缺少发现天赋的眼睛;我们并不是缺少天才般的孩子,而是缺少让孩子发挥才能的父母。希望我们每个人,从今天起,都做发现并培养孩子才干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