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也是每一位父母的宝贝,孩子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位父母的心。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但却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比如:孩子爱打人。小孩子年纪小,有时候并不知道怎么去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就容易采取比较极端的方式。作为家长要耐心引导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
小孩子喜欢打人是什么原因?
1、孩子模仿身边的大人或孩子
父母经常因为琐事打架,孩子也会频繁地出现打人的行为。孩子很可能是从父母处学会了通过“打”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果父母看到孩子打人,回家后也打孩子,孩子的打人行为往往会一直延续。孩子从父母处得到的信息是——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任意地采取暴力的。
2、孩子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每个孩子成长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就有了自我意识和物权意识,也有了自我保护意识。如果在这个时候他人做了什么事让孩子有了危机感,他就会采取一定的行动,去扞卫自己的权利。大人遇到问题通常会选择和平的方式去解决。但孩子的思想很单纯,只会尽自己所能去解决问题。
3、父母的溺爱
作为父母,疼爱孩子、爱护孩子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我们都知道,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应该有一定的限度,有句话说得好:“物极必反”。如果疼爱超过了那个见多就会变成溺爱,而溺爱则会违背父母的初衷,将孩子引向一条看不清方向的道路。
小孩子喜欢打人怎么办?
1、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相处方式
孩子们经常见到其他孩子打人,还可能因此学会打人。在这种情形下,建议父母们要严肃地告诉孩子,打人的行为不对,正确的小朋友相处的方式,应该是用说话解决问题、分享玩具、共同玩耍。当父母发出明确地对错教导,孩子们便不会盲目地模仿。
2、大人在生气中要做好榜样,别打孩子
有些大人觉得孩子的打人行为屡教不改,常忍不住生气打孩子;有些父母通过“以牙还牙”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有打孩子的习惯。这些方式都是错误的。父母生气时,要做好理智的榜样,尽量避免打孩子。这样不会导致孩子害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在宽容而理性的氛围下,孩子们能学会做得更好。
3、引导孩子意识到打人是错误的举动
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打人是错误的举动,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对不起”这种简单的道歉方式不应该成为孩子免于承担责任的免死金牌,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在保证在日后的生活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4、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进行情绪认知教育,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而不是击打。家庭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时时刻刻向孩子传达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与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样孩子以后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
孩子说谎,这恐怕是最令家长和教师厌恶和恼火的问题之一了。但是仔细分析,孩子有说谎行为,不足为怪,是不能全部责怪他们的。孩子说谎原因是多方面的。孩子本身有易说谎的心理特点,有社会的影响,也有教育方面的原因等。
小孩子撒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1、无意性说谎。
孩子由于记忆、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相符的话,这属于无意性说谎。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儿童对观察或认识到的事物,遗忘或错记的现象较严重,加上他们富于联想,想象力发达,而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很难准确地复述事物。这种“谎言”不是儿童有意编造的,而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所限而造成的。
2、保护性说谎。
这种说谎是为了避开教师或家长的批评甚至打骂,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体现。孩子在过于严厉的老师或家长面前,最容易撒谎,尤其是当他们说了实话,遭到了批评或惩罚时,他们就只好用谎言这个武器来“自卫”了。如果教师或家长对他们的这种撒谎再穷追不舍,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就会促使孩子以后以更高明的手段撒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说谎是大人“逼”出来的。
孩子处于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偶尔出现发呆、愣神,但是没有其它的异常表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可能与生长发育过程中某一年龄段出现的特定的行为习惯有关。所以,家长不用担心。但是,还有些孩子发呆、愣神跟以下以下情况有关,家长就需要注意了。
小孩子容易走神是什么原因?
1、走神的原因比较多,可能是贫血造成的,有些人因为脑部疾病导致走神。
2、有些孩子睡眠不好,没有休息好,而且学习压力比较大,经常熬夜,这样就容易走神。在早晨的时候没有办法按时起床,头脑也是觉得昏昏沉沉,整天都没有精神,在上课的时候也不认真听讲,整天无精打采,学习效率也下降了。
3、如果孩子在学校和同学相处不好,或者是和老师没有相处好,在家中和家长因为一些事情发生了矛盾,心情不好也会导致走神。
4、微量元素缺乏。孩子生长发育比较快,如果没有及时保证均衡饮食,以及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缺铁、缺锌,或者维生素缺乏,便会出现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读书的时间漫长,在这期间出现厌学是一种常见现象,一旦发现孩子厌学父母不要紧张焦虑,采取措施让孩子重新爱上读书。不要一味采取强硬手段,强硬手段更会让孩子产生叛逆感,更对学习产生厌恶,反而得不偿失,甚至孩子会因为厌学采取极端措施。
小孩子厌学是什么原因?
1、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当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他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
2、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
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老师家长拼命给学生施加压力和学习任务,以致学生完全不能承受,他们很反感老师和家长这样“无理”地对待自已,于是越来越对学习感到厌倦。
小孩子窝里横,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为“欺软怕硬”,毕竟在他们眼里,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无条件宠爱自己的,所以就会大肆发脾气。可外人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所以就会恐惧和外人交际。窝里横的性格形成主要是在父母的教育有偏差。
小孩子窝里横是什么原因?
1、长辈无条件地“宠溺”。
很多父母工作忙碌,就把孩子留给老一辈人带。而隔代抚养最大的问题就是,育儿观念不一样,长辈会相对溺爱孩子。孩子说要吃排骨,奶奶顶着大太阳去市场买;孩子乱发脾气打了爷爷,爸爸刚想教育,爷爷上前阻止:他还是个孩子……孩子很会察言观色的,敢“窝里横”是因为知道老人会护着他,知道只要一哭二闹三打滚,老人就会妥协、让步。
2、敏感的界限感。
小孩子天生就有一种“敏感的界限感”,也会有一种地域意识。当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家里是他经常生活的地域,他会随心所欲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会有压力。一旦到了外面,离开了家里这个熟悉的环境,面对的都是陌生的事物,孩子就会变得胆小一些,也比较谨慎,遇到陌生人也喜欢躲在父母身后。
很多家长都觉得,小孩子脾气大,是因为年纪还小,不懂事,等长大以后自然而然就会收敛脾气,变得听话。这样的想法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如果父母不及时介入孩子的性格形成,这些暴躁的情绪因子就会在孩子的内心扎根,日后很难再消灭。
小孩子脾气大是什么原因?
1、安全感缺失。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生活压力都比较大,一有空闲就想刷手机放松,很难静下心来专心陪伴孩子。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与陪伴,只感受到被忽视,安全感缺失也会爱发脾气。
2、模仿家长发脾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爱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如果家长自己就是暴脾气,并且在孩子面前也毫不掩饰,那孩子很会在耳濡目染中把家长的坏脾气也学进去了。
3、不良的家庭氛围。如果家庭氛围比较紧张,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或经常对孩子打骂,会影响到孩子性格发育,孩子也会过于敏感,脾气暴躁、易怒。
4、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都是很善于观察的。如果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舍不得拒绝孩子,孩子发现只要通过哭闹,家长就会做出让步和迁就,那孩子的脾气无形中就被家长助长起来了。
说到一言不合就生气的孩子,相信很多家长都深有感悟。很多家长都认为肯定是平时在家里面被娇惯习惯了所以才会一说就生气,不论场地想哭就哭、想闹就闹。实际上小孩子一说就生气并非全然是矫情的性格,而是自己的诉求没有被他人所理解。
小孩子一说就生气是什么性格?
小孩子一说就生气是张飞型情绪性格,指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差,遇到令自己不快的事情就容易暴躁发怒,脾气说来就来。愤怒作为人的四大基本情绪之一,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情绪。但因为每个人控制和处理情绪的能力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激动程度也会不同。同样的事,有些人能忍让、平和,不会随便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有些人就像一座火山,一点即着,发起火来,别人想拉都拉不住。张飞型情绪性格便是属于后者。相对于大人,孩子们的愤怒行为更为直接。管教易怒型性格的孩子,简单的以暴易暴容易起反效果,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
小孩子一说就生气怎么办?
1、给孩子一个充满安全感的拥抱
很多时候,孩子一说就生气和无理取闹的苦恼,均是来自于他们的安全感受到冷落,这是典型的安全感缺失,倘若家长能够读懂这一点就不会有后续更为恶劣的无理取闹了。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充满安全感的拥抱,当孩子接收到妈妈的温暖之后,情绪就会稳定下来。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