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4
相比较爸爸妈妈来说,家里的老人往往对孩子更加溺爱。尤其是现在隔代教育的家庭越来越多,经常会看到父母忙于工作,老一辈人带孩子的情况出现。这时候,孩子对父母的感情难免就会变淡,而爷爷奶奶的溺爱也会让孩子任何事都依赖老人。
孩子只要奶奶不要妈妈怎么办
1、妈妈要对自己有自信
作为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的人,你们和孩子之间有着别人无法代替的联系。只要你勇于接纳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感到被尊重、被爱,孩子和你之间的关系就会是健康而亲密的。
比如当孩子说「不要妈妈」的时候,妈妈们可不要太在意,孩子才两岁呀,会说的话非常有限,更不懂说出来话会给别人什么感受。
他也许想表达的是:我也很爱妈妈,不过我更习惯奶奶陪我睡,奶奶知道我睡觉时候爱听哪首歌、被子要盖成什么样……
与其暗自伤心,不如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肯定老人孩子带得好,在老人哄孩子睡觉的时候也在旁边陪着,了解孩子的睡眠习惯等。
2、如果妈妈想接手,要循序渐进
孩子已经习惯了和奶奶一起做事情,如果妈妈想接手,就得一点一点来。
不仅陪孩子睡觉是如此,喂孩子吃饭、带孩子出去玩等等的时候都可以先和老人一起做,再慢慢自己接手。
如此不仅孩子会越来越能接受妈妈的存在,老人也会对妈妈越来越放心,在你有时间的时候,把孩子交给你。
千万不要因为看到孩子和奶奶更亲而心里一直不舒服,甚至是说奶奶的坏话,希望孩子疏远奶奶,这种对奶奶的不接纳,最终会导致孩子为了保护自己和奶奶的关系,不得不把妈妈往外推,让妈妈变得更「不亲」。
3、找奶奶帮忙
就目前孩子还是和奶奶更亲近的话,奶奶说的话孩子更容易听进去。这时候可以提前和奶奶商量好,在适当的情况下让老人多引导孩子与妈妈相处。
有些老人会当着孩子的面对外人说:“我们家孙子不喜欢妈妈就喜欢奶奶!”虽然这是让奶奶很自豪的事,但是这样说就等于告诉孩子,你就应该喜欢奶奶不喜欢妈妈!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是极其不利的!让孩子和妈妈疏远对孩子没有半点好处!妈妈一定要提前和老人说好,让他们在孩子面前多鼓励孩子和父母相处,多在孩子面前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而不是加以否定。
4、扩大孩子的朋友圈
孩子最多的还是家人的陪伴,孩子的眼里只有亲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表现出对社交的强烈需求,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朋友聚会,让孩子多去接触别的小朋友,包括别的叔叔阿姨,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样的。
当孩子表现出和别的伙伴一起玩的欲望时,家长要在旁边帮助他,教会孩子如何与小朋友对话,如何交换玩具,让孩子充分体验与朋友相处的快乐。
让孩子体验多样的人际关系,也能让他们正确认识和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让孩子更快的脱离家人的怀抱,独立起来最好的办法。
现在让老人帮忙带孩子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家庭生了孩子之后,经济压力变大,夫妻双方不得不去上班赚钱,然后孩子就交给家里的老人去照顾。有的会把孩子送回老家,有的父母想让孩子陪在自己的身边就让老人来家里照顾孩子,这就导致了宝宝只要奶奶不要妈妈的现象。具体来说有下面三个原因:
妈妈工作忙
妈妈由于工作忙,每天陪伴宝宝的时间有限,而给宝宝穿衣吃饭的任务都会由奶奶来完成,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在日常琐碎的小事中培养起来的。奶奶每天喂宝宝吃饭,陪着宝宝玩耍,她就会成为宝宝最熟悉的人,宝宝自然就会和奶奶更亲近。所以妈妈平时工作忙的话,在下班之后或者周末要多抽时间陪着宝宝,给他穿衣服,喂他吃饭,这样宝宝就会逐渐和妈妈亲近的。
老人溺爱孩子
我们常说的隔代亲,现在就起作用了,奶奶总是很溺爱孩子,平时照顾孩子也是只要孩子想要的,想买的奶奶都会满足。奶奶带孩子出门,带回来一堆新玩具是在正常不过的了,也许刚开始奶奶也会拒绝给孩子买,但是看到宝宝稍一撇嘴,立马就心软,然后宝宝就得逞了。如果家里老人溺爱宝宝的话,妈妈看到一定要阻止,不然他长大养成坏习惯会很难改掉。
教育方式严厉
相对来说,妈妈在教育宝宝的时候会更加有原则。如果宝宝做错事的话妈妈会立刻阻止并且批评他,哭闹在妈妈这里是没有用的。对于宝宝来说,只要做事情不合他的心意,在他的眼里就都是“坏人”,他自然就会疏远。平时妈妈在教育他的时候一定要采用相对温和的方式,宝宝如果记恨妈妈的话,会让他形成心结,然后对妈妈越来越疏远,情况会更加糟糕。
其实不用太纠结宝宝跟谁亲,一般孩子到了三岁以后大一点了,知道了妈妈的重要性,就会回到妈妈身边,上学以后,学校的亲子活动或者同学之间的谈话也会强化妈妈的身份。孩子没有奶奶不奇怪,可是没有妈妈就会感觉很奇怪,在很多事情上还是需要妈妈出面的。作为妈妈,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多陪伴孩子,有质量的陪伴和教育。
现代社会的很多家庭当中,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一辈人抚养,而老一辈人在教养方式上存在着某些普遍问题,又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缺乏自理能力的情况。这种隔代教育下,父母也面临着新的教育问题。
孩子太依赖奶奶怎么办
带孩子独立居住。
如果孩子长期与奶奶居住在一起,根本无法摆脱依赖性,家长可以找个房子,单独与孩子一起睡,这样孩子每天看到奶奶的时间有限,慢慢地就不会再那么依赖奶奶了,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孩子要独自睡。
如果分开住有一定的麻烦,那就要让孩子单独一个房间睡觉,不能让孩子晚上再跟着奶奶一起睡觉。
相比较爸爸妈妈,在家庭当中,溺爱孩子的角色往往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有时候老人家太宠孩子,家长甚至都没机会教育孩子。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性格会比较蛮横不讲道理,长期以往下去,孩子身上的问题很难被改正。
爷爷奶奶太宠孩子怎么办
首先,与老人多一些沟通,相互交流关于育儿的想法、经验,分析过于宠爱孩子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让老人明白过于疼爱孩子并不是为孩子好,反而可能会间接害了孩子,让老人知道问题的严重性。相信如果相互之间好好沟通的话,老人一定也会好好配合的。
其次,爸爸妈妈们要“明白主次”,并制定一些小规则。意思也就是说在一些无伤大雅的细节上,可以允许老人对孩子放手去爱,比如吃穿可以由老人主导,但在教育方面应该由父母主导,原则性的问题就要正确、认真的对待。
最后,爸爸妈妈们得理解老人对孩子的感情。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父母辈还是孩子的那个时代,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很多家庭孩子又比较多,经常没有办法吃饱,更别说满足他们的其它要求了。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老人会由此产生补偿心理,把对子女欠缺的爱在孙子、孙女身上补回来,因此会额外地疼爱孙辈,对他们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
孩子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只跟爷爷奶奶亲。一到奶奶家,就哭着闹着不肯回家,对自己的爸爸妈妈一点都不亲。很多父母甚至会因此感到心寒,失落的同时,也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赢回孩子的心。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
孩子在奶奶家不想回家怎么办
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很少有时间自己带孩子,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孩子不愿意回家,可以不勉强孩子,让孩子继续跟着爷爷奶奶一段时间。但是,家长必须观察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觉得爷爷奶奶教育的没有问题,那好,可以让孩子继续跟着爷爷奶奶一段时间。
如果家长发现爷爷奶奶明显的溺爱孩子了。对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孩子已经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这个时候,说什么也要把孩子带回家,不能继续让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了。溺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对于爷爷奶奶溺爱孩子的事情,做父母的必须跟爷爷奶奶好好谈一谈。这种事情绝对不是闹着玩的,就算孩子的爷爷奶奶因此不高兴,对你有意见了,你也不能退缩,绝对不能拿孩子的一辈子开玩笑。
尽量多花期间陪陪自己的孩子。孩子亲自己的父母是天生的,他现在对你不亲只是你陪她的时间实在是少的可怜,所以一旦有时间,一定要陪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疼他的人很多,不是只有爷爷奶奶疼他。
在隔代教育家庭中,孩子被爷爷奶奶惯坏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有些孩子已经上了小学,还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性格也会比较懦弱,过于依赖爷爷奶奶。这样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以后必然会为家长带来更棘手的教育问题。
孩子被爷爷奶奶惯坏了怎么办
首先,家长们应该跟孩子的爷爷奶奶讲明溺爱的后果,溺爱对孩子的成长不会起到好的作用,会使孩子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会让孩子认为别人都应该以他为中心,会养成孩子傲慢、自大的心理。
身在溺爱当中的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要太严厉,否则受到溺爱的孩子可能已经习惯了别人的细声细语,突然严厉的教育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会使孩子变得更加暴躁,更难以管教。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活动来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在实践中明白自立的重要性。在丰富了孩子经历的同时达到了极好的教育目的。
对孩子的关爱是好的事情,但是一旦超过了一个度,关爱变成溺爱时,就会对孩子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及时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在隔代养育中,祖辈和父辈不是对立面,孩子成长的健康与否也不取决于自己带还是给老人带,而在于怎样自己带,怎样隔代教养。接受孩子对奶奶的爱,孩子也会渐渐和妈妈建立越来越亲密的关系。
孩子只要奶奶怎么办?
1、妈妈要对自己有自信
作为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的人,你们和孩子之间有着别人无法代替的联系。只要你勇于接纳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感到被尊重、被爱,孩子和你之间的关系就会是健康而亲密的。
比如当孩子说「不要妈妈」的时候,妈妈们可不要太在意,孩子还小呀,会说的话非常有限,更不懂说出来话会给别人什么感受。
他也许想表达的是:我也很爱妈妈,不过我更习惯奶奶陪我睡,奶奶知道我睡觉时候爱听哪首歌、被子要盖成什么样……
在一些家庭里,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对孩子缺少陪伴,孩子长期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奶奶就代替了“母亲”的地位。时间久了,父母再想把孩子从爷爷奶奶身边接回来,想让孩子跟自己亲,孩子一时半会当然适应不过来,反而会更依赖奶奶。
孩子离不开奶奶怎么办
首先,要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妈妈在陪伴孩子的时间里,多想一些有趣的游戏,和孩子一起玩儿。没有小孩不喜欢做游戏的,而且在这一方面,老人的想法一般比较匮乏。所以妈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游戏保持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建立孩子对妈妈的信任。
妈妈一定要有耐心,因为并不是你和她玩几天游戏亲子关系就能恢复的,这一定是需要长期的陪伴才会有效果的。
其次,不要强迫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