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母能以身作则时,孩子才能受到良好的熏陶。没有父母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的教育都将变成空谈。”因此,在教育好孩子的问题上,父母要先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格修养,处处为孩子做表率。
父母怎么做才能教育好孩子?
1、以身试教。
要孩子学知识,长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家长同样也应该在孩子面前多学习,重新静下心来跟孩子一起学,做到以身试教,看着孩子能一步一步的进步,家长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2、以行促教。
家长要求孩子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言行举止的品行。则家长在孩子的面前也要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关爱,但不是刻意的不搭理的客气。看到孩子做事有条理,成了谦谦君子,心里总是暖烘烘的。
3、用心聆听,真正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
没有什么方法比这个更容易表达孩子对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了。如果父母能够当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不仅是用耳朵听,而是进一步用心听,在孩子跟你诉说时能够停下手边正在忙的工作,孩子会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和尊重,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经常和你分享一些小秘密小心事的。所以父母要学会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认真去了解他们的真实世界,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4、团结协作。
家庭成员之间,有些事明明可以一个人完成的,为了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精神,可以让孩子来帮忙展现,家长从旁协助即可,完成后可以夸一下孩子哦!
5、培养孩子受挫能力。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疑难问题的时候,只要孩子不开口,家长就要狠心,坚决不给予提示或帮助,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勇于抗挫,克服困难,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成长的基础。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早睡早起、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整理书包等。
7、舍得放手。
社会是一个人生大课堂,走入社会自然有人授课给他。酸甜苦辣自己体会,父母做好他的后盾就好。
父母需要避免的教育孩子的错误方式:
1、给予孩子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家人给予处处特殊照顾,“三独”孩子,如吃“独食”、“独享”、做“独生”,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变得自私自利,横行霸道,没有同情心和责任心,不会关心体贴他人。
2、家人轻易满足孩子。
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宽松忍耐和吃苦耐劳精神。
3、家人大包大揽剥夺独立性。
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怕事,丧失自信心,慢慢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的性格缺陷,出去遇事猥琐,独立处理事情能力很差,都是托父母的“福”。
4、上行下效,缺乏自律。
虽然很多家长对孩子看起来要求很严,可是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却早已抛之脑后。比如:有的家长不让孩子玩手机,自己却坐在一边不停玩;让孩子用心读书,自己在旁边看电视或在客厅卡拉OK,这样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吗?我们说,身教重于言教,自己都不能做到怎么能让孩子做到呢?
5、粗暴。
这是简单的也是愚蠢的方法,让孩子绝对服从家长自己的意志,稍有不从,就对孩子非打即骂,典型的家长制作风。这样教育的孩子会唯唯诺诺,心情压抑。
父母怎么与孩子相处?
1、营造轻松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家庭环境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温馨的家庭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还可以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心态。在家庭环境中,我们不仅要注重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多传播一些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多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多给孩子一些鼓励的赞扬,同时也要注重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闹情绪,容易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2、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要平等公平。
我们虽然为人父母,多一些经历和教训,但是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的身份是平等的,因此,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思想,在出现问题是,我们更多的时候应该充当聆听者,适当的时候给出引导,而不是这个事情,你可以做,那个事情不能做,让孩子在自己的约束下,变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
3、善于发现孩子优点,让孩子正面对待缺点。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他们身上有别人无法替代的光环,也有一些遗憾的缺点。作为父母,我们不要只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自己孩子的缺点。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对其进行赞扬,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孩子身上不足的地方,也不要全盘否定或逃避,和孩子一起认识这种不足,只有正面认识这种不足,才有改正的勇气和决心。
4、多建议少命令。
合理的建议能让孩子心情愉悦,父母要多用建议式的口吻要求孩子做事情,不要把主观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例如与孩子商量穿啥颜色的衣裳,让孩子有选择权。
5、多提醒少限制。
对孩子过多限制不但不能阻止孩子继续犯错,还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极端心理。父母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来提醒和教育孩子分辨是非,用提醒以及建议的方式进行沟通更加容易让孩子信赖。例如孩子厌食,要告知孩子不吃饭产生的不良后果,并且要引导孩子养成喜欢吃饭、不挑食的好习惯。“堵”不如“疏”,疏导才是正确的方法与行为。
家长是孩子教养最直接的来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不仅仅遗传父母的生理基因,更重要的是孩子会继承父母绝大部分行为素质,也就是孩子的教养来自于家庭。
家长怎么做才能教育好孩子?
1、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孩子具更强创造力的源泉,才可以前面的发展成多面手。如果孩子在某方面表现的特别突出,家长们不能盲目的干涉,要多鼓励孩子,很可能将来会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对他以后的个人发展和人生规划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对孩子实行奖惩制度。
对于孩子错误的行为,一定要批评指正,让孩子改正。对于孩子做的正确的行为,要给予适度的奖励政策,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
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改变孩子的叛逆,归根结底就是改变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回应方式。面对叛逆期的孩子,作为家长,要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尊重孩子的想法,作为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多陪伴孩子,对孩子多一点耐心,有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关注孩子的成长。
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的叛逆期?
1、爱和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有爱的孩子基本没有叛逆期,如果孩子叛逆了,只能说明他心中缺爱,给他足够的爱,他自然就不叛逆了,我说的爱不是溺爱,是发自内心的爱,给他包容,给他尊重,给他爱,这就是最好的方法!
2、尊重孩子,认可接纳孩子的叛逆。身为父母,应该更多的去听听孩子的意见,包括大人的事情,都可以去问问孩子,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尊重,才能尊重你。青春期的孩子,体内是躁动的,思维开始活泛,不再对父母唯命是从,这都是正常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没有主见,事事问妈。
3、换位思考。用正确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不要一味的去顺从孩子,也不要以家长的威严去恐吓孩子,而是要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4、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不要孩子和大人稍有不一致,就把问题归结于叛逆,我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特别听话,叛逆期突然反了天的,叛逆期很极端的孩子,一般都是过度管教或者疏于陪伴。
孩子教育的越好他会越来越优秀,一个优秀生成绩优异表现良好,那父母会更重视培养,他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关爱也成为前进的动力不断努力,成功也是必然的。
要怎么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1、一定要多包容
尤其是对于孩子的叛逆行为,一定要多些耐心,不能过分呵斥孩子,而且要以平等执行对待孩子,让孩子变得容易信任自己,才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2、开阔孩子的眼界
眼界决定境界,一个人的眼界也基本上就决定了这个人的一生会交什么样的朋友,会做什么样的工作。一个没有见过大海的孩子,不会梦想成为一个航海家。见多才能识广,中国就是因为闭关锁国三百年,所以才会在外国列强入侵的时候任人宰割。世界这么大,带孩子多出去看看。
教育的本质是给孩子指引而不是强迫,所以家长要遵循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独特性,多方面培养,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是现代社会家长最好的教育。
做父母怎么教育好孩子?
1、沟通
小孩犯错的时候不要打骂,要试着和她们沟通,告诉她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交流的时候要放低心态,要把自己想象成小孩,这样和她交流的时候,你们之间就没有代沟,沟通起来就很好,你说的话她也会很容易理解,能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下次就不会犯错了。
2、言行中,教他一些良好的习惯
不一定是算术、识字、唱歌画画,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优秀品质和良好的习惯。比如,吃剩的果皮要扔进垃圾桶,不玩的玩具要收进玩具柜,公共场所不大声喑哗,爱护公物,自觉排队,不争抢,等等。这些细微的好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一些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之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孩子有权利选择其他道路,当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时,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让家庭环境恶化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你怕什么,孩子就来什么,孩子有时候会不惜自毁来控制父母,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
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呢?
1、无条件的爱
我们要对孩子有无条件的爱,当我们对孩子说,你不听话就不要你了,当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家长可能会反驳,我是无条件的爱他呀,但是当我们这样说了以后,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我只有听话,妈妈才会喜欢我,而一旦我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我甚至不要我了。
2、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熏陶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氛围,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
要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要对每个孩子都要一分为二来看。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为,孩子特点的形成因素十分复杂,比如,每个孩子的先天遗传基因不同,后天的 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环境、生活给养、生存空间、社会关系等各方面千差万别,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反映到孩子的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
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信?
1、多点鼓励
孩子做事之前,父母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孩子成功以后,说:“你果然做到了,真了不起。”从孩子学步时起,就注意肯定和鼓励,但要避免不符合实际的夸奖。
2、换个说法
孩子拣起了一块石头,高兴地拿给爸爸看,说:“爸爸,你看我拣的石头多么美丽。”爸爸如果说:“看你弄得满身是泥。”孩子会不高兴地扔掉石头,垂头丧气地走开了。爸爸要是说:“这石头是漂亮,你去把它好好洗洗,那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孩子探索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