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
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的粗心而打骂他们,这样反而让孩子潜意识里增强了粗心的印象,反而会适得其反。这个时候,家长如果帮助他分析粗心的危害,要从小培养孩子责任心,培养孩子整齐有序的生活。
孩子粗心大意家长怎么鼓励孩子?
1、把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想着玩电脑、看电视。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作业,便规定做1小时作业,才能去看电视、玩电脑。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总是心不在焉。如果家长把督促孩子学习的条件改为“再做对5道题才能玩”。
2、注意孩子的细心训练和习惯培养
经常让孩子做一些精细和对比训练,做一些类似“找不同”等提高注意力辨别力的训练,在实际操作中一点点提高认知能力和视觉辨别能力。通过努力发现并及时肯定孩子的细心来纠正粗心,以强化细心、淡化粗心来达到改变粗心的目的。
3、用目标激励孩子上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近期目标,并辅之以奖励措施。每到一个目标就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这种用目标来激励孩子上进的方法,也能帮助孩子逐步乃至最终消灭因粗心造成的错误,从而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4、要避免做作业疲劳
许多孩子作业前半部分质量好,后半部分字迹潦草,错别字很多,大多数家长会说孩子粗心,其实这是疲劳所致。心理学家认为,疲劳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活动,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降低。
5、为孩子准备一本错题集
当孩子因粗心而做错作业时,不妨让孩子在错题集中把错误记录下来,同他一起分析做错的原因,并找出规律。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孩子认识粗心大意的危害,提高改正粗心缺点的自觉性很有好处。
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
1、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2、孩子平时缺少对于细节的关注
家长不会告诉孩子事物的区别,而是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比如带孩子去菜市场,孩子发现菠菜和蓬篙菜是一样的,妈妈就会直接说这是菠菜,这是蓬篙菜,而不是鼓励孩子让他发现这两者的不同,这就错过了孩子发现细节的训练。
3、孩子个性比较浮躁
安静不下来,或是只能保持片刻的安静。有些孩子想象力丰富,总是在一边读题目的时候,一边想象,把很多题目想象成了自己希望的样子。
4、孩子缺少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也许是因为很多客观原因,比如孩子的兴趣活动比较多,家长安排的作业比较多,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好好检查作业,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检查的坏习惯。检查作业也是做作业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孩子却不引起重视。
高中的孩子每天都需要非常刻苦努力的去学习,几乎都会学习到深夜,这对于家长来说其实是非常的心疼的,但是希望家长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希望他如今的努力拼搏会给将来打下更好的一个基础,给予自己更美好的一个明天。而对于不好好读书的孩子,家长也要积极鼓励,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认真对待学习这件事。
怎么鼓励高二孩子好好读书?
1、父母要做出改变
由于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责,其余的什么都不关注,给孩子造成的都是压力,而不是动力。因此,高中生父母要了解到这些情况,平时孩子在学校的压力就很大,孩子回家后要给孩子多鼓励,不要用成绩去论断孩子的一切。
2、避免过度地批评和指责
很多厌学的孩子,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的轻视。于是,他们索性“破罐子破摔”,甚至经常逃学。家长要避免过度地批评和指责,多对孩子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和表扬,同时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让孩子变得自信起来。这样,孩子学习的兴趣也容易被激发出来。
孩子漏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总是在写作业、考试中漏题,让我们觉得很恼火。明明清清楚楚的一道大题,楞是看不到,妥妥地交了白卷。家长们觉得不是不会,竟然是没看见或者忘记了,太让人窝火了。那家长该怎么办呢?
孩子考试粗心漏做题怎么办?
1、错误收集法
将孩子每次作业、考试因马虎做错的题都记录在案,有针对性地分析孩子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让孩子懂得粗心是一种糟糕的习惯。这有利于孩子认识和改正错误,这也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2、学会反向演算
比如说孩子做一道除法题,可以用乘法题来演算,这样就不会让自己的思维局限在里面,因为毕竟孩子算过那道题,如果有细微之处出现错误,自己不觉察,可能演算的时候还是依照思维定式,继续错误。而反向的运算法,就会让孩子重新思考一遍这个题目,自然也就上了双保险一样了。
马虎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为孩子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扰,在孩子长大以后,马虎也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工作。许多家长不重视这个问题,觉得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等孩子真的因为这个小毛病铸成大错时,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怎么办?
第一、培养细心的好习惯。
不管是考试或平时的练习,都应该有意识地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做事讲究条理,做完之后要认真核对、验算、检查。如果长期这样,就会“习惯成自然”。
第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因为有了责任心,他自然能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情,避免马虎。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得好了,家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做得不好,应给予批评,让他重新做一次。
很多孩子在平时的做题以及考试当中,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题做错,成绩自然也不好。老师和家长也为孩子感到可惜,毕竟分数可以更高一些,在大考当中,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改正审题马虎的坏习惯呢?
孩子不认真审题老是粗心怎么办?
1、集中注意力
为了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就要学会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工作上。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将,这些做法都会造成对儿童的干扰,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久而久之,儿童便开始毛毛躁躁,养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应该在儿童学习时给他们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2、加强阅读能力培养
好多孩子在做阅读理解和数学应用题时容易理解错题目要表达的意思。因此我们要加强孩子咬文嚼字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旦孩子内心有自卑感,孩子的生活就会充满冲突。而随之出现的胆怯、退缩等不良行为,则会与孩子形影不离。与之相反的是自信,自信使孩子能掌握或驾驭自己的行为。在心理学上,自信是孩子对自身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更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的孩子,往往能够走出更远的路、见到更多的风景。
孩子不自信家长怎么鼓励?
1、和孩子平等相处及交流
家长平时和孩子相处时,要保持平等的相处模式,尽量不要和孩子说童语,如果孩子没有听明白,可以仔细解释给他听。家长还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他喜欢的人、事、物等,并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
2、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闪光点,有些家长提起别人家的孩子全是优点,提到自己家的孩子全是不足,这样做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可以对孩子们的优缺点进行综合评价,让他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不用盲目自信和自卑。
很多父母从小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灵健康。有些孩子从小很内向,很多家长都以为这是孩子的天性,自己孩子就是不爱说话的。但内向很容易发展成自卑,而自卑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孩子心理自卑家长应该怎么鼓励?
1、鼓励孩子走出自卑的办法。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和指责,不管是职场中的大人还是学校里的孩子,都需要被人鼓励,孩子和大人相比,在心理上其实更为脆弱,如果家长对孩子不多一点鼓励、不少一点批评和指责,反而在爱的名义下用很负面的语言来指责和数落孩子的话,孩子的心理就会这些负面语言所撕裂,变得不再自信,变得懦弱自卑,毫无疑问,这种负面心理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学业。
2、适当放低评价标准,给孩子减减压,分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要重过程,不重结果,不要总盯住孩子的分数不放,适当地放低评价标准,给孩子减减压,只要孩子尽力了,家长就要理解和宽容孩子,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习压力,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孩子的发展潜力很大,偶然一时的退步并不等于以后就不进步,而且孩子的起跑点比较低,所以家长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只盯着孩子眼前的分数,而是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各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上。
3、放手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家长越是不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就越是容易自卑,把孩子关在一个瓶子里保护起来,看似在为孩子好,但这实际上是在削弱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加剧了孩子自卑心理的形成,因此,家长对孩子不要从小事事包办,替孩子把什么事情都做好,而是要放手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
4、提高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做好事情的勇气来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就是要让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但是在实行时,应思考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考虑尽量周全。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不会产生心理上的起起落落,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