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
学习之路很长很长,尽早的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爱上学习,才是孩子不断成长进步的源泉。没有学习方向和动力是因为孩子没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父母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习惯,周围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培养孩子热爱学习?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努力给孩子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这点很重要!有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意识到安静的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多么重要,他们下班后总喜欢邀同事到家里打扑克,打麻将……还有的家长平时不注意,吃过饭就打开电视机,从新闻联播节目一直看到完,孰不知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根本无法读书。
2、家长要多抽空陪孩子,关注他们的心里需求
当孩子在学习上出错,或是考试没考好的话,不要严厉批评他们,而是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分析错误,并改正。鼓励孩子不怕犯错,而是及时改正。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多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3、合理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各种想法
让孩子放心大胆去尝试体验各种经历,这会大大提高孩子的独立性。早早与孩子一起探索人生目标和梦想,这会帮助孩子提高他人生的整体性。很多家长可能会为了激励孩子前进和努力,选择物质奖励,这当然是没有错的,但是这个要少用,而且在奖励孩子的时候,家长们不妨选择一些读物,
4、适当让孩子提早体验一下生活艰辛
当孩子特别坚定告诉父母,我就是不想上学了,你说什么也没有用,这个时候父母不需要给他讲道理了。直接告诉孩子,将来有文化依靠脑力工作挣钱,没有文化只能是体力劳动挣钱了。
5、使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多方面观察孩子
当孩子出现厌学、做错事时,家长不要过于生气、惊慌,也不要采用一些“打骂”的方式来教育,用这些方法,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沟通方式不对,触动不了孩子,当然毫无效果。
孩子不爱上学的原因:
1、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太少了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很快,我们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有些家长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觉得给孩子优越的物质生活就好了,从来不关心孩子在学习生活上有没有困难,只看孩子的成绩,如果令自己不满意就责骂孩子,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得到的都是父母的责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从而对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恐惧心理。
2、获得关注
孩子们对于父母的关爱永远是渴望的,就像有的孩子会通过装病来获得更多的注意力一样,有的孩子会通过表现的不想去上学的一系列烦躁、分离焦虑等等方式来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
3、孩子不会学习
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4、孩子学习成绩退步或者学习压力大,导致自信心不足
通常我们会以为不愿意上学的一定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而成绩不错的孩子居然也不愿意上学,做父母的就难以理解、接受了。常见原因是这些孩子或者由于学习成绩下降,或者由于学习有压力,因此害怕考试、害怕失败,从而选择逃避的行为。
家长都知道孩子学习是很辛苦的,但大多数家长都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让他爱上学习。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这个问题一筹莫展;有的家长则为孩子买了大量的书籍,强迫孩子学习。家长的这些做法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么,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如何培养孩子爱学习?
1、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小的时候总会对身边的事物展现出浓烈的兴趣,可能是音乐艺术,也可能是某种生活技能,但上学以后孩子们的兴趣多半被学习所代替,这时候父母应该做好兴趣学习的引导。
在每次考完试后,多给予正向的刺激,表扬孩子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和新技能,要让孩子认为学习也一样是有趣的。
2、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对于不肯学习的孩子,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骂也骂了、吼也吼了,甚至打也打了,但孩子非但没有好好学,反而更讨厌学习了,家长们也没法,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如何让不爱学习的孩子爱上学习?
1、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自制力
当孩子的专注力得到提高,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受到外界干扰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与之前相比能够得以提升。而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是让孩子在面临外界诱惑的时候依旧能够坐怀不乱,将自己的心思放在学习上。
2、肯定孩子的学习成效
只有当孩子努力的成果得到父母的肯定,才会把这种肯定化为继续努力的动力。所以,父母要学会肯定孩子的学习成效,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让孩子看到自己对他的肯定和认可。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孩子被父母过度宠溺,缺乏感恩意识,甚至辱骂父母,对父母大打出手的真实事例越来越多。许多家长在发现孩子不懂感恩,变成“白眼狼”以后,才开始懊悔自己曾经对孩子的教育,却已经来不及了。
如何培养一个感恩的孩子?
1、从日常小事做起。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时,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要注意从小教育,让孩子从身边的点滴小事中学会感恩,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中把感恩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让她们给你说三个值得感恩的事。制定一个标准,让孩子每天对你说三件这一天中值得感恩的事。能是最爱的事,最喜欢的人,或者最喜欢的小动物等。较好把这当做每天睡前的一个典礼——这时大脑甚是放松,并且可选择的话题也很多。
3、问一下“为何”。“为何”是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这个问题能让孩子多花一点时间去客观了解感恩对他们来说意味什么,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个行为。“你为什么要感激这件事?”更能激发一次深入的对谈,让孩子更清晰的认识到感恩的价值。
4、带领孩子到生活中感受“热心”的暖流。如为拯救灾民的义演活动;社会各界为“希望工程”的捐助活动;为美化环境,每人献上一盆花的活动……老师、家长应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孩子去感受这些活动。
很多家长常常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的成就,孩子不达标,家长就会责备,这样很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这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请看以下的内容。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信心?
1、让孩子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自信心和成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自信心,就会自主地学习,就容易获得成功。对孩子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先体验到成功感,才容易形成自信心。因此 放手让孩子去闯,引导孩子怎样闯,才能使孩子在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也培养着孩子的自信心。
2、帮孩子制定可行的目标计划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经过努力预计能达到的目标。如果家长有能力的话,最好能和孩子一起针对各科成绩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各科存在的薄弱点进行专攻。如果家长不能胜任,可请老师或周围其他有能力的人协助孩子。
学习之路很长很长,我们不可能一直管着、催着孩子学习,尽早培养孩子内在的动力,让他爱上学习,才是孩子不断成长进步的源泉。引导孩子的兴趣,家长应当多鼓励孩子,多给孩子正向及时的反馈,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孩子及时的帮助。
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孩子?
1、设定合理的目标
很多父母都会替孩子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这次期末考试必须考前十名”。这样的目标叫做成绩目标,即用取得的成绩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另一种目标叫做掌握目标,即把自己是否获得新的技能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
2、加强孩子的责任感教育
要想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学习责任,父母不妨坦率地告诉他:在每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都有各自的责任。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说,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不应要求父母去承担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当孩子具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时,他便会主动地去学习,并尽自己所能去搞好学习。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而自学能力的培养最能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也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需要父母及早培养。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但可以养成孩子自己探索的习惯,还可以加强孩子对学习的态度。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1、培养孩子学习钻研的兴趣
父母需要悉心观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好奇、好问,鼓励孩子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为了避免孩子过度沉迷手机,家长和孩子可以制定各自的学习目标互相监督打卡,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通过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带动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