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孩子有畏难情绪的表现是,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没有主动性;做事情没有信心,对自己做的事情持怀疑态度;对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和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能躲就躲,就连自己原来最愿意做的事情要是产生了畏难情绪,也会打退堂鼓。如果发现自家孩子也有这种迹象,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做好引导。
如何解决孩子畏难情绪?
1、让孩子对事情有饱满的热情
孩子的畏难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兴趣所致,因此家长在让孩子学习或参加活动的时候,不要一副强人所难的样子,要让孩子自己产生兴趣,不然会加重孩子的心里负担,让孩子的畏难情绪变得更加严重。
2、多跟孩子进行教育
家长平时要与孩子保持多沟通交流,要善于引导孩子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帮孩子想办法解决,并教育孩子下次遇到问题时该如何解决。
3、尊重孩子
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千万不要在孩子还没接受的情况下逼着孩子去做,家长要有耐心,要善于做细致的教育工作,要用适当的方法来启发孩子学习,促使孩子接受父母的教育,最终把父母的积极性转化为孩子主动学习和做事情的积极性。
4、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进行一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并对孩子取得的成绩给予积极的评论,多鼓励孩子;也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多陪孩子跑跑步,设定一定的距离,大家一起跑过去,完成了就多鼓励一下,并且逐渐地加长距离,既锻炼身体,又能加强自信心。
5、孩子独立性地培养
尽量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别过多帮助孩子完成。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鼓励,而不能直接指出错误的地方。只要从小事做起培养独立性,坚持下去,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习惯。
6、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对于有才艺的孩子,可以举行家庭表演会,在家设立孩子作品墙,鼓励孩子在学校、社区等各种场合演出。活动中多给孩子赞美,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孩子有畏难情绪的原因:
一、总是被否定
有这样一种家长,对孩子充满了挑剔和否定,在孩子尝试、探索和犯错的时候,总爱去否定自己的孩子。
家长总是否定,贴一些负面的标签,会打消孩子尝试和探索的积极性,也会破坏孩子的自信心,让他变得怯懦、自卑,缺乏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二、缺少成功的体验
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替孩子包办一切,什么都准备地好好的,孩子唯一需要做的只有学习;在学习方面,孩子遇到问题了,也赶紧想办法帮孩子解决。
于是一遇到困难和挑战,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战胜它们,自然而然还是习惯了退缩、逃避,依赖别人的帮助才敢往前走。
三、任务难度大
目标太高、任务太难,孩子能力达不到,怎么尝试都不行,就会产生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心理学中称为“习得性无助”心理。这些消极的体验,会降低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让孩子对于一些任务和挑战充满了畏惧,觉得自己做不到,因此一遇到困难就会条件反射性地退缩。
从描述中可以看出,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厌学情绪,是因为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大多数的注意力跑到了玩手机和追星上。这也是现如今很多孩子厌学的原因。其实,孩子有一些兴趣爱好也很正常,关键要劳逸结合,家长既不能过于严格的管控孩子,也不能完全放任孩子不管,要引导孩子重新对学习产生热情。
孩子有厌学情绪如何解决?
第一、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沟通。
孩子的厌学情绪原因很多,既可能是主观上的,也可能是客观上的,在具体表现上也是多种多样。所以要了解掌握孩子厌学的真实原因,就必须加强与孩子的有效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第二、父母要尽可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间接引导孩子,培养他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慢慢接触学习,让他感受到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从而发现学习的乐趣。
在面对孩子逆反的情况时,父母最忌讳的做法就是和孩子硬碰硬,和孩子对吵甚至对打。这种做法的后果,往往是双方不欢而散,最初的教育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父母如果想要处理孩子的逆反情绪,自己首先就要冷静下来。
如何解决孩子逆反的情绪和心理?
父母首先要正确认识到,孩子的逆反情绪和心理,只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沟通。
第一:保持耐心。
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保持耐心,因为叛逆的孩子会特别不听话,如果家长没有耐心,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那么孩子可能会变得更加叛逆,而且还会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家长要耐心和孩子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第二:经常夸奖孩子。
处理事情一定要先稳定自己情绪,再处理孩子的问题。了解了孩子问题的症结是什么,才可以对症下药,言之有物,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
如何解决孩子的厌学情绪?
1、调整好情绪再沟通
家长不能孩子不上学就火冒三丈,或者是上来就打,即使是有的孩子很不听话,那也是子不教父之过。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只有心平气和才适合坐下来和孩子沟通、解决问题,光靠吵或者打骂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相反只会让问题更严重,甚至最终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局面。
2、让孩子冷静一下
让孩子在家待一段时间,让他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这段世间可以向学校请假,休学,不是退学。等他觉得这么下去无聊,根据孩子年龄让孩子跟着熟人出去打工,受点苦和累,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孩子想起上学的好,也会去学校的。
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做错事时爱找借口,没有信心与胆量去解决,而是唯唯诺诺、有畏难情绪,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有极大影响的。
孩子有畏难情绪的原因:
1、家长把自己的想法强压在孩子的身上。
家长会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听大人的话,不能独自行事,会强行地把自己的想法安插在孩子的身上。
孩子容易趋向失败,孩子会变得更加的不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行,遇到困难没有勇气面对,只有退缩、找各种的理由。
2、孩子性格的原因。
事出必有因,要想解决孩子厌学情绪,关键是找到孩子厌学的根源。小学到初中阶段,厌学的主要原因是挫败感,是跟不上进度。高中到大学阶段,厌学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人生意义。对于这类基础差的孩子,要在校内和家里抓紧补课,尽快使孩子补齐漏洞。
如何解决孩子厌学情绪?
1、关注孩子的情绪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孩子进行真诚的对话,了解他们为什么厌学,有什么困扰和挑战。给予孩子足够的倾听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理解。有时候,孩子的厌学情绪可能是源于学习压力或自我价值感的缺失。通过关注孩子的情绪,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寻找学习的乐趣
纵使父辈祖辈在行为思想上有诸多差异,但两代人的出发点皆是为了孩子。统一思想,求同存异,找到两代人的平衡点。同时父母也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自然能够避免诸多不必要的矛盾。
两代人带孩子的矛盾如何解决?
1.隔代不能断代,再忙也应该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隔代教育不代表完全把孩子交给老一辈管,而父母自己一点都不过问。“子不教,父之过。”生出来就应该教育。即使时间不多,也应该抽出一点时间陪陪孩子,在孩子睡觉前讲一些小故事,陪孩子学习知识,陪孩子玩一会儿游戏。若是实在抽不开时间,也可以多给孩子打打电话,多多交流。参与进孩子的生活,提升孩子的安全感,让他们知道其实爸爸妈妈是在意自己的。
2.与祖辈尽量少争吵,多沟通,祖辈又不是“铁树”
祖辈的出现,填补了孩子没有陪伴的空白。而祖辈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抱到了孙子,能不好好疼爱吗?宠着宠着就把孩子宠上了天,变得无法无天,这也是每个家长最担心的事情。这时家长就应该与长辈多沟通,少和长辈顶嘴,老人也像孩子,越顶嘴,反而抵抗心理越重。家长耐心的告诉长辈这样做的利弊,相信长辈们能够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适当改正自己的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