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6
当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不合群”行为时,不要逼迫孩子、更不要为了让孩子合群而丧失了自我,家长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反思自己,然后耐心理智地分析孩子“不合群”行为背后的心理,最终找出合适的应对措施,从而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自卑内向在学校不合群怎么办?
1、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场合
引导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如带着孩子去拜访亲朋好友,让孩子体会到和别人交往是件愉快的事。也可以创造一些条件,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要,比如主动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并带着孩子热情招待小伙伴,鼓励孩子把糖果、玩具拿出来和小伙伴分享。
2、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打开孩子心扉
父母是孩子小时候体会与人交流乐趣的最佳伙伴。在家里,父母应多观察孩子的喜好,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或话题,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并引导孩子找到同学中的知心朋友,慢慢融入集体。
3、教孩子与人交往的技巧
如果是因为孩子不懂得怎么和别人交往,父母应该特意为他们安排交往的环境,手把手地教他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方法。比如,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参加活动、和小朋友交往时该说什么样的话等。千万不能因他“不会”或“不懂”而将其弃之一边。
4、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合群,就是不懂得与他人合作。此时,父母可以通过做游戏,让孩子多玩一些需要多人才能完成的游戏,如丢沙包、传球等。鼓励孩子与别人合作完成游戏,这不仅能增加他与别人交往的机会,也能让孩子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孩子自卑内向的原因:
1、家长没有经常地鼓励孩子
孩子是需要鼓励的,而且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做同样一件事的四组人中,被鼓励的那一组做事所得的效果要远远高于被批评的那一组。前面已经说到孩子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家长没有经常地鼓励孩子,甚至批评孩子,那么孩子很容易形成自卑的性格。
2、没有给孩子表达情绪的时间
很多家长都很爱孩子,但有时会忽略孩子的情绪,没有给孩子表达情绪的时间,如果孩子有了严重的消极情绪,并持续了21天,就会形成稳定的情绪状态,那么这些没有充分表达情绪的孩子,也会变得性格自卑。甚至情绪所导致的低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
3、不当的养育方式
过多干预,都会让孩子在各个方面落后于同龄的小朋友,而且会使得孩子抗挫折能力下降,形成内向的性格,严重的话会导致孩子变得自卑、不自信,从而导致孩子不敢融入集体游戏或者生活中。
当孩子在学校不合群被孤立。作为家长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到学校跟学校的老师沟通,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如果确实是自己孩子的问题,我们回家要跟孩子说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让孩子改正。不管什么原因,都应该给孩子们更多正面指导,这样孩子才能积极面对,并且乐于与人交朋友。一旦遇到比较严重的情况,也要及时向学校反应,这样才能将问题杜绝在源头。
孩子在学校不合群被孤立应该怎么办?
第一、问问孩子孤立他的同学都是因为什么原因,知道了什么问题,然后就去着手解决。如果是有同学欺负对待孩子,去找孩子的班主任,然后再去学校找欺负孩子的同学,沟通交流,甚至有必要语言警告对方。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可以在孩子生日时候或是节假日,邀请一下他的同学们,一起出去玩儿,给孩子的同学们施以恩惠,让同学们对你们家有所亏欠,也借机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见机行事。
第二、和老师沟通,特别是孩子的班主任,班主任应当了解自己班级的情况,了解自己学生之间有没有霸凌行为,要坚决杜绝这种孤立的行为出现,被孤立的孩子如果性格上有缺点的话,应当积极引导,让他从那种孤独的性格中走出来,要让其他孩子和这个性格孤僻的孩子一起玩耍,让整个班级看起来团结友爱其乐融融。
第三、耐心地去鼓励孩子,平时多带孩子去外面与人接触,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自己有信心,自信乐观。这样孩子才能够开朗起来,自然而然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第四、告诉孩子如何与人相处。我们得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人际关系,不管在学校或是将来走入社会,人际关系是特别重要的一点。这意味着他们在学校能否开心,以及在将来走入社会工作是否顺利。要教育孩子在与同学相处时,不要贪图小便宜要大方,有好的书籍与零食一定要跟同学一起分享,这样时间一长同学们自然愿意跟孩子做朋友。
不少家长常常有这样的烦恼:孩子在学校不合群,总是形只影单,交不到朋友怎么办?真替孩子感到着急。
事实上,当家长有这样的顾虑,首先应该问问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用自己的视角去判断孩子的感受,没准孩子觉得没什么呢?
但如果孩子自己也觉得自己不受欢迎,交不到朋友,甚至还产生了自卑心理,那就需要家长花一些心思来引导孩子了。
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年龄,了解孩子对友谊的需求,当孩子跟你倾诉和朋友相关的烦恼时,试着去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
相信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周围人的欢迎,会社交的孩子,朋友自然不会少,那么社交能力到底包含哪些能力呢?
社交能力包含哪些能力?
但如果孩子自己也觉得自己不受欢迎,交不到朋友,甚至还产生了自卑心理,那就需要家长花一些心思来引导孩子了。
家长应该怎么办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运动。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向家长传授心理卫生知识,进行必要的健康心理行为的指导;要对老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开设“心理辅导课”;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伙伴关系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常识的教育。
2、请家长还给孩子一片与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家长在孩子完成主要学习任务后,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和与伙伴游戏的时间、空间。鼓励孩子和邻居、同学交往,节假日要带孩子访亲探友,引导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和集体活动,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为此,学校可向每位家长印发一张“学生校外活动联系卡”,提出对孩子活动、交往的要求,家长每周必须填写落实情况学校每月回收反馈。节假日之前,学校也要印发“给家长的建议书”,并要求家长抓住良机,让孩子多活动多交友,切实保证儿童在校外有足够的活动、交往的时空。
3、学校开展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养成教育活动。为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学校可开展如“拔河比赛”、“集体游戏”、“跳集体舞”等活动,培养儿童的合群心理和伙伴关系。少先队开展“城乡伙伴手拉手”、“一帮一、一对红”等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从而帮助他们学会交友。对有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个别辅导教育;对家庭条件差或特殊家庭而不合群的学生要关心、爱护、鼓励、支持他们同伙伴交往;对于因家庭宠爱任性,不能与人融洽相处的学生,则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并辅之以疏导教育;对心胸狭隘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与老师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
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的“不合群”已经影响到他的情绪、学习和自我定位了,孩子没有能力改善当下的情况,我们就需要及时介入引导,改变现状,帮助孩子从沮丧自卑中走出来。
孩子成绩不好自卑不合群怎么办?
1、不要急着说教打骂孩子
深度了解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和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很多父母急着说教打骂孩子,似乎想要激发孩子的动力,其实对孩子心理来说是一种深层次伤害。可以暂时放下一切,和孩子去散散步、聊聊天,一起交流下最近时段内,发生了什么?是老师上课方式变了,还是同学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还是生理发育导致了困惑,这些问题交流出来,给予解决,孩子便没有了心理负担。给予重拾信心良好的心理准备。
2、鼓励,让孩子重拾自信
在孩子面对成绩的打击,自信心越来越低,自卑感越来越重的时候,家长们也不要太着急,适当的给予孩子鼓励,让他们重拾自信心,如果家长也不鼓励孩子,那么孩子自卑感就会越来越重最后会彻底放弃学习。
要想使孩子合群,先得弄清楚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对于不合群的孩子,做父母的首先应当培养孩子对他人的信赖感情,使孩子充分体验与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培养孩子对交往的兴趣。
孩子自卑不合群怎么办?
1、利用游戏发展社交
有些家长上班比较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增加与同龄人的接触机会,父母不妨在家里利用游戏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家长平时可以拿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进行角色扮演,让他能够体验到生活中真实场景,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此外,家长平时也可以为孩子你买一个绘画本和水洗蜡笔让他充分表达想法,长期坚持,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见解,慢慢就会变得自信。
2、家长允许孩子多尝试
很多家长对孩子事事包办,就连穿什么颜色的衣物也会帮他做决定,孩子慢慢失去自我,就会变的孤僻、不合群。家长平时要允许孩子多尝试新鲜事物,允许他在生活中犯错,多给孩子留一些私人空间,这样他才会有足够的信心去尝试和同龄人交往,胆小懦弱的性格才会逐步发生转变。
内向的孩子因为不爱说话,存在感低,在学校里往往会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而且,这些孩子受欺负后甚至不会跟爸爸妈妈说,自己默默咽下委屈。久而久之,不仅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难以弥补的巨大创伤,还会让孩子变得孤僻自闭。
孩子内向在学校被欺负怎么办?
一、要接纳孩子的性格。
孩子的内向与外向的性格与胆小与勇敢是不同的。孩子的内向与外向的性格是天生的,但是胆小与勇气是可以通过外界进行后天培养的。内向的性格并不是自闭,他只是在社交方面比较慢热,喜欢温和缓慢的认识方式。如果家长一看孩子不爱说话,就随便给孩子贴标签,还催促孩子去找人一起玩。这种压力下,内向的孩子才会更容易出现性格偏差。
二、要接受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被欺负了,先把家长自己的情绪放一放,问问孩子怎么想的,因为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他可能委屈:你没惹他,他为什么打你?可能难过:你平时对他那么好,他为什么打你?孩子听到你这样说,就会感觉到有人明白他的心里感受。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