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
安全感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会忽视的一点。如今,大多数人之所以心理容易出现问题,正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内心拥有安全感的孩子往往更加强大,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容易在人际交往或者事业中出现问题。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因素多数出在家庭和父母身上。
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长该怎么做?
第一、多鼓励孩子。
孩子在小时候学习各种各样陌生的东西,其实都是他们勇敢的表现。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也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结果。要多鼓励孩子,会让孩子发自内心认识到自己的优势。
孩子有了自信的表现,以后生活中出现任何诋毁,孩子还是相信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平时多关爱孩子。
很多父母不懂如何去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甚至有些时候在孩子面前也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实这并不好。因为孩子看问题只看表面,长时间如此,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自己也不值得被爱,在孩子内心深处也就容易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懂得如何向孩子表达爱!
第三、多和孩子相处。
孩子出生之后,他们最为依赖的就是父母,特别是妈妈,所以有条件的话,尽量多和孩子相处,多陪陪孩子。平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不管是陪孩子做游戏还是交流沟通,都是孩子内心难以磨灭的回忆。让孩子感觉温暖与爱,对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四、父母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最受伤害的是孩子,孩子会害怕,会不自觉的把吵架的缘由归结在自己身上,父母频繁的吵架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厌弃和不认同感。
第五、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和探索。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他是可以在没有家长帮助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事事依赖家长。安全感不代表依赖感,所以家长不要事事的去代劳,而是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自己去探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一些帮助。我们也可以告诉孩子,我会一直做你的后盾。只要你去做,我会无条件的支持你,这样孩子就会更加有信心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六、和谐温暖的家。
孩子需要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流动。自己的父母要对长辈有所尊敬,对自己的孩子也要非常的关注,而长辈对于孩子的爱,也是理智有依据的,这样孩子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一个和谐温暖有爱的家庭当中长大的孩子,也会用同样的家庭观念去追求自己的美好家庭。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有哪些?
1、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些家长会温柔宽待孩子,认为只要给孩子做好朋友,就能够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但是长时间下去会让教育没有了分寸,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给孩子进行教育。一些孩子可能会对父母的宽厚而产生误解,因为没有了规矩而让孩子无法无天,所以缺乏安全感。
2、给孩子定的目标过于遥远
每个家长都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度操劳孩子的事情,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压力,若给孩子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会让孩子压力不能增长,因为不能承受其压力而变得没有安全感。
3、缺乏信任以及交流
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每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这样能够享受快乐的童年和时光,但是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有时间来陪伴孩子。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丧失了自信心,不能克服一些困难,担心孩子会走入歧途,不相信孩子的能力,长时间下去会失去信任感,从而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4、父母的情绪给孩子带来了影响
夫妻关系冲突会让情绪变得稳定或者焦虑烦躁以及恐惧等,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传染给孩子,让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有哪些?
1、缺乏自信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变得遇事畏畏缩缩,也有可能是因为在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导致的。比如孩子在一些竞选的场合时,明明心底里是非常想参加,但是最后还是什么也不做,这就是孩子缺乏勇气和自信的体现。并且有这种特征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总是会想着“我不行”,最后连尝试都不去尝试。
2、敏感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有较强的戒备心,并且敏感、不自信,害怕被别人抛弃,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不能接受批评,一点批评都能够产生剧烈的情绪,很难缓解。
3、情绪不稳定
许多家长都不知道,如果孩子的情绪总是非常的不稳定,那么这就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孩子可能是受到了一些惊吓,情绪才会变得非常不稳定。当然,有时候孩子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也会故意闹情绪,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导致的。
孩子每天都会遇到新的事物、知识和挑战,当他退缩不前,有顾虑时,大人的鼓励和推动是最好的力量来源。当孩子获得了这样正向的力量,不断去尝试后,他所经历过的事情以及取得的成就,就会成为自信的重要源泉。
孩子缺乏自信家长应该怎么引导:
1.学会相信,发现孩子的优点
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他是被爱的、是可爱的。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后,他们才敢于探索和尝试。时常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爱你”,给他一个拥抱,都是孩子自信的源泉,而这个力量是未来自信的基石。
2.先学会相信孩子,而后再培养相应的能力。
自信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非常相信他们的父母,这些父母不会代替孩子做所有的事,而是耐心地教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做好一件事后,既提升了能力,又获得了真实的自信。自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通过做一件又一件事情达成后的成就感堆积起来的。
家长应当在孩子身上寻找闪光点,并和孩子一起“放大培养”这个闪光点,这样孩子就拥有了一个自我骄傲的底气,以后会越来越棒。这在自信心的培养中意义重大。
孩子缺乏自信家长应该怎么做?
1、父母的好心态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时,父母要看到孩子在完成这件事情时所做的努力,而不止是盯着他是否完成、是否做得很好。
2、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及时发现其亮点和进步,共同探讨,让其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克服急躁情绪,着眼长远,将大目标分割为小目标,稳步前进。
叛逆是心理的过渡,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父母的监护。孩子的叛逆是一个信号,既是在向父母宣告“我长大了”,也是在提醒父母“不要再做我的主了”。如果父母们能够正确解读这个信号,及时调整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角色,就能顺利帮助孩子获得成长,亲子关系也会更加紧密,反之,就会很容易将孩子推向叛逆的深渊。孩子叛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初中孩子叛逆期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和引导?
一、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可能会犯一些错误,但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带着情绪去管理孩子,可能会出现更加糟糕的结果,导致孩子越来越叛逆。所以家长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理智地与孩子坐下来交流,对孩子进行慢慢的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学会尊重孩子。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总是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作比较,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做法。父母本来以为可以激励孩子,但事实上不但起不到激励的效果,反而会深深的伤害到孩子的自尊。所以家长平常要对孩子多些尊重,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鼓励孩子勇敢的走下去。在孩子得到父母的认可之后,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对父母的抗拒也会越来越少。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首先家长要端正态度,不要带着情绪式管理,孩子一定要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而且不要整天唠叨孩子,这样孩子会越来越叛逆,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叛逆期。
叛逆期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孩子?
1、尊重
孩子处于叛逆期时,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叛逆期孩子的自我意识相对比较强,希望通过自己做主决定部分事情。这时一定要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不要以说教或打骂为主,这样可以使孩子的叛逆期行为减少。
2、沟通
当孩子处于叛逆期时,一定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沟通、理解,让孩子将想法说出,将其作为成人来引导,而不是控制或批评、教育。将其当成大人来尊重和对待,会让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充分满足,叛逆期行为也会减少。
孩子如果正处于叛逆期,家长最好不要去苦口婆心的说教,如果一味地讲道理,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对家长更讨厌,觉得父母更唠叨。正确的做法就是多鼓励孩子,但是也不能惯着,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让孩子慢慢感知和体会
叛逆期家长应该怎么去引导孩子?
1、会批评的方法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是非常需要讲究方法的。家长千万不要伤到孩子的自尊心,而是要弄清楚孩子做错事的深层次原因,千万不可盲目地去批评孩子。
2、和孩子共同学习
有的孩子叛逆厌学与家长不喜欢学习有关,比如家长总是打麻将、逛舞厅等,这些家长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认识,认真学点东西,要知道,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安排共同的学习时间,并且设有互相监督检查的措施,这样可大大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孩子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家长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身作则,以德服人。避免不必要的训斥,更不要因为某些错误或者暂时的不足而讽刺挖苦,一定要培养孩子抗打击能力,当然是绝对不能虐待孩子的,以免造成终身的心理阴影。
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孩子?
1、接受孩子的缺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相对的是每个孩子也有着自己的缺点,孩子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父母不应该否定孩子的缺点,要接受孩子的缺点。这才是接受孩子整个人,并且把孩子当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并且只有充分接受了孩子的缺点,才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孩子。
2、制定家规,并严格遵守
家长制定的家规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清晰明确。比如做人要诚实善良,比如不要浪费食物,比如知错就改等等。用简洁的语言或文字,把家规制定清楚,贴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共同遵守。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