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
在这个社会上,什么都有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人面对规矩的约束,总是不能正面的认识,总想去追求自由,其实人的自由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框架下的自由,所以让孩子从小就有规则感,才会实现自己的自由,也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快,更成熟。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1、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
在制定规则的同时,父母不妨让孩子参与进来,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在双方达成一致同意的结果下,将规则通过纸质的形式固定下来。一旦规则开始实行,就不能随意改变,我们只有让孩子在这种小事情之中坚持,才能让他们慢慢的成长
2、以身作则
规则不去遵守,那就毫无意义。父母教育儿童亦如是,为孩子制定规则后,父母应以身作则。如果定好了一个规则,要求不能讲脏话,可是父母在与他人打电话时因为某事大发雷霆,骂人脏话,当孩子听到时,父母就在孩子心中没有了威信,定的规则就效用低。
3、通过练习培养习惯
当父母在小孩身边时刻监督时,小孩往往能遵守规则,并且做得很好。当父母不在,他们可能并不能很好地遵守规则。父母可以通过练习培养小孩遵守规则的习惯。通过练习,使某些规则在小孩身上固定,形成有关习惯。而有关习惯一旦形成,便无需借助他人监督,轻易自然地发挥作用。
4、适当奖惩
若孩子违反了某些规则,父母不加处罚,他们必定会轻视规则,认为自已凌驾于规则之上,并且父母的威信也会降低。当然处罚要恰当,不可太过火。在孩子能良好遵行某些规则时,父母切不可缺少鼓励,可以给孩子一些合理的奖励。但要注意,不能让孩子养成有利可图才做事的观念。
5、家长对孩子要加强引导
家长要多讲规则的用处,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要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从而在社会中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感受。
6、培养执行规则的技能
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仍会时常违规。如有时“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并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那么,家长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7、满足孩子的自主性与被关爱的需求
一个有能力、懂规则的孩子如果不愿意主动地遵守秩序,往往是由于其自主性需求或被关爱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爱与规则是教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维度,两者会从不同的角度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如果爸妈既能让孩子体会到充分的关爱,又能尽量满足孩子恰当的自主性需求,孩子就会更自觉地接受与执行家庭的合理化规则。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规则就是界限,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孩子在今后的发展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规则不仅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在学校里,规则更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1、给孩子展示具象的规则
规则、道理这些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对于孩子来说,听懂不代表着理解,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将各种规则展示给孩子看,孩子通过具体的活动看到规则、体验规则,才能理解规则。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想要玩别人的玩具要征求同意、公共玩具要轮流玩等等。
2、要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
规则不是由家长单方制定,规则也不是某个人的规则。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商量,然后把商量结果形成规则。并明确告诉孩子既然规则是共同制定的,就要一起遵守,不能半途而废,如违反了共同制定的规则就要受到相应惩罚。例如:做错了事,要主动道歉、客人来了,要主动打招呼、完成作业以后才可以看电视等等。
如果说好奇心是孩子做事的内在启动器,那么成就感就是维持孩子学习的动力源泉。一个孩子可能因为好奇而做一件事情,但是能够坚持下来最大的内在动力是成就感。家长肯定孩子,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就高了,自然就会对自己有高的要求。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
1、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孩子有机会自己探索和发现。孩子们需要时间和空间去尝试、犯错和学习。当他们面临困难时,我们应该先让他们尝试解决,而不是马上给予答案或帮助。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
2、不吝啬表扬,放大孩子的成就感
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玩游戏,这也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那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孩子会获得成就感。一层层的通关,会刺激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会让孩子觉得快乐、有成就感,自然会对游戏越来越痴迷。
很多孩子对意外伤害认识不够,安全意识薄弱。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会更有可能遭遇意外伤害,从而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安宁。所以,每一个家庭都有必要对孩子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1、事前提醒与事后总结相结合
有些危险情况,发生率特别高,比如,手被门夹了、热水洒了烫到了身体、走路乱跑摔倒了、打碎了杯子或者盘子等。当孩子不听大人的劝告,来回开关门时夹到手后,我们要抱起孩子,好好安慰一番,等孩子情绪平复了,给他演示一遍为什么夹手了,然后告诉他正确的开门、关门方法。
2、不要怕唠叨
很多父母知道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说多了孩子不愿意听,嫌唠叨,于是就放弃了。我想说的是,孩子的思想还不成熟,没出事的时候他不会懂,等到能用到你教给他的知识的时候,他会理解你的。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仅在学习和事业上值得信任,也更容易组建稳定牢固的家庭。而责任意识的培养,更需要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着手准备起来。让孩子具备责任心,并不是口头上唠叨两句就行,是需要家长付出切实可行的实践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1、父母分清爱与规则。
父母让孩子遵守一些规则,要求他们尊重别人,承担责任,如果孩子不能做到,可以温和坚定地提醒,用自己的模范行为让孩子信服,坚持规矩让孩子合理发泄情绪,取消遵守规则带来的奖励等方式来约束孩子。但是,父母不能用“做不到就不爱你”、“你继续下去没人会爱你”作为威胁,让孩子觉得你的爱是有条件的。
2、教育孩子专注性。
小孩子的好奇心都重,他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不能从一而终,而是半途而废,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所以父母要督促孩子认真做事情,培养持之以恒的习惯。
孩子的规则感是需要由父母来帮助一点点建立的的,规则感一旦建立,处于规则感中的人必须遵守,这样的规则感才稳固利于长久。如果说制定的规则,父母不去执行,孩子不愿遵守,那么规则感将会荡然无存,有序也会成为无序,不乱则会成为乱。对于小孩来说,建立规则感很重要也很必要。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感?
1、制定规则:让孩子参与其中
活有了界限和范围,才会更规律。孩子也能对生活有预知和期待,从而感到愉快。这里的规律,指的是让孩子知道接下来可以做什么、需要怎么做。这样他才会有掌控感,也会更配合。所以制定规则时,让孩子参与就十分重要。
2、家长对孩子要加强引导
家长要多讲规则的用处,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正视。家长要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变化万千、日益复杂,对于单纯天真、好奇心、求知欲、模仿力都很强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尤其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阅历都少之又少,因此,危险的程度就大大的增高了。家长要及时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帮助孩子避免一些危险。
如何培养孩子安全意识?
1、耐心详细的给孩子讲解安全教育
在跟孩子讲安全意识方面的东西时,不要让孩子觉得是强制性的东西,不要把孩子禁锢在这里听你讲,也不要简单的控制孩子的行为,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为什么要那样做,让他能够自己意识到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怎样做自己才不会受伤害。
2、可控范围内让孩子尝试
让孩子切身实际感受刺伤、热烫等疼痛的滋味,让他留下难忘的印象,比咱们整天絮絮叨叨好。就像父母亲告诉我们,长大后人生有很多弯路,不可以怎么样,但经常我们还是要走,后面吃亏了才能知道这是什么大坑,以后才会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