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生活中,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落落大方,自家孩子却唯唯诺诺,一到关键时刻就退缩。甚至有些孩子看待周遭事物,总是存在消极情绪。这就好像戴着沾满灰尘的眼镜,放眼看东西或看自己,老是觉得不满意不对劲。
小孩子没有自信心该怎么办?
1、更新理念
孩子是一个具有N个侧面的“立体人”,不能总拿成绩作为唯一尺度来衡量他们的成败,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学习上,家长要多给孩子正面鼓励,民主宽松的氛围有利于给孩子的自信心加分,父母不妨在学业上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成绩落后时一起商量解决,而不是挖苦嘲笑。
2、少去干涉
家长应鼓励孩子主动交朋友,但不必对孩子间的交往过多干涉。有的孩子会觉得和同龄人玩无趣,喜欢跟大点的孩子玩,有的孩子跟大孩子一起玩会有挫败感,觉得自己能力不如人。所以要看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强行筛选孩子的朋友圈。
3、不能总是指责孩子
孩子处于会犯错、容易做错事的年龄,这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难避免的,有些父母急性子,或是完美主义者,对孩子的教养没有耐心,无论是遇到大事小事,处理的方式直接指责孩子的过错。在孩子弱小的心灵里,会让孩子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不敢说话,封闭内心世界,因此面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应更多的耐性悉心教导,平心静气地跟孩子讲道理。
4、对孩子多点鼓励
面对性格内向的孩子,父母应多鼓励他们跟人沟通,可以从最基本的打招呼方式,鼓励孩子见到人懂得主动打招呼,鼓励孩子多开口,多点跟人接触相处。另外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课外活动,丰富孩子的视野,跟孩子相处时,当遇到孩子表达想做的事情,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都可以鼓励孩子去做,多给孩子点信心和安全感,孩子的性格便会渐渐开朗起来。
5、告诉孩子可以犯错
不自信的孩子总是在一次失败中就会变得十分忧郁,会认为是自己没有能力做好,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你可以犯错,可以失败”,但是告诉他这些之后,家长也应告诉他犯错了就要改,失败了就要重新站起来,去把它做成功,而且要告诉孩子只要你想成功那么就一定能成功,这样孩子在以后进入社会中,意志力就会变得很强。而且也不会因为一些小的失败而有不自信的心理。
6、给孩子安全感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需要被父母保护的,所以当有任何让孩子感到惊恐的事情时,家中都应该让孩子知道有你在,你也应该告诉他不要害怕。不过父母也应该让孩子知道一点,那就是父母也不是万能的,对于有些事情父母也是无能无力的,不然孩子就会过于依赖你,而不去自己勇敢的面对问题。所以在给孩子安全感的同时,父母也应教导他,告诉他如何照顾自己,如何自己面对危险。
7、告诉孩子怎么和别人相处
不自信的孩子不喜欢和别人相处,其实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相处,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怎么与人相处,并且要告诉孩子叫人的称呼,对别人的态度,教会孩子要有礼貌。另外,家长也应锻炼孩子的勇气,让他自己去独自完成一些事情。
8、聚集成功
家长要重点关注孩子以往成功的经历,从其生活、学习、交友、竞赛等成功的事例中提炼出积极因素,给孩子打气,有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9、不作比较
拿自家孩子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这对孩子不公平。正确的做法是,拿孩子跟以前比,只要这段时间有进步,就应该为他高兴。
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你追我赶的过程,在帮助孩子树立上进心的过程中,父母不能一下子就给孩子订立一个高难度的目标。这种操之过急的做法,对懒散惯了的孩子来说,是不现实的,也不容易接受。
孩子没有上进心该怎么办?
1、父母帮助孩子确定合适的目标
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给孩子制定一个可行性的计划表,告诉孩子按照计划表上的做一些事情,并且做好。如果孩子拒绝这样做,家长一定要用自己的威严来教育孩子,遇到孩子不能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计划,家长也不要懒省事,一定要辅助孩子完成,但是不允许孩子不做,或者是中途放弃。
2、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其实孩子没有上进心,并不是一生下来一直都没有上进心的,只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用了不好的学习方法,导致孩子没有信心好好学习。所以父母帮助孩子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让孩子爱上学习,还能够让孩子可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初中孩子家长要多鼓励少唠叨。这样他才能有足够的信心。不断的引导孩子,从小目标做起,一点点的完成,慢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初中孩子没有自信心家长该怎么办?
1、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却更重要。家长们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爸妈的关心和爱,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满满的爱,才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内心安全感足的孩子,才能放松心情去学习和提升。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整天就会处在担心与恐惧中,就更没有办法安心学习而导致学习不好,就更容易自卑。
2、全身心接纳孩子
所谓全身心接纳孩子,也就是不管孩子优秀不优秀,都要无条件地爱孩子。而不要因为孩子表现优秀,家长脸上就充满笑容,孩子不优秀,父母就觉得孩子丢了自己的脸,就对孩子不好。接纳孩子,也就是看见真实的孩子。不管孩子内向还是外向,不管孩子是动作太慢还是动作麻利,那都是真实的孩子,接纳孩子的所有,然后再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方面的话,其实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父母做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做事的态度,一个轻易言弃、不肯坚持的家长很难培养出有毅力的孩子,家长也要坚持。
孩子没有恒心和毅力怎么办?
1、将长期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首先家长也需要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管是学习英语,还是画画,想要学的很好,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孩子设立一个一个短期目标,每一个短期目标,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强化他的进取精神,也能激发他完成下一个目标的热忱,养成进取的习惯。
2、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你也说了,孩子想好好学习,这非常好。为什么毅力不足,因为他不知道好好学习为了什么,或者说他不确定。这就需要家长很好的引导,或者通过让他了解这个世界,有了理想,就有了充分的动力。
3、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有些时候,孩子是因为害怕才想放弃,怕学不好,怕达不到父母和老师的期望,顾虑重重。这时候,就需要作为家长的我们给予多一些鼓励,让他明白人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当前遇到的困难,希望他能积极解决或者克服,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就是进步。
4、善于“利用”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孩子坚持下去的动力。有些时候,孩子的不想学了并不是真的厌恶了,可能只是短暂的困难让他退却。那么不妨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孩子设置各种惊喜,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缺乏自控能力,希望家长平时多观察孩子的情况,注意孩子日常生活和情绪,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家长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孩子才会形成持之以恒的决心。
孩子没有自制力该怎么办?
1、利用睡觉时间培养自控力,有些孩子睡觉的时候很难不跟父母吵架,这就成为了一个教育孩子自控力的好机会。毕竟,让孩子安静地躺在床上,而父母还醒着,需要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设定一个就寝时间,制定一个包括所有必要的就寝任务的常规,努力让你的孩子待在床上,不要让父母在房间里睡着。这需要家长的努力,但最终会得到巨大的回报。
2、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她太小可以选择适当的降低一下家长心目中好孩子的形象。有的时候还是有这种抵触的清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有很多的家长给孩子的门槛真的太高了对他有很多的要求,以至于孩子心里非常害怕,因为他怕自己完不成所以干脆就不去做,这是大多数孩子都会有的心理。家长为了孩子好让他拥有一些自控力的话,就应该适当的降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完成适合他年龄的目标,这样才能让他心中有更多的底气,去刺激他的心里有想去满足去完成的愿望。并不是给她太多的要求,让他自己心里都从来没有底气认为无法完成,直接去躲避放空自己。而家长们也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就是鼓励他刺激他去完成,可以选择用奖励的一种形式,完成了就有奖励,那也是能督促他的,提高他自身的自控力。
3、作为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这样才能让他更独立一些。有很多的孩子没有自己的自控力都是因为家长剥夺了她真正的想法,你把他内心里想的是什么要的什么东西,家长只是跟着自己的愿望让孩子去做这个做那个,你会让他感觉更烦,所以才会产生反叛的心理。不要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你要了解孩子真正想要什么,他真正的动机是什么,能够让他真正掌握自己有自控力,我一味的强迫她的,他自己就会没有独立的想法,当然也就不会去尽情的控制自己。所以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给孩子而是尽量去引导他。
4、给孩子舒缓自己的空间,孩子在这个时期,情绪波动非常大,家长可以选择为孩子搭建一个冷静区。里面可以摆上孩子喜欢的毛绒玩具、毯子之类的物品,一旦孩子情绪难以控制,就引导他到这个区域先行自我消化。毕竟周围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容易平静下来。而且,这样一来,孩子对于自己情绪的自控力也会大大提升。
自控力也是责任感的一种体现,即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是人的一种意志品质。每个孩子都会从“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转变过渡的,因而需要我们成人给予帮助和协助。
孩子没有自控力该怎么办?
1、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及接受程度,适当的设立一些规则,如“写作业时不能玩手机”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能力。
2、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有时候大人“越管、越难管控”,反而会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如给孩子自主权。学会放手,家长在旁边起到协助作用即可。
当一个人在目标确定以后,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或者在实际行动时难以抑制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这都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现。当然,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
初中孩子没有自控力该怎么办?
第一、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心态
一些中学生之所以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走向违法犯罪,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正确的思想和心态,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不清楚,没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人生漫无目的,一再放纵自己的行为而不能自控,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走向违法犯罪。可见,要增强自控能力,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和心态。有了正确的思想和心态,才能正确指导行动,在实践中达到自控。
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
做某件事时,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关闭,不要试图花一份时间做两件事,能做好一件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