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
常常听到身边的家长们说:孩子越大离我们越远,有话也不肯和我们说了,更别想知道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了。还有的父母抱怨,孩子不愿意与自己沟通,总是问一句答一句,或是敷衍一下,孩子的事父母不知道,很多家长为此感到忧心又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孩子不和父母说话该怎么办?
一、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
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懂得适当地给孩子“松绑”,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并给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能够自由支配。可以从宏观上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把握,但是在细节上还是要让孩子自己把握,家长只需要在必要时给予监督就好了,这样也可以训练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家长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不要对孩子过于严苛,而是要尽量化解双方的矛盾与误会,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敢于表达,这样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
孩子不和父母说话有哪些原因?
1、为父母不能以朋友身份耐心倾听。对于敏感的孩子来说,父母能耐心倾听他的任何讲述,都会让孩子产生安全感,享受乐于和父母分享。但往往亲子间的互动更多倾向于要求,命令,大都和学习有关,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需求。
2、为孩子自我意识变强,认为自己已独立,期待父母平等对待,排斥父母的说教,极力挣脱父母。不再和父母沟通。
3、家长对孩子缺乏信任。孩子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和父母倾诉时,很多家长不能及时安慰或者给个理解的拥抱,反而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把孩子数落指责一通。孩子产生更不好的体验,自然不会再讲。
4、家长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比较喜欢干涉自己孩子的事情,他们要做什么报什么兴趣班买什么衣服,等等各个方面家长都要横插一脚,然后自作主张替他们决定,根本不尊重孩子的看法,长期这样下去,亲子之间的关系不仅会变得非常紧张,而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而不愿意和家长进行交流。
5、压力太大。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是父母经常处在压力状态(父母情绪不佳),孩子在父母那里总是感受到压力,于是孩子为了逃避压力,也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
我家孩子在进入初中以后,我也发现,孩子对我明显没有小学时候亲近,也不怎么愿意跟我聊天说话。起初也很失望,后来和身边其他家长聊过,才知道这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表现。她们向往独立,自然就不愿意面对父母的管束和说教。
初中生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话应该怎么办?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方式。
家长需要将教育观念和方式转变,要理解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了,在交流过程中应该将他们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绝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将他们牢牢钉死,没完没了的提出各种要求。
二、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
有的时候家长觉得孩子做的事情,或者说的话是错误的,但是只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就会发现,其实孩子做的事或者说的话是没错的,想要孩子变得更好,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而不是孩子一犯错,有批评他或者惩罚他。
为人父母,都是从新手爸妈开始的,所以很多父母并不知道怎么样与孩子沟通才是有效沟通。虽然都是抱着爱孩子的心情,但一不小心便和孩子因沟通而起了冲突,更有甚者可能成了仇人。
孩子不和家人沟通应该怎么办?
1、父母在与孩子不能进行良好沟通的情况下,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在交谈中,了解到孩子现在的语文老师做过孩子的班主任,且孩子比较喜欢这个老师,所以父母要和这个老师联系,让老师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所想,并进行适度的引导。
2、父母要巧妙运用同伴的力量,尤其是异性的力量。父母要了解孩子的交往同伴,了解他们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家庭和学业,同时要了解哪些同学是孩子信任和认可的,尤其是女同学,然后借助这些同学的力量,在他们与孩子的交流中,树立榜样或是传递信心或是寄予期望,相信同伴的力量有时是很大的。
3、尝试改变原有的环境。交谈中知道,孩子在与父亲争执后住到叔叔家,在叔叔家的一段时间里,孩子的表现还可以。因此,父母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让孩子换一个环境,或许环境的改变能给孩子一个改变心态、调整行为的机会。
4、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父母有压力,这压力是来自孩子的。而孩子也是有压力的,初三的孩子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即使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松松垮垮,一点不急,但压力是实实在在的,因为学校的气氛和时间的流逝就是最大的压力。所以,在有的孩子看起来一点不急的表面下,是内心的压力,尤其象这类敏感好胜自尊的孩子,他们有时平静的外表及沉默的态度恰恰是为了掩饰,所以这时候的父母沉默或是一句幽默自潮的话语都是一种方法。
如果是亲子之前存在矛盾,父母应该先平复好自己的情绪,反思自己是否有伤害到孩子的行为,如果有的话,及时向孩子道歉,并且多从各个方面了解孩子,拉近和孩子的关系。父母需要知道,亲子沟通是建立在爱的前提上的。
15岁的孩子不和父母沟通交流怎么办?
1、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2、学会倾听,做个好听众。
随着年龄的成长,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沟通是很别扭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要让子女觉得自然,要让家里有一种“聆听的气氛”,经常抽空陪孩子,做个好听众。倾听不是说家长闭着嘴巴、坐在那里光听就好了。最好的倾听是要有互动,哪怕你一个肯定的眼神,孩子才会有兴趣和你聊下去。
当发现孩子不愿意跟自己沟通时,家长不妨试着跟孩子换位思考,想一下,如果你是孩子,父母跟自己聊学习的话题,讲一堆大道理,你愿意跟父母沟通吗?叛逆期孩子本来就容易情绪化,有时候不耐烦了,顶撞父母也不稀奇。
12岁孩子不和父母沟通怎么办?
1、平和的情绪。
面对十几岁的孩子,过度情绪化容易让孩子感到威胁和攻击性,造成反感和抵触。保持平和情绪,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并在适当的时候给出建议和指引。
2、切忌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跟孩子做朋友,用心跟孩子交流,不管孩子做什么事,要尊重他,既使做错了也不能横加指贵,粗暴干涉;时间长了,孩子也知道错在哪里,会慢慢反醒。凡事都得有个度。
孩子在小时候通常会有这样一段时期,但过了这段时期,基本上都能够正常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上了幼儿园之后还是这种情况,家长就要适当帮助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开朗一些、大方一些、主动一些。
孩子不爱打招呼做父母的该怎么办?
1、出门前和孩子沟通
很多时候,家长没有说,孩子不知道家长会带自己去哪里,会遇到什么人。遇到陌生人时,就会感到害怕,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在出门前,给孩子沟通好,我们出去是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什么人,这些人和家长的关系如何,该怎么给他们打招呼等,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这样,孩子就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就不会感到害怕。我们也可以趁机知道孩子心里的想法,在面对别人的时候知道怎样帮孩子说话。
2、不给孩子贴标签
当孩子还是不肯跟亲戚打招呼时,要告诉亲戚“孩子还没准备好,不要见怪!”不能让亲戚感到这个孩子没礼貌。
家长分享:我女儿13岁,上初中一年级,小学成绩还可以,进入初中后,交了很多朋友,就开始一起玩,攀比,把学习的心思都转移到了玩上,玩的时间长了,看有同学不想上学了,就自己也不想上了,我用了文章中所说的方法,先给孩子做了疏导,又帮助孩子找到了学习动机,现在孩子学习特别认真,听课也很积极,又回到了小学的那种状态。
升入初中之后,科目增多,知识难度也比小学的时候有所提升,很多孩子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但是到了初中之后,成绩就没有小学那么好了,加上初中之后老师管的很少,很大时候学习都靠自觉,一些孩子因为自控力差,学习难度大,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慢慢的就会出现不想上学的想法。
初中的孩子不想上学父母应该怎么办?
1、帮助孩子进行心理上的疏导
如果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想去读书,那么就一定要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有厌学心理的话,那么一定要及时的帮助孩子进行一个心理上的疏导。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不想读书是因为自己的问题。并且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让自己活在一个比较颓废的状态里面。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不想读书的话,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个沟通。 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去读书,并且向孩子表达父母对他的期望,并且告诉他们如果想要让自己的未来变得更好,那么就必须要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好成绩。当然在和家长沟通了以后也可以适当地对自己进行一个心理上的放松,让孩子和家长之间能够达到一个比较融洽的状态。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