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
孩子的坏情绪来得快,往往也去得快。而这期间,如果父母能够做好引导,对孩子情绪掌控方面是有一定效果的。引导孩子通过正确的途径把情绪发泄出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小孩子喜欢打人怎么教育?
1、分析孩子打人的原因,帮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如果孩子打人是因为没办法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你要帮孩子说出他的想法,再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如果孩子情绪真的非常激动,你可以先抱住他,把他带到人少的地方去,帮助孩子和自己都能冷静下来
2、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道歉
对语言能力还不错的孩子,可以引导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比如让他主动的和被打的人道歉,这样也能让孩子练习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对于语言能力还不够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主动去抱一抱被打的小朋友,或者让两个小朋友拉拉手,表示歉意与谅解。
3、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
帮助孩子思考,触发孩子大脑的理性思维。虽然一开始一两次或多次的提醒似乎没什么效果,但次数多了,孩子会慢慢的懂得,生气的时候可以“说”出来,而不是发脾气或打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会获得了比同龄孩子更理性的思维。
4、大人在生气中要做好榜样,别打孩子
有些大人觉得孩子的打人行为屡教不改,常常会忍不住生气地打孩子;有些父母通过“以牙还牙”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有打孩子的习惯。幼儿说在前面提过,这些方式都是错误的。
孩子喜欢打人的原因:
1、模仿大人以暴制暴
孩子就学到了用打人来表达愤怒,表达不满,让别人听话,在模仿中习得了“打人”的行为。永远不要小看榜样的力量,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永远记住教育孩子如何控制情绪,第一步其实是我们自己要学会控制情绪。
2、孩子不懂正确的表达方式
一个小男孩在广场上玩耍时,手里拿着一根棒棒糖在舔食。这时另一个小男孩冲过来,把他手里的棒棒糖撞掉到了地上。后者看到地上的棒棒糖,情绪激动,追上对方就打了几拳,打完后还崩溃大哭。
3、缺乏自控力
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理解别人的感受,但也可能表现出打人或者骂人等伤害别人的行为。人的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思维、自我控制,而孩子的前额叶远远没有发育成熟,还不能像大人那样“深思熟虑”,行事难免容易冲动。
当孩子偷东西时,家长在情感上就会崩溃,开始否定平时的育儿方法和教育理念,甚至过度自责,怀疑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无法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更真实更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方法,进而更加疏远了与孩子的距离,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父母要学会情感后退,理性先行才是挽回孩子的重要关键。
小孩子喜欢偷东西怎么教育?
1、和孩子谈谈
了解孩子为什么要偷窃,动机是什么,询问过程中不要责骂、为难、恐吓或嘲笑你的孩子,这样只会让沟通提前结束什么都得不到。无论偷东西的原因是什么,父母都需要找到这种行为的根源,并解决其他潜在的问题,让问题浮出水面才能彻底解决。
2、不要对孩子进行打骂
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偷窃的行为,理智的心态瞬间就会崩塌,张嘴就骂,抬手就打,抬脚就踢,这种打骂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可能会因为家长打骂的方式开展更多的偷窃行为来发泄情绪,报复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会有不利的影响。
虽说使用手机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了,但长时间沉迷手机中无疑会伤害视力,造成近视。面对孩子沉迷手机的行为表达,家长们过分忽视或者过分制止都不是恰当的干预方式。家长保持耐心的态度循序渐进对孩子进行帮助。
小孩子喜欢玩手机怎么教育?
1、从实际出发制定目标
家长在帮助孩子设立目标时,要遵循合理化以及具体化这两个原则。比如说孩子的成绩只能在及格线附近徘徊,显然让孩子在两个月里就达到满分,这是有些不切实际的,如果把目标换成75或者80,就显得合理多了。
2、别把手机当做奖励孩子的筹码
很多父母在孩子捣蛋调皮或者叛逆时,喜欢用手机作为筹码。当孩子不吃饭、不听话时,以让孩子玩手机为交换条件让孩子听话。如果孩子每次叛逆都能得到这样的‘奖励’,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手机形成依赖。
对一个小孩子而言,出现偷钱行为也不足为奇,因为孩子的意识里,并没有你的我的之分,并不觉得拿别人东西是偷窃,所以家长在发现孩子这种行为后,更要懂得学会引导教育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是可耻的,帮孩子改正不良习惯。
小孩子喜欢偷钱应该怎么教育他?
1、保持冷静
家长要保持冷静,了解孩子背后的想法。当你看到孩子”偷钱“后,就气得把孩子狠揍一顿,要孩子许诺不再犯时,结果往往是孩子跟家长斗智斗勇,”偷钱“的小动作越来越多。他们偷东西或许有自认为非常正当的理由,你的聆听和理解是让孩子改正的前提。
2、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孩子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是一个谬论,因为即便孩子小时候有过”偷拿“的经历,但真正成为小偷的只是极少部分人。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偷东西便认定了孩子品行不正,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并处处提防孩子,这样做反而会将孩子推进了深渊。
小孩子经常会有这种情况,比如别的孩子有的玩具,自己没有,就会跑去跟爸爸妈妈要。大多数父母在这时候都会满足孩子,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这样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再看到其他孩子拥有更好的东西时,就会理所当然的跟父母索要,如果父母不满足,就会对父母产生意见。
如果小孩子喜欢攀比怎么教育?
1、弄清攀比原因。
先引导孩子想一想,想要这个东西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真的需要它呢? 弄清原因后,也不要一口回绝孩子,跟孩子讨论寻找其他的解决办法。
2、将孩子的攀比心向好的方向引导。
当孩子要攀比的时候,把孩子的想法往好的方向去引导,这样正确的思想一定要从小灌输。首先,坦诚告知孩子家里的情况。其次,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告诉孩子:生活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源于内心的强大富足,而不是跟人比较出来的。如果你非要比较,那么爸爸妈妈希望你,多跟人比比努力的程度,而不是比拼物质的多寡。
其实这是因为他们还不能够做到像大人一样的去沟通,当他们感觉到有一些事情无法忍受的时候,并且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去表达出来。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应该给宝宝进行一个恰当的引导,告诉他应该如何去疏解自己负面情绪。
怎么教育小孩子不能打人?
1、打人行为要立即制止
一旦发现宝宝有明显的打人行为,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刻制止,不能等他打了几次之后再制止。
2、让他为自己的行为道歉
通过和宝宝解说,从而让宝宝明白打人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如果伤害到了别人,就应该对小朋友说对不起,这一行为也能让宝宝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家长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先将自己的心态放平稳,再从宝宝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找到适合引导宝宝改正不良习惯的正确方法。而家长在探索孩子行为习惯形成原因的过程中,也增进亲子感情,和对孩子的了解。
小孩子打人怎么教育?
1、引导孩子表达感觉
孩子生气时,他们下意识的做法是大喊大叫、摔东西或打人。他们身边最亲密的人,往往是他们怒气发泄的对象。把“怒气告诉旁人”是孩子转变的关键。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把“怒气告诉旁人”呢?“我知道你很生气”、“我知道你很难过”……当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便容易帮助小孩冷静下来;与此同时,父母对孩子的同理心,也能帮助孩子把感受告诉别人。
2、冷静地与孩子沟通
“你怎么可以打人”,“你为什么总是不乖”,“你让我很丢脸”,“你是不是欠揍”……在这些话语的背后,是焦虑而着急的父母。有些父母感觉孩子屡教不改,或觉得小孩的行为愧对他人,便慌张地企图制止孩子。可是这些家长不知道,他们的不冷静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也给孩子带来了羞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