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
孩子将要投身的这个世界,它的美好无边无际,它的丑陋同样无穷无尽。当孩子和困难并肩,与恶意相逢时,当孩子感到愤怒、悲伤和孤单时候,该如何微笑面对这一切并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呢?从小就要训练好孩子的毅力,才是正解。
培养孩子毅力的最好方法:
1、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在引导孩子读书成才的过程中,不能让孩子有被迫的感觉,要处处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任何被迫的感觉都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造成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孩子在逆反心理驱使下,非但没有恒心和毅力可言,就连眼前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抑制。在商量任何事情时,特别是学习方面的事情,都要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得出结论,然后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做。
2、和孩子一起面对挫折
孩子每经历一次挫折,都是培养意志力的很好机会,父母如何对待孩子遇到的问题和挫折,也会影响到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父母不要指望孩子一下子就能学会正确面对挫折,或者干脆用负面语言训斥孩子。孩子接受失败需要一个过程,而父母就是TA坚强的后盾。
当孩子失意时,父母要鼓励孩子,正视现实,学会用乐观的态度对待损失和过错,才能让孩子的意志和毅力更加的坚强。
3、从自信增毅力
由于自信仍是毅力的“精神基础”,自卑者往往难有毅力。因此,父母应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感,来培养孩子的毅力。
4、一心一意去做
孩子的兴趣广泛,也容易转移,如今天喜学跳舞、绘画,明天又爱学钢琴、学电脑,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学好。心理学家指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毅力往往起负面作用。因此,父母要注意培养和鼓励孩子一心一意做好某件事。
5、加强体育锻炼
在平时,父母应多让孩子参加适宜他们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增加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
孩子缺乏毅力的表现:
1、性格变得越来越暴躁
因为一般办事三心二意的孩子们,经常会习惯性的想要迅速的达到自己的做一件事情的目的,当这个时候孩子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及时的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时候,时常会变得十分的急躁,也不能继续集中注意力完成这件事了,久而久之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孩子急躁已经成习惯了,孩子的性格就会逐渐变得暴躁。
2、容易选择放弃
因为此类型的孩子时常的缺乏忍耐力和意志力,等到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当发现自己的目的没有达成的时候,而且在他们发现自己的还要花费较大的精力和时间的时候要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的时候。这时候,孩子是不愿意相对的付出的自己的精力,长时间下来这些做事三心二意的孩子,只要面对一点困难的时候,他们就会相对习惯的选择放弃,因此他们就没有办法培养出解决困难的习惯,这个时候,也就证明孩子当真的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办法独立的解决问题。
3、喜欢拖延
长期坚持下来,对于这一类孩子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因为他们极度的缺乏纳耐心和意志力,同时他们也不愿意为一件事情做长期的准备或者是长时间的努力,他们时常想做的事情就是短时间内看到一件事情的成效和结果,当这个时候他们没有办法短时间内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时候,就是他们对一件事失去兴趣的时候,所以他们习惯性的选择拖延一件事情的期限,而当拖延养成习惯的时候,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习惯性的拖延。
这位家长您好,从描述中看,您家孩子存在有游戏上瘾、厌学等心理问题,而且情况比较严重。这种情况,需要父母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但这种疏导并不是指一味说教,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敞开心扉,直达深处的共鸣。
孩子心理疏导最好方法:
1、耐心陪伴。
孩子对家长的需求很大,对于孩子而言,陪伴非常重要,长时间的陪伴能够让孩子的心理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可适当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2、提供良好的环境。
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确定是否因抑郁、焦虑、强迫等负面情绪所致,针对孩子的自身特点,采取个体化心理疏导,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
现在很多孩子都普遍存在缺乏自理能力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独生子女家庭,全家上下将所有的关注都投入到一个孩子身上,没有给孩子留有自我成长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父母的控制欲过强,任何事都帮孩子安排好,这样的孩子也根本没有机会训练自己的自理能力。因此,在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这方面,家长的教育很关键。
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好方法:
1、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生活、学习和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要想办法自己解决。
2、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当孩子的能力有所发挥时,他会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时,对他树立自信心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当中,合作都是经常出现的一种形式。合作能力强大的孩子,往往擅长交际,未来走向社会以后,也更容易融入到新环境中。很多家长忽略了对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最后养出了一个“独行侠”,孩子自己的能力再强大,也敌不过集体的力量。合作是孩子适应社会、立足于社会的重要因素。
培养孩子合作能力的好方法:
1、家长首先要有分享和合作精神。
许多孩子受到父母的百般宠爱,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而不懂得合作的孩子,成年之后往往会出现闭门造车、社会人脉资源比较匮乏的现象。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也会大打折扣的。家长想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自己首先就要有分享和合作的精神。
2、让孩子学会接纳别人。
家长要告诉孩子,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长处,不能因别人有缺点或毛病去嫌弃他、疏远他,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诚心诚意地加以赞美和接受。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教孩子什么样的人都去交往,而是要告诉孩子,当我们把焦点放在别人长处的时候,就更容易接纳他人,更容易与他人进行愉快的合作。
思维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会推动孩子在学习上获得突破,在学习上获得提升,在能力上获得提高。但是,孩子的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作为家长,一定要在平时多注重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有哪些好方法?
1、多引导孩子观察
举个比较常见的例子,下雨天的时候,小孩子都喜欢去外面踩水玩,这时,做父母的就可以引导他们观察:早上的时候,小水坑有多大?下午的时候小水坑怎么就变小了呢?到后面慢慢地为什么消失不见了?观察的过程,也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
2、多对孩子提问
不仅孩子可以问我们家长为什么,而且我们也可以问孩子为什么。当你问他为什么的时候,他们很多时候都是不知道答案的,当他不知道答案的时候,他的小脑瓜子就开始运转了,就会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管答案对不对,他都动脑筋想了,而这就是他大脑成长的时候。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好方法:
1、父母要端正认识
父母要充分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重要性,让孩子及早学会独立,切不可等到孩子长大后才发现培养自理、自立能力的重要性。
2、使孩子树立生活自理意识
孩子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从行动上主动地配合父母的培养,也会使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时不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效果。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为人处事呢?怎样担当成功父母角色,家长不仅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导者,还要教育好孩子,那么家长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孩子如何教育最好方法?
1、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2、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