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育儿观念也在进步,大家逐渐意识到了老人带娃可能由于溺爱而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往往会选择自己带娃或是请保姆,一来让老人能够好好休息,二来孩子在身边成长自己心里更有谱。
爷爷奶奶干涉小孩教育怎么办?
如果老人执意插手,坚决不妥协,好好跟公婆交涉
在教育孩子方面,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坚持,教训孩子也要明确立场、态度坚决。不能因为是长辈就不敢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让孩子觉得有“靠山”,这样做会让孩子轻视自己,也会疏远自己。平时多跟公婆沟通交涉,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拎得清利害,尽量达成“统一战线”。
原则性问题不能妥协,一定要稳住自己的立场
作为父母原则性的问题坚决不能妥协,就算是看在家里老人的面子,也是不能退让,虽然感觉有点铁面无私,但是在树立孩子正确思想面前,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哪些是不能触犯的底线。当老人来干涉的时候,一定要告诉老人中间的利害关系,可以宠爱孩子,但不能溺爱孩子。如果老人很强势一定要护着孩子,那可能你们分开住,对教育孩子会更好一些。
不责备谈办法
和老人沟通要注意谈话方式和语气,不要一开口就对老人进行责备,也不要用批评责备的口吻去谈问题。要心平气和地讲出自己的看法,尽量和老人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一致,因为大家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好。
鼓励与关心
针对老人带孩子方面的长处要给予鼓励,让老人知道自己的辛苦付出是能得到认可的。平时能够送给老人一些小礼物,让老人知道你在想着他。遇到节假日,带着老人孩子出门转转,让彼此之间增进理解。
在教育理念上达成一致
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渗透。爷爷奶奶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十分传统的阶段,他们总会用: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被养大的,你小时候我也是这样养大你的,为什么到了你孩子这里就不行了?这时候,你应该给爷爷奶奶举例子,告诉爷爷奶奶们小时候管教不得当,长大后会出现哪些问题。这些案例可以从自己身上或者爷爷奶奶身上来找。这样的例子都是不胜枚举的。
制定成文的家庭教养规则
不成文的规则是破坏家庭和睦的因素,也是破坏孩子教育问题的最大杀手。将一些不成文的规定认真写出来,然后按照执行,就会少很多问题。成文的家庭规则或者说教养规则,就是对爷爷奶奶插手教育的一个预知。我们不是不允许爷爷奶奶插手,而是需要他们跟我们一样科学的教育孩子。写出来不但是对爷爷奶奶的一个预知,也是对自己教养方式的一种鞭策。
其实老人也可以成为带孩子的好帮手:
科学分工不越界
大部分隔代养育问题的核心都是:老人完全取代了父母承担起所有的养育责任。所以才有了“养孩子到底听谁的?”这样的问题。
我们在请老人来帮忙之前一定要先明确父母才是育儿的负责人,老人只是帮手。清晰合理的分工是避免隔代养育矛盾的利器。
感恩老人不抱怨
平日里时不时给老人买点他们爱吃的,老人吃在嘴上甜在心里。
周末给老人放放假,让他们和三五邻居好友去喝个早茶、打个麻将。
逢年过节给老人买件衣服,虽然现在经济条件好了谁也不缺件衣裳,可是穿出去一说:这是我家儿媳妇给买的!啧啧啧!真是显年轻呀!
引导学习有方法
别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了,可曾经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是学习标兵、创新能手,所以千万别轻易给老人贴上不爱学习的大标签。
年轻人常说老一辈的育儿方法太老套、不科学,可是这些方法恰恰是他们年轻时的科学育儿法呀!只能说科学进步快,我们对婴幼儿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先进。
父母管孩子老人插手,从另一个角度看终究是爱,才导致他们的护短行为,哪有老人不疼爱孙辈的,所以平时父母最好多和老人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再管孩子的时候,让老人保持沉默什么也别做就好,别让爱成为伤害,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不妨融合两种教育方式取长补短,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当家长发现孩子胆小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也不要随便给孩子扣上胆小的帽子,要适当引导孩子认知周围的环境,了解周围的环境,让孩子慢慢接触外界,随着对外界的了解而不再害怕。
三岁小孩子胆子小怎么办?
1、多带孩子出门,多见人。很多孩子胆子小都是因为怕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要多带孩子出门见见人,鼓励孩子多和其它小朋友接触,鼓励孩子主动和别人打招呼,让孩子慢慢的放下戒备心理。
2、正确看待孩子胆小问题,不要过度关注这个问题。有得孩子小时候胆子不小年龄越大胆子越小,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成长孩子的心智也在成长。所以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不要过分关注这个问题,等孩子年龄再大一点胆小的问题也就会有所缓解。
3、孩子胆小,父亲的陪伴很重要。如果孩子长期由女性长辈来带,会受母亲或其他女性长辈所影响而形成温婉,柔弱的性格。相反父亲的陪伴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父亲在陪孩子玩耍的同时也会把属于男性的勇敢的特性教给孩子。所以父亲的陪伴很重要!
4、适当的锻炼。可以在合适的场合,适当的锻炼孩子,可以鼓励孩子多和别人打招呼,在人多的地方说话,玩耍,还可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学习演讲等。
不听话是很多19岁孩子会有的情况,跟家长对着干、打骂家长是他们经常会有的行为,并且家长管的越多,他们不听话的越是厉害。只要减少对他们的干涉,多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他们才会慢慢的变得听话起来。
19岁小孩不听话怎么办?
1、熟悉孩子的个性。
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小孩天性淘气、好动,有的小孩则比较安静、文静,家长在对待小孩不听话的情况时,需要熟悉孩子的个性,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对于天性淘气、好动的小孩,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管教过程和有效的行为约束,而对于比较安静、文静的小孩,家长可以通过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进而找到恰当的引导方式。
2、重视对话交流。
对话交流是解决小孩不听话的关键,家长应该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和小孩进行交流。不要一味地对小孩下达命令,而是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对话交流,家长可以了解小孩的心理变化,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
初三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很多孩子会出现叛逆、厌学等问题。面对初三孩子的叛逆厌学问题,家长要从多方面入手,找到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时期。
初三小孩叛逆不想上学怎么办?
1、引导孩子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
初三学生应该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有没有提高和进步的空间,这是需要去思考的。盲目的追求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只会让自己觉得学习无望。明确目的,接受允许的进步和退步,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自信。
2、家长多引导少训斥
其实,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对待,对于孩子的坏品行、坏习惯等,家长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严肃地与他谈话,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订出一些惩罚措施。
高一的孩子正处青春叛逆期,面对孩子的任何问题,家长千万都要保持冷静。即使孩子厌学,甚至不愿意去上学,家长也不要随意发火,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家庭教育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孩读高一不想读了怎么办?
1、家长从自身找问题
父母的教育方面对于孩子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像有的父母非常的严厉,对于孩子们的要求非常高,导致孩子们的压力非常大,若是孩子处于厌学状态时,家长们还不从自身改变的话,很难解决问题。有时候成为朋友的关系是最好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想法,找到原因所在积极解决。
2、寻找学习的兴趣点
高三生活即将过半,距离高考只剩下半年的时间。很多同学都开始产生焦虑,甚至开始厌学,学不进去了。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
小孩高三不想读书怎么办?
1、刺激孩子的好奇心。从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成更有情趣、更丰富多彩的过程。如有意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带孩子走入大自然去郊游、旅游,引起他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兴趣,让他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热爱,渴望获得知识。
2、了解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孩子共同设计一个可行的学习目标,切忌因操之过急而给孩子造成压力。用努力而不是用分数去评价孩子。家长不应过分重视孩子的功课、成绩,而要看孩子的整体性表现而加以称赞。如果孩子尽了力,也得不到好成绩,家长应表示理解,不要让他有过分的压力。
3、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考试观,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学业成绩只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他们不能通过学业成绩和高考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此外,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要掌握知识和技能,他们不必向大学学习。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是抵制不良情绪的必要保证。
怕孩子学坏是初中生父母最担心的问题之一,青春期开始的突然变化常令父母措手不及,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更高雅的审美乐趣和更积极的人生态度,家长首先从自己做起。
小孩上初中学坏怎么办?
1、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
探究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不良行为往往反映了孩子的不健康情绪,例如焦虑,沮丧或愤怒。孩子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可能导致这些情绪。有时候,孩子的不良行为也与生理和身体发育阶段有关。
2、学会理解孩子
经常给予孩子适当的赞扬和鼓励。要学会理解孩子、赏识孩子、肯定孩子。在父母赏识的目光里,教育才能充满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孩子会变得心情愉悦,信心倍增,内心充满了幸福感,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见,克服自身的小毛病。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