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引导是非常的重要的,或者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小的时候父母要是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孩子长大之后会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脾气。
作为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好一个孩子?
1、尊重孩子的选择
这是很多中国父母常犯的错误。他们的思想很局限,总是想让孩子干这个,想让孩子做那样的人。却不去理会孩子的想法是什么。父母越是这样,孩子越是有反叛心理,长期的压抑还会容易有过激心理。
2、培养兴趣
小孩子在小的时候,学习深奥的知识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要开拓小孩的智力,培养她们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这些都是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的。我们要从培养小孩的兴趣爱好着手,这个时间不能急,要一步步的慢慢来。
3、不要采取过激的方法
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4、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有些父母甘愿做孩子的全方位保姆,什么都不敢让孩子做,生怕累着孩子。这样是不对的。让孩子去尝试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是可以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其次有些事情他自己做了,才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不可以。这带给他的感悟会比较深,不仅是学会了做事情,还在不知觉间进行着心灵的教育。
5、棍棒不要落在孩子身上
在老一辈的教育观念里,棍棒教育是常见的手段之一,不少年轻家长小时候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几根棍棒。但这种方式更多的是一种威严镇压的方式,让孩子知道疼痛而不会再犯,而不是让孩子知晓错误而不去再犯。而且,过多的棍棒教育会在孩子心中渐渐积累怨恨和反抗的情绪,最终产生各种青春期叛逆的行为。
6、引导比惩罚更重要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你第一件事想到的是什么?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应该就是惩罚。但我们这里拥有一个盲区,就是惩罚并不等于知错。孩子很多时候是并不知道自己为何犯错的,作为家长的我们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明白事情的本身,知道自己因何而错,才能得到行为上改正,并且不再犯的结果。
7、多赞美鼓励孩子
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多鼓励表扬孩子。这样不仅增强孩子自信心,还可以让他明白是非对错,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8、给孩子定合理的规矩
太规矩、太严格,会让孩子造成胆小的性格。太没规矩会孩子过于放肆,所以父母要在真诚关怀和亲近的基础上,给孩子立规矩、讲原则,引导孩子培养成自律的习惯。
9、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亲是否爱母亲,父母朝夕相处的方式和彼此的态度,就是子女在婚姻方面学到的第一堂课。父母恩爱,那么孩子是自信的,反之,孩子是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比较敏感的。
10、多给孩子一些陪伴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爱和陪伴,只有在爸爸妈妈的精心教导和陪伴下,孩子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因此,父母要更加用心地对待孩子,平时多和他们沟通、交流或者多视频、打电话,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让他们感受到即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也依然在关心和爱着自己。
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也是做父母的一项重大任务。首先是时间长,从怀孕期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培养。怀孕期间,孕妇的情绪,饮食,环境都会对孩子的出生有影响。孩子出生后,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人格发展。孩子上学后,对孩子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成绩,习惯的养成,都对孩子的人生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和教育孩子?
1、注重孩子品德的塑造。
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明是非,讲道理,坚决摈弃“老子天下第一”的教育方法,别人冒犯一寸,你冒犯别人一丈,吃不得亏的教育方法,顶多只能对等反击。过度反击本身就证明这种孩子是斤斤计较的人,出息不大,量度很小,已经奠定了作为不大的基础。基本上已经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孩子关注小事,关注眼前利益,格局很小。一句话,就是教育孩子没有出息!
2、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思维的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在婴幼儿期,就要教育孩子讲卫生讲礼貌,表述清楚完整。不拿别人的东西,不贪小便宜。遇事要思考,不盲从。像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不动能砸缸救人,还能不盲目跟从别的小孩去摘路边梨子。这就说明这样的孩子具有思维的习惯。为日后的作为奠定了基础。而绝不是和别的孩子打架不吃亏!
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有不听话或者不愿意配合的时候,这时候需要家长或者老师用耐心的态度引导和教育。为人父母,我们必须明白“不听话”其实是孩子从无知迈向成熟的必然,切勿简单粗暴处理,一定理性对待!
怎样才能教育好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1、孩子不听话让父母很头疼也让父母很着急。其实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很听话,但是面对孩子不听话现象,一定要两方面来看。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能力和体力的发展和提高,有了越来越多的独立意识和想法,有了自己的主意,所以有时这种不听话,或许能帮助孩子更好认识和探索世界。
2、对孩子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坚决不能双方对持,这样下去要么就是大人终究犟不过孩子,最后听了孩子的,助长了孩子的凡事不满意就闹下去的坏脾气;要么就是父母忍不住打孩子,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3、如果是幼年的孩子,在小时候就要注意及时纠正他的错误言行。适当的惩罚是要有的,注意分寸就可以,当然不主张体罚。对不听话的孩子可以试着耐心沟通,小朋友的心性还没固定,是可以引导的。很多不听话的孩子是家长长期溺爱造成的,所以家长要自己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太惯着他。
如果是大的孩子,可能是到了叛逆期,所以家长要调整心态,不能事事要求孩子按自己的要求来做。试着多沟通多交流多倾听。只有他愿意跟你说,你才能明白很多事情背后的原因。尊重孩子的选择,没有犯选择性错误就行。
现如今很多父母对孩子总是惯着,什么事情都由着孩子来,孩子想要吃什么就吃什么,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有的孩子在家庭中受到过度的溺爱,在家一天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生活,逐渐很多的事情在他们的世界里就变得是些理所应当的,非但不懂得感恩,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一个不知道感恩的孩子应该怎样教育?
1、父母给孩子做榜样
如果父母在生活中经常表达感谢、感激和感恩,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比如,爸爸经常向妈妈表达感谢,感谢她做家务的辛苦,父母经常对长辈表达孝心,以及感谢孩子为家庭做的力所能及的贡献,这些大大小小耳濡目染的身教,要远远胜过耳提面命的讲大道理,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做。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和孩子之间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有可能对他人保持感激之心。所谓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一些训斥和惩罚少一些。孩子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有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进行沟通,父母可以去引导孩子去换位思考,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
俗话说得好,“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妈妈对孩子的教育,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为人母亲者,着实不易。正人先正己,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以身示范,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如果妈妈都不在乎自己的行为,那么还有什么资格来要求孩子做好呢?
怎样做好一个母亲教育好孩子?
1、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就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但有些妈妈一天到晚就知道数落孩子,做的一点点不对就开始指责孩子。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需要足够的空间去成长,只要孩子犯的不是大错,母亲可以不动声色,要不就是委婉的指出来。不要让孩子太自责,孩子都是鼓励型选手,听到的掌声越多孩子才会跑得越快哦。
2、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
有些妈妈在干家务的时候会示弱,家里的小男子汉就会立马拿起拖把帮助妈妈做家务。虽然孩子做的不会很好,但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哦,这时候妈妈适当的夸两句,会让孩子很有成就感,以后做家务都会抢着做呢。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干不好就让孩子什么都不做,那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会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要培养孩子成才,学校和家庭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家重视和学校积极配合,才能将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家长怎样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1、家长要定期参加学校的家长会,家长沙龙,积极参与家长委员会等活动,及时有效地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沟通,准确了解自己的孩子。
2、对班主任要信任,不能怀疑,不能纵容孩子的错误。班主任要对班级所以的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所以都希望能把班级管理好。有时可能会对个别孩子批评会严厉一点,孩子可能会觉得委屈,就会向家长告状,这时家长的立场很重要,如果也和孩子一样,开始责怪班主任,说班主任的不是,那孩子以后就不会听班主任的,班主任一批评,就会向家长告状。所以,家长的立场很重要。
3、可以经常和孩子对话,了解在学校的日常表现情况,做的好的,可以表扬,做的不好的地方,要进行批评教育,改掉坏习惯。
4、既要和老师保持适当的联系,又不能过度的打扰老师。家长要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也要紧跟老师的教学步伐。按时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家长会,及时加入家长联系群。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一些通知才能及时知道,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但同时要知道老师不是自家孩子一个人的老师,老师教育的是一群孩子,老师也有家庭,不能过度的打扰老师,影响老师正常的教学和休息。
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家长,首先要教会孩子做人,家长就得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他们成长和未来,毕竟家庭是第一课堂,学校只是第二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孩子的一身,环境最重要。其次,善于在教育过程中改正错误,把相互尊重放在教育的首位,让教育在愉悦的环境中运行。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教育孩子?
1、构筑温馨、和睦的家庭,给予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睦的家庭,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礼品。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是何等地快乐与幸福。所以,父母如果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想尽办法,竭尽全力,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构筑一个和睦的家庭,给予孩子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的良好环境。
2、家长要尽量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到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又是陪伴成长的终身老师。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的行为准则。所以,父母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的言行不要过分出格,尽量做到以身作则,是教育好孩子,做个合格父母的必要条件。
3、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一定是位交际高人,因为他把尊重放在了交际的第一位。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不能把孩子的意见当成儿戏,也不能没等孩子陈述完自己的意见时,就打断孩子的话。不善于倾听孩子意见的父母,是把孩子置于被动接受教育的位置上,无论怎么教育,效果甚微。因为孩子心底是不情愿的,他会以某种方式来对抗,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4、改变家长作风,做个孩子的好朋友。与其做个虎头蛇尾的家长,不如做个温和低调的家长。放弃家长的权威,和孩子做个父子(父女、母子、母女)朋友吧,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在公平中运行,父母做的教育决定,讲的教育道理,才会是权威的,孩子也会乐意执行,效率也会事半功倍。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