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离家出走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父母原因,比如孩子自身原因,或者是社会原因。不管哪一种原因,孩子离家出走父母都有很大的责任,本来家庭是孩子温馨的港湾,本应是孩子的避风港,现在却成为孩子想逃避的地方,作为家长需要认真反思。
离家出走的孩子的心理:
1、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时期是孩子性格慢慢定型的时期,这时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多会比较严重。因为逆反心理是孩子青春期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只要家长引导得当,就会有益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如果处理不好,一些孩子可能会变得非常自负,自以为是,不能承受挫折和失败,最终选择离家出走。
2、家庭内部不和谐
家庭是孩子经常生活的地方,是孩子成长的避风港。父母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家庭温馨稳定的氛围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如果家庭内部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吵架,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孩子在这个家庭里会感到缺乏安全感,甚至会胡思乱性,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父母争吵。他们变得不愿意待在家里,继而离家出走。
3、逃避学习压力
曾经有调查报告称,在被访的中学生中35%的学生坦言做中学生很累。有34%的学生说,有时因功课太多,忍不住想哭。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很多父母并不理解,而是继续给他们施压,导致孩子出走。孩子的压力有些来源于自己,他们为自己订立学习目标,一旦没有实现,便感到气馁甚至有逃避的想法。有些则来源于父母,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无法达到,因恐惧父母责罚,因而产生一走了之的想法。
4、人际关系紧张
出走的孩子大多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师生关系紧张及与同学相处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导致弃学离家出走。这时候的青少年,对自己格外关注,也是性格最为敏感的时期,一旦遭遇他人的否定,就会对孩子们造成他们自以为致命、难以承受的打击,无法面对时,他们就会选择离家出走。
孩子离家出走怎么办?
1、冷静应对,寻找原因
当发现孩子离家出走时,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不要慌张失措。这样才能更好地分析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回忆孩子离家前的情况,了解孩子可能离家出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大、与同学发生矛盾、受到欺凌等。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引导孩子理性处理问题
很多孩子喜欢用发脾气、离家出走的方法来处理问题,想要逼迫父母妥协,但这样的方式是非常不明智的。家长需要去教育孩子遇到问题,靠离家出走的方式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只是会徒增风险,应该要学会保持理性,运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3、建立和谐的家庭
有些孩子说我不喜欢父母吵架,他们吵架时,我不想回家。曾经看到很多孩子们因为父母吵架而离家出走的新闻。家庭和谐是留住孩子的最好方式。我们的父母应该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让家庭成为孩子的安全的港湾。
4、审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在孩子离家出走的时刻,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审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我们要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现,是否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支持和指导。我们要反思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是否存在沟通不畅、互相理解不足的问题。通过审视自己,我们可以找到改进的空间,并在孩子回家后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
孩子离家出走的后果:
1.学生离家出走后,必然会荒废学业。
2.一个未成年人独自或结伴出走他乡,没有了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很容易受人欺负和成为被害人。
3.学生出走后,常常会成为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并极易受骗。
4.由于学生出走后陷入缺衣少食困境之中,因此很容易铤而走险,或在不法分子的拉拢和教唆下,参与抢劫、偷窃、斗殴等违法犯罪活动。
这是一件老生常谈的事情,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在现实中是很多的,而且也是很多家长的心病。对于家长而言,学习固然能使孩子成就更好的人生,可是在孩子们的心里,学习可能就是一件极其无聊,甚至是痛苦的事情。
七岁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
1、孩子逆反心理影响。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下降时,很多父母都会下意识批评、唠叨孩子:为什么就你学习不好?你看看某某家的孩子?好好学习我说了多少遍了?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孩子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你非要我好好学,那我偏不学。
2、来源于家长的焦虑。家长在生活中过度地关注孩子的成绩,总是盯着孩子的作业、成绩,经常给孩子灌输一些学习上的道理。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理解,在加上学习上的压力,对学习的兴趣很快就磨灭了。
3、对学习失去的自信心。还有的孩子厌学则是因为缺乏学习自信导致的。一些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挫折的时候,没有及时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反而被父母质疑。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自信,成绩也跟着出现下滑,开始逃避学习的情况。
4、父母关系不和,孩子心理比较压抑。父母的争吵、离异等不和谐的关系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态。如果父母经常在家中吵架,孩子的学习效率也会变低,上学也会带着消极的情绪,很容易出现厌学问题。
孩子都已经读高一了,出现厌学情况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孩子贪玩。一些父母发现孩子厌学,就恨不得按头孩子继续学习,这样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对学习更加厌烦。家长应该放下对孩子的期待,尽量少给孩子施加一些压力。
孩子严重厌学的心理原因:
第一:学习上缺乏成就感。大凡厌学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不理想,每次学习结果所得到的反馈都是消极的。长期得不到嘉奖或同学、老师、家长的肯定与赞赏,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第二:学习活动的重复、单调和乏味。单调、重复、乏味的刺激易引起人们的疲劳和厌烦感。缺乏生机、灵活和变通的学习生活,常导致孩子厌学。
第三:有的孩子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习。因此把孩子看成是一种负担,是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只是机械的应付。
第四: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自然也就不会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盲目性,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该怎样去学。
我发现,大多数父母在处理孩子的厌学问题时,只停留在孩子厌学的表面行为上,或唠叨或打骂,逼着孩子重新学习。这种解决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厌学。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多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找到孩子厌学的真正原因。
11岁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
11岁的孩子看似年纪还小,但其实他们已经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不再只是那个满脑子玩的小孩。家长应该尝试和孩子深入沟通,帮助孩子解决困惑。
1、纯粹就是因为贪玩。
很多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纯粹就是因为贪玩。毕竟,相比于手机电脑上的游戏、可以肆意奔跑的游乐场、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的郊外美景,书本上的知识,永远是显得很枯燥的。
2、学习难度陡然增加,让很多孩子失去自信。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孩子厌学只是其中常发生的问题之一,不过这只是问题的现象,不是问题的本质。一般人看到的只是问题现象,但是要解决问题,必须从问题的根源上去解决。也就是找到孩子厌学的原因。
孩子初中厌学的心理原因有哪些?
一、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很多孩子对为什么要读书,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大多数是随波逐流,看到大家读书我也跟着读书。甚至很多学生觉得是父母要求我读书,是老师要求我读书。也就是说孩子觉得学习是任务,是别人对我的要求,不是自己的需求。
二、学习上总是产生无助感
有些孩子一开始也是非常喜欢学习的,可是一旦学习中遇到挫折,碰到困难,当自己不能克服的时候,就会从心里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行,是自己笨,学不好。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学习也赶不上那些学习好的同学。
只要端正教育态度,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一定能纠正孩子的胆小。家长在抚育孩子时,对孩子的要求必须符合孩子心身发展的规律和实际能力,不能要求过高或操之过急。当孩子面临着挫折或学业困难时,不要一味地批评、抱怨、贬低,而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尤其是对他们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孩子不勇敢的心理原因:
1、保护过度,孩子没有从小培养与外界的交往能力,没有自主解决一些小问题的机会,养成了从小依赖父母的习惯,就会更担心外面的世界。要想让孩子变得勇敢,父母就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孩子保护着,保护越细致,越是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
2、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孩子稍有差错,或稍有不顺眼之处,动辄大声训斥,严厉批评,甚至采用武力进行惩罚;有些家长对孩子管得很紧很紧,不准孩子越雷池半步,不准孩子有一点点差错,这等于剥夺了他们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孩子怎么会胆大呢?
3、运动不足,身体缺乏力量所导致的胆小。孩子从小如果运动少,每天的运动量不能满足身体发育需求,就会出现身体发育不足,肌肉群发育不良,从而导致孩子的身体力量不足。因为身体的弱小,从而面对外部世界时,出现胆小。
4、只注重智力因素。平时只注重于孩子的智力因素,只要有益于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的提高,可以说个个家长都舍得投资,而总是忽视了孩子冒险习惯的培养,因此养成了孩子胆小怕事。
当孩子出现厌学表现的时候,家长们往往只从行为表现上去评判孩子,给孩子贴上一个叛逆、粗心、脑子笨等标签。然后采取一系列的压制措施。孩子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而产生了求助、减少伤害、无助等心理状态,这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家长要看到孩子厌学的深层次原因,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厌学孩子的心理原因?
1、过大的学习压力
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学校和家长又给予过高的期望。因此,使青少年承受过大的学习压力,加上时间的紧迫,减少了青少年的自由控制的时间,导致青少年不会与别人沟通,把遇到的各方面困难都压抑在自己心里,时间长了形成性格内向,注意力有偏差而导致厌学情绪。
2、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每位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为了孩子的将来,过分地要求孩子要注重学习。如果成绩考不好,不分青红皂白,不是打孩子就是骂孩子,这种不良的行为不但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还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