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
孩子粗心的问题虽然常见,却不可轻视。粗心会让孩子做事情潦草、马虎,具体表现在,孩子考试时容易发挥失常;生活上用完、看完的东西随处乱放;经常忘记关灯、关水龙头,浪费公共资源等等。孩子的粗心,轻则给他带来物质上的一些损失,重则甚至影响他的个人前途,人身安全等等。
怎样才能改掉孩子的粗心大意?
1、保持适度紧张情绪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智力操作效率与情绪紧张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当情绪过分紧张,或毫不紧张时,智力操作效率都是最差的;当情绪在中等强度的紧张状态下,智力操作效率往往是最好的。保持适度的紧张情绪,也是防止粗心的有效方法。
2、教师和家长不插手
有些教师和家长总怕孩子做错题,一天天坚持给孩子做检查,无形中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做题毫不在意,反正有人检查,错了再改。教师和家长应让孩子自己检查,锻炼其能力,克服马虎的毛病。
3、教孩子学会事后反复检查
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出错,为了让自己减少发生错误的机会,检查就是最好的方式。每次孩子做完作业时,父母应该要求他们认真地自我检查一遍,如果检查出错误来,就让他们认真思考为什么会错,每次出门前要求孩子再检查一遍东西是否都带齐了,是否有落下的。父母最好要求孩子写一张所需携带物品的清单,然后对照着清单进行检查。
4、培养孩子关注细节的好习惯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关注细节的习惯。一些细小的细节往往会流露出一个人深层次的素质。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让他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带头做好注重细节的好榜样。当孩子在某些细节方面表现优秀,那就要不失时机地表扬他,我们要时刻告诉孩子关注细节的重要性,及时纠正孩子不注重细节的行为。
5、让孩子有写错题本的习惯
让孩子准备了一个错题本,把整理出来的出错的地方写在这个本子里,然后帮孩子一起分析做错的原因,把这些也写进本子里。而且关于错题本,这是个很好的方法,让孩子养成习惯,在他以后的学习中也熟练运用好错题本,会对他以后的学习都很有帮助。
6、学习能力提高法
孩子容易出现看错,写错,抄错,数字混淆,相似字看反等等现象,这些都是孩子的视觉能力不强的表现,如视觉分辨能力不强,可造成数字混淆,容易看错等现象,视觉集中能力不强,很容易出现漏字,跳行等情况。建议家长在家可对孩子的进行视觉方面练习,慢慢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能力较强,自然就能减少粗心。
7、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可能之前孩子对于学习并没有深刻意识,完全就是应付差事的态度,尤其在遇到难题时。耐心跟孩子交谈,让他明白当今社会的残酷,了解知识的重要性。虽然说成绩好坏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有了好的成绩,才能有更多的选择。重视孩子的心理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爱上学习,慢慢就能克服粗心的毛病。
孩子的学习问题,父母都特别重视,希望孩子能从小养成好喜欢,这样到了初中、高中,就不用再花费精力帮孩子养习惯了。所以,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怎样才能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1、制定时间计划。
例如:吃饭,根据饭菜量,给孩子规定时间,多少时间之内吃完。如果边吃边玩,到规定的时间没有吃完,就把饭菜收起来,不许再吃了,中间不许吃零食,再饿也要等到下一顿。
2、完成任务,适当奖励。
例如:可以告诉孩子做完作业,可以玩一下,可以看半小时的动画片,或是出去玩,也可以给个小红花等等。这样可以激励孩子,让孩子更有动力。
粗心是表象,根子是基础不牢,有关知识点没掌握好。家长可以通过检查他作业或分析考试卷或出些试题测试他,帮助他分析问题到底出在哪个章节或知识点没掌握好,并给他明确解决的办法,持续这样坚持下去,孩子的粗心毛病肯定能改掉。
怎样改掉孩子粗心大意的坏毛病?
一要看孩子听课状态。
家长除了听取老师的意见,还要自己到班级,具体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可以到班级中,坐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的学习细节。看孩子听课的专注度、参与课堂发言的情况、与同学互动的情况、理解知识的情况等。找到孩子学习的归因,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了。有的家长从来不去班级实地考察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此,就会有劲使不上,不知从何处着手。
二要看孩子课后学习状态。
现在提倡学生预习,这个过程很重要,考验的是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检验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孩子主动学习、有计划的学习、有目标的学习、有方法的学习,粗心的问题就会解决了。就是说,孩子投入学习的过程了,粗心大意就会减少了。
我家孩子以前也有粗心大意的毛病,所以很能理解这位家长抓狂的心情。尤其是翻来覆去的督促孩子,孩子粗心的毛病却依旧没有改善时,家长的心情简直就像是火山爆发,怒火怎么憋也憋不住。粗心大意的毛病其实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所以,想要纠正这个毛病,也需要家长引导孩子,从生活细节开始着手。
如何帮助孩子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1、集中注意力。
为了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就要学会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工作上。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将,这些做法都会造成对儿童的干扰,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久而久之,儿童便开始毛毛躁躁,养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应该在儿童学习时给他们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2、加强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当人们面对较难的问题时,心理上会比较重视,造成大脑思绪不易受到干扰,因而不易出现差错;反之,对较容易的问题心理上不太重视,思绪容易受干扰,因而较易出现差错。所以,重视任何问题就不会马虎随便,掉以轻心,而且也能自觉地克服分心现象,从而有助于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有些家长会发现自家孩子写作业或考试时有粗心大意的毛病:经常把数字或字写错、字写半边、没标音调、句子写一半、题算了一半漏了一半、忘记标点符号、没填最终得数、忘记写单位和“答”······其实所有的都会,就是有点粗心大意、毛手毛脚。孩子粗心大意,父母不要焦虑,应该耐心帮助孩子克服这个难题。
小孩子粗心大意有什么办法可以改掉?
1、错误收集法
将孩子每次作业、考试因马虎做错的题都记录在案,有针对性地分析孩子马虎的原因,让孩子懂得马虎是一种糟糕的习惯。有利于孩子认识和改正错误,这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2、使用“指差确认”法,训练孩子
“指差确认”法:用手指指着物件,并口诵确认,手心并用,实现减少人为失误的效果。简单来说就是,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但要用手指指出来,还要用声音念出来,提高注意力,失误就减少了。家长可以用来训练孩子,让孩子减少粗心。让孩子用手指指着题目,轻声读出来,孩子注意力集中,不容易看错题,做错题。
孩子在学校孤立的现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实在是太常见了。孩子在学校被孤立或许对于家长来说这都是小事儿,但如果孩子这份低落的情绪没有得到及时梳理,将会成为孩子永久的伤痕。当孩子被孤立时,家长要耐心倾听和理解孩子,帮助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很好的帮助,让孩子在社交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孩子在学校孤立怎样才能改变?
1、让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
每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孩子也是如此。在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对那些更喜欢自己的人产生好感。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此同时,别人也需要我们的赞赏。我们必须教育孩子,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并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让孩子学会积极地欣赏别人,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2、父母直接干预,帮助孩子重回集体
父母必须出手干预,不能让对孩子的孤立长期持续下去。一个在学校被孤立的孩子,想让孩子短期内和所有的孩子交朋友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先交1-2个好朋友,孩子只要有朋友,哪怕孤立存在伤害也不会太大。家长如果抱着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的目的,可以帮助孩子重回集体。
当孩子不爱学习时需要家长积极寻找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给孩子提供比较平和、宽松、安宁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陪伴孩子一起进步。想激发孩子持续的学习动力,正面管教倡导“多鼓励,少表扬”孩子。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价值。
怎样才能改变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情况?
1、给孩子营造一个共同学习的氛围
孩子学习的时候,即使家长不坐在孩子跟前看着他学习,也得在孩子附近读读书、练练字,让孩子感觉不是一个人在苦熬,而且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能及时提高帮助。如果家长在一旁玩游戏,孩子的心就痒痒的很,他人在作业,心在游戏。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不愿学习最大原因就是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因此把“玩”的因素带进课堂、带进学习过程很有必要,由此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再次,营造良好氛围。试想一下,随时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学习,孩子又怎么可能不愿学习呢?所以历史上也出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并不是毫无原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