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
现在有些父母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并且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于是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想替孩子完成,而且时常为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希望能为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这样孩子就失去了积极主动、独立做事的机会。
如何培养孩子责任心家长心得?
1、让孩子信守诺言
父母为孩子做出遵守诺言的榜样。无论作出什么许诺,都要尽可能地实现,如果不能实现的话,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告诫孩子不要轻许诺言,一旦许诺,就必须遵守。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和集体活动,培养孩子对集体的责任心。
2、让孩子心中充满爱
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关心和体谅他人,善待周围的人,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心。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上的慈善活动、捐款等,引导孩子知道做这些事情的意义,心中充满爱,这样才能强化孩子对社会的责任心。
3、孩子需要被尊重
尊重孩子,可以是给孩子参与家庭决策的机会,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等,也就是说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并且对孩子所做出的决定进行认可。孩子在家庭决策或者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会学习到如何应对自己所面对的事情,哪些后果需要自己去承担,尤其是在孩子做出某些错误决定时,他们消化情绪、面对后果的过程,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自我管理的过程。
4、孩子需要走出去
见过世面的孩子,才会拥有更大的格局。走在路上,孩子可以见过更多的风土人情,内心会变得更加强大,包容心也会逐渐增强,眼界也就越宽广,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就变得不一样,同时在路上他需要应对的情况远超过在家中所需要应对的情况,自然对培养责任心有很大的帮助。
5、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必须让孩子实际承担责任,让孩子在参与中培养责任心。父母要给孩子机会,让他对家庭、父母、家人承担一些责任。只有多为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孩子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孩子通过做事就会得到对“责任”的一种宝贵的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多了,孩子的责任意识自然得到强化和提高。
6、让孩子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些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往往对家长依赖性非常强,这也进而导致了这些孩子缺乏责任感,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容易退缩。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首先要从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让孩子在其能力范围之内,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7、鼓励孩子做事情有始有终
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自制力较差,有时候做事情往往有头无尾。让孩子做事有始有终,其实就是对其自制能力的培养。当孩子能够学会控制、约束自己行为的时候,他们的责任感也就具备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并不仅仅是对其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言行担当,孩子能承担多少责任,未来就有多大出息。
一位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去花心思培养的,责任心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而不断产生的。而我们日常所处的家庭就是孩子责任心赖以生存的“土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不同的教育理念是每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
1、重视责任心
责任心与孩子的成绩、未来息息相关:缺乏责任心的孩子会认为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面对学习永远是被动的;长大之后,他们也会认为父母应当供自己吃喝,“啃老族”就此诞生了。做父母的应该首先从内心重视责任心的培养,让孩子感到肩上有重量,心里有责任。
2、找出孩子没有责任心的原因
孩子没有责任心,首先从孩子角度来说,有时是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使孩子不必负责,不会负责,不想负责。父母如果给孩子的任务过重,比如说家务劳动,孩子突然接手,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就会在心中畏惧起来,从而不敢负责,所以先找出孩子没有责任心的原因,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了。
孩子想要拥有良好的责任感,与父母的这种随时代进步的思想有一定的关系,同样也与父母的放手程度成正比,所以才有了“勤快父母养懒娃,懒惰父母养勤快娃”的说法。孩子在这些日常小事中获得自身的成就感,获得一种“掌控自己”的自由度,他们会变得更加积极,也更加愿意去释放自己的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学会做家务
孩子不是没有这种责任感的意识,是家长在日常中没有完全的将这种家务责任的能力灌输给孩子。做家务是一家人的事情,孩子作为家庭成员也同样有责任负责一部分,与其为谁做家务吵架,不如一起分配进行,有趣又完成的到位,还增进亲子关系的亲密哦。
2、激发热爱生活的本能
孩子是一个多动体,他们喜欢探索和冒险,富有好奇的特点,如果单纯去自己寻找,很容易半途而废,但如果父母给这些行为加上一个提升的责任感,就会激发孩子的热情,孩子就会变成热爱生活的倡导者。 世界很大,生活很美好,孩子如果在这些美好的行为中感受到生活真谛,不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同样也能够得到责任和义务。
责任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品质。有责任心的孩子懂得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更懂得在学习中做好自己的分内事。现在很多家长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身体是否健康,却不懂得去培养孩子负责任等一系列的品质,这些会阻碍孩子在未来的发展。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教会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让孩子树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观念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肆无忌惮,才会在做事情时考虑后果。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不依赖于家长的人际关系来占有一些资源,一切靠自己努力,自己对自己负责。
2、让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过失
孩子由于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浅,所以在做很多事情时难免会犯错。我们应该容忍孩子的过错,但是也一定要教会孩子为自己的过失埋单。生活中,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只要他有能力承担责任,我们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勇敢地面对并想办法补救。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一,责任感关系到孩子的未来,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共事。
如何培养孩子责任心?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办孩子的事。父母要尽早地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千万不能包办代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承担适当的家务劳动,这是责任心形成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让孩子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从小要培养孩子说话算话,自己做事自己承担尤为重要。
三、让孩子做家庭的事,简单的说,就是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的成员之一,应该为家庭的事情出力,并及时表扬孩子的努力,让孩子有自豪感。此外,还应该注意在家庭里培养民主的氛围,让孩子也参与家庭重要决策,并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父母树立榜样形象,不要轻视言传身教的力量,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要有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集体负责的自觉态度,让孩子在有责任感的氛围里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自己的责任心。
孩子的责任心家长最好从小培养,这是关乎人品的事情,建议家长重视起来。因为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人才会更加自信,做起事情来才更容易成功,这一切看起来都是良性循环。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增加责任意识
任何人也不是出生后就有责任心,孩子如果没有父母的指导,是不会懂得这点的。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长期过程,从孩子的幼儿期就要有意识的加以培养。责任感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在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家长要注意应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提高责任意识。
2、为孩子树立负责任的好榜样
孩子天生就是模仿高手,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承担精神。例如,父母应该按时履行家庭职责,如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孩子等。此外,父母还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关注社会问题等。
缺乏责任心的孩子往往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因此孩子的人际关系往往也比较差,难以被老师、上级重用,也经常因为缺乏责任心而错过好机会,与成功擦肩而过。责任心看似可有可无,确实孩子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品质。
怎么培养孩子责任心?
1、不要袒护孩子的错误。
孩子犯错一定要指出来,不要一味的偏袒放纵。觉得父母出于心疼孩子,让孩子犯错的时候会袒护他们的错误,甚至还会动用自己可以动用的一切关系,让孩子免于被责罚,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是不守规则的孩子,
2、不要让孩子带他人受过。
无论什么原因,父母都不要让孩子代他人受过,更不能让孩子将这看成是一种美德,但孩子与其他孩子玩耍的时候,有的父母为了顾全对方父母的面子,明知对方做错的事情,也不委婉指出,反而指责自己的孩子,这就会使孩子感到不满甚至委屈,孩子甚至可能会从这些事情中学会投机取巧,逃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