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6
有些父母反应,孩子在学校做了什么,回到家后都不说,作为父母他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比如孩子在学校被打了,他是从别人口中知道的。有时候主动问孩子,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也常常敷衍着说,啥事也没有。就算发生了,问孩子事情的经过,孩子也不愿意多说一句,这种情况让很多父母觉得非常苦恼。
孩子有事不愿意和家长说是什么原因?
1.孩子觉得说了也没用
这通常带有不信任大人的意味,孩子认为即使将心里话说出来、将真相说出来,大人也不会处理或不会相信,甚至要求让他忍耐。既然不能改变事情结果,孩子索性就不说了。
2.担心说了结果会更糟
他认为不说没事,但说了肯定就有事,也许会被笑、被唠叨、被骂、被罚,也有可能是孩子对于爸妈的处理方式没信心,担心爸妈跑去找老师、找同学,使自己的处境变得很难堪。
3.认为大人根本不想听
孩子觉得大人常常只听自己想听的,话都没有说完,大人就下结论,或自己想表达的是「东」,但大人却一直在说「西」,无效的沟通还不如不沟通。
4.孩子害怕事实会令大人失望
孩子很在乎自己在大人眼中的样子,认为大人喜欢他是因为自己表现很好,害怕万一大人知道事实,会对自己感到失望,所以就闭口不说。
5.他觉得没有必要说
孩子可能觉得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或者根本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没必要说,如果这时大人还一直问,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过,每个人对于事情是大还是小的认知不同,如果孩子是过于神经大条,那建议要再跟孩子好好沟通。
6.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说
孩子的表达、组织、逻辑能力不足,因此无法将事情始末好好表达,不会说所以才不说。
孩子不会平白无故不说,你看一两岁的宝宝就知道,大小事都想要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找大人分享,孩子学会不说一定和过去的互动经验有关,例如大人很容易不分青红皂白就说孩子不对,大人很容易对孩子生气,或者总是对孩子的表现过度关注,总是小题大作……等等。
孩子有事不愿意和家长说的解决办法:
1、认真倾听。
当孩子说的时候,父母应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听到你分享的事情很开心,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很好的倾诉对象,那么孩子也就愿意跟你分享他的事情了。
2、对孩子的话做出积极的反应。
孩子与父母沟通,最想得到的是父母的理解。所以父母在听完孩子所说的话之后要做出积极的反应,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的心情,接纳他的想法,那么孩子才会觉得自己是被理解、被关注的。如果孩子愿意听你给出的建议,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的办法。
3、表扬和鼓励孩子。
孩子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所以当孩子跟你说他的事情时,你要表示谢谢你愿意和我分享这件事。"谢谢你信任我。”对于孩子的行为,多用表扬不要指责,多用鼓励不要打击。这样孩子和你交流的时候,他才会快乐,亲子沟通才能继续。
现在有很多父母都非常烦恼一件事情,就是觉得自己家孩子非常怕生,怕和别人打招呼,觉得孩子没有礼貌,其实孩子不喜欢打招呼并不是没有礼貌,如果孩子不喜欢和人打招呼,家长不要去强迫孩子,而是应该去了解一下孩子不喜欢打招呼的原因。
孩子不愿意和人打招呼是什么原因?
1、孩子的天生气质如此。
有一部分孩子天生是不喜与陌生人连结的,这部分孩子更喜欢独自相处或思考,与周围人的沟通交往有比较少量的连结就可以了。他们更喜欢安静的环境,人很多很嘈杂的环境他们都不太喜欢。
还有孩子的天生气质在适应环境时属于慢热型的,也不愿意和人打招呼。这类孩子在接触陌生环境或陌生人时,是需要一些时间,让他适应的,在孩子还没有适应这些时,要求孩子打招呼,孩子一般也很难做到。
2、孩子的心理营养不足。
孩子不愿意和陌生人打招呼其实并不是没礼貌的行为,有的时候是家长没有从小引导好,父母见到自己认识的人都没有及时去打招呼,孩子更不可能去主动与人打招呼。
孩子见了人不愿意打招呼的原因是什么?
1、孩子内向
有的孩子天生内向,不喜欢跟人接触。见到大人紧张,说话打怵,不愿意跟人打招呼。很多人到成人后依然如此,我的同事就是这样。每次去客户那里,走到门前,小心脏就会“咚咚咚”地跳很久,不敢敲门进去和人打招呼。要深呼吸数次、安慰自己才说服自己、鼓起勇气走进门去。
2、父母没有以身作则
有的父母本身也不愿意打招呼,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没有跟人打招呼的习惯,孩子耳濡目染,也不懂打招呼为何物,所以不打招呼也很正常。先审视自己,不要错怪孩子。
十八岁的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流是现代家庭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这种情况可能会让父母感到无助和困惑。其实只要家长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跟他们取得良好的沟通还是比较容易的。
为什么十八岁的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流?
1、家长的管教方式不当。
现代家长往往过于强调教育的功利性和成果性,他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作是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这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到自己的情感得不到关注,从而不愿和父母交流。
2、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
现在的父母大多数都是忙碌的上班族,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工作,这使得他们无法陪伴孩子成长,也无法与孩子建立深入的交流。孩子感到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无法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照顾,便会对父母的关爱产生怀疑和不信任,不愿与他们交流。
亲子之间的矛盾不是一日就能形成的,如果孩子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抵触,家长就应该反思一下了,是不是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有问题?还是对孩子的关爱和陪伴太少了?只有多跟孩子沟通,才能打开孩子的心门。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原因一:爸爸妈妈过于严厉。
温和宽容的气氛才能培育出温文谦善的孩子,而严厉压抑的环境让孩子感觉到压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爸爸妈妈越是严厉对待孩子,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的间隔就被这种严厉越拉越长,交流的桥梁也会被中止,甚至孩子还会“揭竿而起”,爸爸妈妈们也就“覆水难收”。
原因二:道理式输出。
爸爸妈妈对待孩子的一个问题点在于,总是把孩子作为孩子,以过来人的姿势,居高临下,长篇大论的道理向孩子输出,没有人喜爱被说教,即使是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孩子要听的不是没有感情的道理。
亲戚家的小孩前段时间也闹着不愿意上学,被亲戚揍了一顿,然后不得不回去读书,结果没几天,小孩就又闹离家出走,全家都鸡犬不宁。这说明,打骂孩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家长还是应该先找到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
小孩不愿意去上学是什么原因?
1、父母的期望过高,压力过大。
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很高,不允许孩子有些许的放松或者退步。但超出孩子能力的过高要求,会成为孩子的精神负担,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进而想通过不上学的方式摆脱这种精神压力。
2、从学习中无法获得成就感。
有些孩子之前非常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他们在学校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在家里的努力也没有被家长看见,就会产生“无论我怎么努力还是不能取得好成绩”“我就是个永远学不好的笨学生”“学习是我永远无法攻克的堡垒,学了还不如不学,学也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等念头”等负面情绪。
很多父母在发现孩子不愿意去学校时,立即火冒三丈,生怕孩子缺课影响成绩,动用各种手段“逼”孩子回学校读书。这种常规的解决方法,在我们身边经常出现,结果就是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加重,成绩继续下滑,甚至还会仇视父母。
小孩不愿意去学校是什么原因?
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想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了解情况,发现导致问题的根源在哪。小孩不愿意去学校,背后肯定也是有原因的。
原因一:父母的高焦虑让孩子痛苦。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们的高焦虑和高期待转化成对孩子们的高压、高控,生怕自己晚行动,孩子就要落后,给孩子报各种班。而这种弥漫性的焦虑也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给了孩子,让孩子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在一起,日积月累,就会以厌学、拒学作为回应。
原因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