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
疼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可是当疼爱变成溺爱,甚至是无条件惯着孩子时,爱孩子就变成了害孩子。尤其是现在很多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把所有的宠爱都给了孩子,导致孩子变得无法无天。
被父母溺爱的孩子表现: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太过于重视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父母的眼中都是完美的,很多父母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作为中心,平时一些聚会,老人亲属的一些聚餐,都会让孩子去参与,哪怕孩子比较闹或者是有点不听话,家长也觉得没有什么,都是小孩子犯点错很正常。
其实这样下去,会让孩子变得没有礼貌,长大后,一旦孩子没有成为主角位置,家长再去管教,就很难让孩子服气,容易让孩子变成白眼狼。
3、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4、孩子提出的要求,轻而易举的就会被满足
有些家长打着不能委屈孩子的旗号,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都去满足,不想让孩子失落、伤心。父母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想要的东西轻而易举的就能获得,这样孩子会不珍惜自己所得到的东西,而且会养成浪费且不体贴人的性格,只懂得物质享受,而吃不得一点苦。孩子这样的性格走向社会后是要吃亏的。
5、过于袒护孩子
我们都知道隔辈疼,一般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更加无原则的宠爱孩子。甚至爸爸妈妈一教育孩子,一批评孩子,爷爷奶奶先站出来袒护上了,长此以往,孩子做错了事情会拿爷爷奶奶当挡箭牌,而家庭成员之间因为教育方式的不同产生分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会分不清是非,性格也会扭曲。所以做长辈的要注意,疼爱孙子孙女可以,但是一定不要无原则的袒护孩子。
6、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 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 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被父母溺爱的孩子的后果:
1、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独生子女,从诞生那天起,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因为是独生子,所以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关注。如果我们要用画图表示,那么图上的箭头都是指向孩子的,这就是周围大人对孩子的爱,他整天都被这种溺爱包围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内心就没有爱了。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只是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他每天都是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爱,无法去爱别人。一般来说,他要真的爱别人,首先要和别人建立联系,然后他才能产生对别人的爱。
2、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6个长辈喂养一个孩子,于是,宝宝一出生就犹如众星捧月般的让全家人爱到心坎里。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情,有些独生子女已快上学了,还不能自己穿衣、洗脸,仍要父母喂饭。造成孩子胆小、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差,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3、使孩子厌恶学习
由于我们溺爱孩子,致使孩子诸多的能力都被掩盖了,这样他就发展不起来了。一旦这种能力低下的孩子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他就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样的孩子就会在学习上遇到诸多的障碍,也就说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他都受挫,于是孩子就不喜欢学习,最后厌学,甚至辍学。在我们房间里,就能很好地观察出这类孩子,当他们学习成绩下降时,然后紧跟着其它的毛病就都出现了,因为他的学习动力,被我们家长的溺爱限制了。非常明显,厌学的孩子几乎都是在溺爱中长大的,这一点我们要知道。
4、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不要总觉得孩子还小就对他过分溺爱,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尤其是现在有些家长,能把孩子宠上天,根本就没有分寸可言。所以家长们,赶快停止对孩子的溺爱行为吧,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父母溺爱孩子的表现:
1、什么都帮孩子做好
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容易养成孩子任性、懒惰的性格。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2、孩子的待遇高于任何人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在孩子的世界里,如果孩子要求父母做的事情,父母也承诺了,但是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办不到,这个时候父母就会对孩子特别失望,甚至产生不相信父母的想法。那么,孩子对父母失望的具体表现都有哪些呢?
孩子对父母失望的表现:
1、固执己见,不听意见
其实很多孩子都对自己的父母抱有失望的态度,就是因为很多父母都是习惯性地忽略孩子的想法,甚至是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也会非常的固执己见,即便孩子说得很有道理,家长也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强制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时孩子对家长都非常失望,失望于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只在乎自己的想法。
2、不肯主动跟父母说自己的事情
孩子如果信任父母,在外面遇到了什么事,或者自己有什么疑惑,都会主动跟告诉父母,比如自己不愉快、跟小朋友发生冲突等,事无巨细都会一五一十地告诉父母。
有一些孩子看着天真活泼,一点也想不到孩子的内心是什么样的。但是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陪伴的少,就会缺爱。我们都知道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陪伴何谈关爱,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对孩子多些陪伴,多些关爱。
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的表现?
1、说话声音小
孩子长时间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爱的保护,可能会让他有胆小、不敢大声说话的行为,长期以往会让孩子出现自卑的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健康。
2、“讨好型”人格
孩子出现这种状况,与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陪伴脱不开关系。父母陪伴孩子时间少,得不到足够的关爱,所以内心非常渴望得到满足。
孩子小的时候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寻求一种安全感,而在孩子长大后的依赖,则是独立性差的一种表现,太过依赖未必是一件好事,依赖感太过浓烈,会让家长和孩子都感到严重不适。
孩子太依赖父母怎么办?
1、改变教养方法
如果一个孩子太过于依赖自己的父母,那么父母一定要改变自己养育孩子的方式。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一定要让他们自己独立去完成。对于不会做的事情,家长可以提供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慢慢掌握做这些事情的技巧。如果孩子真的做不到,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学习这些技能。
2、给予足够的关注
安全感是保证孩子心理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不管父母有多忙,最好不要把孩子交给别人抚养。毕竟,对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人比自己的父母更重要。如果他们必须由别人抚养,父母不应该感到太内疚,但应该给孩子尽可能多的关注。如果太内疚,可能会让父母失去理智,给孩子创造了一个不利于成长的环境。
缺少父母爱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性格缺失,胆小怕事,少言寡语,自悲多疑,孤僻不和群,也有的无拘无束,打打杀杀,放任自流等等。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去引导帮助改变他们。
孩子缺乏父母关爱的四种表现:
1、任性小脾气多
孩子在与朋友交往的时候,如果真的遇到了真心朋友。他很在乎这个朋友,但是缺乏父母关爱的他,不知道怎么表达对这份友谊的珍惜。一旦友情遇到了问题,他碍于脸面,好心办成了坏事,可也有自己的小脾气,不愿意与对方解释,矛盾越来越多,只会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2、与父母产生隔阂感
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孩子心中会产生疑惑“是我不讨人喜欢”?爱也是相互的,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自然也会把这份爱反馈回去。但是父母的爱传递不过来,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僵。
现在,有很多家长认为这样可以拉近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但是也会有新问题产生,就是孩子太依赖妈妈了,家长要及时改善这个情况,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依赖妈妈的表现:
1、例如要抓着妈妈的耳朵或者头发睡觉,虽然这些现象都很正常。但是作为妈妈不可以一直放任孩子进行这样的依恋行为,特别喜欢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只有妈妈在身边时宝宝才不会哭闹。
2、重复做一件事情,孩子的依赖性强也表现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情,比如说重复看一个动画片或一本书,然后默默地将动画片或书里的东西全部牢记下来。
3、喜欢独处、不合群,很多孩子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和别人一起玩的时候经常会手足无措,甚至还会出现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的现象。这是因为孩子的社交圈比较单一,已经习惯了自己玩耍,无法适应和别人一起玩。
4、时刻围着妈妈,生活中,有的妈妈不管在做什么事情,孩子都会时刻围在自己身边,甚至还用身子去蹭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