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
现代社会的很多家庭当中,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一辈人抚养,而老一辈人在教养方式上存在着某些普遍问题,又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缺乏自理能力的情况。这种隔代教育下,父母也面临着新的教育问题。
孩子太依赖奶奶怎么办
带孩子独立居住。
如果孩子长期与奶奶居住在一起,根本无法摆脱依赖性,家长可以找个房子,单独与孩子一起睡,这样孩子每天看到奶奶的时间有限,慢慢地就不会再那么依赖奶奶了,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孩子要独自睡。
如果分开住有一定的麻烦,那就要让孩子单独一个房间睡觉,不能让孩子晚上再跟着奶奶一起睡觉。
父母多与孩子相处。
平常下班、周末、节假日的时候,父母要多与孩子在一起,与孩子一起相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而不是都让奶奶陪着他。
多与孩子做游戏。
孩子天性是喜欢玩的,因此父母可以抽空多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孩子感受到开心快乐之后,就会愿意与父母在一起玩游戏。
父母想要让孩子摆脱对奶奶的依赖,要从自身开始做起,自己花时间、花心思多与孩子一起相处。
为什么孩子更愿意亲近奶奶,而不愿意亲近爸爸妈妈呢?
1、长辈对孩子更加的溺爱。
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6+1模式,即4个老人+父母+1个孩子,这种家庭结构必然的造成孩子成为家庭中心。
“隔代亲”这个概念就会完美的体现,爷爷奶奶对孩子无度的溺爱让孩子能够无条件的得到任何满足,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和代价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状况就会让孩子内心对爷爷奶奶更加的亲近和依赖。
2、父母对待孩子更加的严苛。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想要给孩子从小树立规矩意识,让孩子能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就会不断的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标准去行动。
这也就意味着孩子的任性和要求在父母这里不可能完全的被满足。这种行为会被孩子错误的解读,甚至认为爸爸妈妈很凶,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爸爸妈妈总是爱训斥自己,从而孩子自动的选择远离、不亲近父母。
3、陪伴并非有效的。
职场中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的有限。而这下班之后如何有效的陪伴成为了关键。
有些父母虽然回到家后面对着孩子,可是自己的手里离不开手机、心里想的是工作,对于孩子的要求和意愿完全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父母的一心二用。
这种非有效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孩子自然也会回馈相应的情感。
另外,太依赖奶奶,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可能会导致孩子和爸爸妈妈关系不亲。
人的感情都是慢慢培养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如此。孩子和谁相处的时间长,自然就更依赖他们。爷爷奶奶经常照顾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会对他们更加亲近,和父母的关系则会比较疏远,严重的甚至会有一种陌生感。
其次,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不健全。
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爷爷奶奶始终不能替代爸爸妈妈,孩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情感方面是缺失的,他们从爷爷奶奶身上感受到的爱和爸爸妈妈给予的爱是不同的。在长期缺爱的情况下,孩子的性格会受到影响。
之所以会出现孩子依赖奶奶,不要妈妈的情况,大多数时候是因为,妈妈缺席了孩子自小以来的成长,一直以来都是奶奶陪伴孩子,孩子自然和奶奶更亲。这样的情况多出现在“隔代教育”的家庭当中,最近也受到了许多父母的关注。
孩子依赖奶奶不要妈妈怎么办
1、经常陪着睡觉,能与孩子更亲近
对宝宝来说最好的选择是从小跟着妈妈睡。宝宝出生后在妈妈周围能感觉到胎儿时期熟悉的气息,这能帮助孩子重新获得安全感。
尤其是在晚上睡觉,是心理防线最低的时候,在妈妈身边能够充分消除宝宝内心的不安与恐惧。
反之,比如小娟的女儿在奶奶的长时间陪伴下,不管是体感还是体味,宝宝最熟悉的已经发生变化,她的安全感已经转移到了老人家身上,并产生了依赖,自然在宝宝心中的排序就会升高。
孩子过度依赖奶奶,说明和奶奶的关系亲密。亲密关系的建立,需要陪伴和互动,孩子过度依赖奶奶不要妈妈,因为奶奶陪的多,妈妈陪伴太少,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建议妈妈一定要每天抽时间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增加和孩子的互动。
孩子过度依赖奶奶怎么办?
1、适当地拉开孩子与奶奶的距离
既然孩子过度依赖奶奶是因为与奶奶接触过多,那我们就要适当拉开两人的距离,让孩子适应没有奶奶的生活,让他自己独立去做一些事情。可能一开始这种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但只有让孩子挺过这段时间,他才有可能真正地成长。
2、尽量选择母乳喂养
虽然刚开始婴儿还不会认人,但是在初步依恋关系形成时,母乳喂养的妈妈在孩子心里的分量会更重,依赖性会更高一些。就像孩子饿了下意识就是爬到妈妈身边一样,这时孩子的依赖心慢慢就产生了。
一般来说,父母包办的事情越多,孩子的依赖性越强。相反,父母如果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赖性将会大为减少。要想改掉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习惯,父母可从简单的事教起,例如教孩子洗手,先把手打湿,再抹上香皂,两手搓揉,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开始时即使简单的步骤也要一步一步地教。类似的事情,如刷牙、洗手帕、洗澡等都要先教步骤,也可先做示范,再让他们亲自练习。
9岁孩子太依赖妈妈怎么办?
1、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孩子的内心变得非常的有安全感。
2、针对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习惯,分析孩子心理和行为,经常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让孩子认识到不过度依赖父母对自己的好处。
3、注意发现孩子的进步,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孩子继续做,提高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父母要观点一致、态度一致。不然,双方各执一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作业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温习,对没学过的知识的一种预习,但是有很多孩子在写作业时磨磨蹭蹭,没有家长的陪伴,作业根本无法完成,完全依赖家长,这该怎么办?
孩子写作业总是依赖家长怎么办?
1、家长与孩子应做到适当分离
其实,有些时候不仅是孩子形成依赖,家长们对孩子也难以割舍。很多家长们总是借口说要监督孩子写作业,害怕错误率太高或是无法完成。自然行为结果和合理行为结果应该让孩子自己来承担,知道了后果是什么,就不会拖延了。家长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不会的难题时,应该耐心解答,而不是严厉批评。等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在认知上有一个成长。
2、指导孩子如何有效率地自检
孩子的作业写完了,家长们如何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发现孩子有错题,此时,不要立刻指出,而是告诉孩子哪一大题出现错误,请孩子检查该大题。这样既提醒了孩子,又确保孩子不产生依赖性。家长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态,其实不单单是孩子离不开家长,很多控制型家长一般也离不开孩子,这种情况也就是过度依赖。家长们大可放宽心,选择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有时选择放手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决定!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听话,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可以独立起来,不再依赖父母,但是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让孩子无法独立,让父母十分头疼纠结。许多的父母不能完全适应孩子的长大,对待孩子还认为他们是需要自己时刻看顾的,孩子也习惯于依赖父母。
小孩子不独立依赖大人怎么办?
1、不要强迫孩子
不少家长为了自己的一些需求,而去强迫孩子做一些事情,如果这不是孩子喜欢的事情,那么就会对他们的心理成长产生一些影响。可能一开始孩子会抗拒家长的决定,随着一次次抗拒没有效果,他们慢慢就会变成“听话的孩子”,开始顺从家长的一切安排,此时孩子就会产生依赖,再难独立了。
2、让孩子找答案
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很多家长的做法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虽然这样非常简单省事,但却让孩子失去了思考的过程,等他们长大以后,就会一直希望别人提供现成的答案,失去了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所以说面对孩子的提问,应该引导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孩子跟妈妈的关系在家庭中往往是最为亲密的,所以说孩子依赖妈妈也很正常。但是有些孩子会出现过度依恋妈妈的问题,这种情况大家就应该重视了。
孩子特别依赖妈妈怎么办?
1、妈妈要适当放手,不要过度干预孩子。有的孩子之所以依赖父母是因为父母管的太多,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完成,导致孩子长期不愿意自己动脑子解决问题。如果父母愿意试着放手,孩子依赖父母的心理就会得到改善。
2、多注意锻炼孩子独立能力,有的父母,可以说绝大多数父母都想尽力给孩子做好一切,帮孩子穿衣服、系鞋带、喂饭等等,这样对孩子来说很不好,不仅容易让他们养成懒惰的坏习惯,而且会让孩子失去独立能力、动手能力。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多让孩子自己完成,既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又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父母要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小孩很喜欢粘着父母,父母应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试着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那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应该让他独立去完成。
4、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自由玩耍,尽量让孩子独立听故事录音、看电视、读书等,孩子自身的活动多了,就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妈妈一人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