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1
家长会发现孩子总是喜欢凭着自己的一时兴趣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或者完全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和安排来行动,缺乏主观能动性。这就说明孩子的自律能力差,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孩子不自律怎么教育?
1、杜绝包办和过度保护
如果父母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受到伤害,就把孩子会遇到的问题帮孩子都考虑好、做好准备,能够代替孩子做的都替孩子做好,那么孩子就什么心都不用操了,只要按照父母的安排做就好。
这种被动的接受的模式会让孩子失去主动性,生出惰性。不利于孩子自律品质的培养。所以,从小的时候起,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就要放手让孩子做。当孩子做不好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鼓励和指导。
2、培养孩子事前计划和事后总结的能力
每个孩子的性格、气质都不相同。有的孩子可能做事比较有条理,做事有计划,而且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有的孩子却比较粗枝大叶,做事喜欢按兴趣来,想做就做,做完了也不太在意效果怎么样。对于做事没计划,也不在意结果的孩子,父母要多加引导。
3、家长以身作则
让孩子学会自律,需要家长们做到以身作则,在生活中,家长们平时的工作也是非常忙碌的,因此宝爸宝妈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自己也需要制定计划,并且按照自己制定计划完成计划,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4、帮助孩子制定计划,按时完成计划
孩子年纪小的时候,自律都是依靠他律来进行的,所以宝爸宝妈们可以采取帮助孩子制定计划,让孩子完成计划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孩子年纪小的时候,获取知识主要是来源于游戏。所以宝爸宝妈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比拼看谁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取快乐,以后就可以帮助孩子加强自律的行为。
5、不容错过的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培养孩子自律的黄金期,是帮助孩子建立规矩的最好时机,秩序感让孩子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正在做什么,让孩子变得更加理性,孩子会利用内在的秩序感建立做事的规律,而这正是孩子学会自律的前提。
随着年龄的增长,秩序敏感期很快就会消失,而且永远不会再回来,它是极其可贵的。所以,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这个关键期,培养孩子勤奋自律的好习惯。
自律是孩子对于自己高要求的一种心态以及行为,并且需要他们长时间的进行保持。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做到自律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家长要及时予以帮助。
不自律的孩子怎么教育?
1、父母以身作则。
家长要对自己和孩子统一标准,不能要求孩子去做,然而自己却做不到。父母要用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比如和孩子说好了10点睡觉,那么自己也要遵守约定。
同时,父母还要说话算话,答应了孩子的事情就要做到,比如答应陪孩子一起晨练,不要临了又用各种理由推辞。如果父母总是出尔反尔,那么以后无论你说什么,孩子都不会听。
2、制定合理规则。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管理时间、高效利用时间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
怎么教育孩子自律?
1、帮助孩子梳理规则意识
规则大于宠爱,宽容而不纵容,建立规则比说教更有效,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好时间玩玩具、一起制定逛超市买零食需要花费的额度、约好晚上入睡的时间等等,而不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2、充分利用秩序敏感期,成就孩子自律好习惯
一定要相信,孩子越小养成习惯越容易,也会越愿意遵守。每个孩子在2岁到4岁左右时,会有一个秩序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喜欢把身边的物品都摆成一排,而且同类的还要放在一起,这个阶段一定要配合孩子,引导孩子不光是把喜欢的东西摆成一排,其他的物品也要用完了就归位。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自己家孩子做作业特别不认真,想到什么做什么,没有一点计划性,而且平常不管干什么突然做到一半就不做了,经常半途而废,这让许多家长非常为孩子担心。事实上,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现。
自律性差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1、适当放手,给孩子选择的空间。
三岁左右的孩子将进入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为了刺激孩子自控能力的发展,父母应该适当地放弃控制孩子。只有没有父母不断的唠叨和担心,孩子才能真正完成自律的转变。
一直控制孩子的父母应该给他们说不的权利,给他们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也给他们自己做决定的选择。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并学会回家后有意识地收和换衣服;学会用备忘录写下作业清单,并按时完成。
让孩子们明白责任和义务,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当然,放手是合适的。底线是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例如,不能玩像电、水和火这样危险的东西。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自律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决定孩子之后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家长们更加应该在这方面引起重视,在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不能够放任孩子。
没有自律的孩子怎么教育?
1、多多表扬鼓励孩子,让孩子变得自律
孩子如果平时能够按时间完成任务,而且表现得相当自律的话,家长一定要及时表扬孩子,如果孩子能够得到一定的鼓励和支持,那么孩子就会更加积极地往这方面发展,慢慢地,孩子养成了这种自律的,按照计划生活的方式,孩子离养成自律的习惯也就不远了。
2、给孩子制定计划
很多孩子之所以没有自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计划。当孩子没有计划,家长就要帮孩子制定一个计划。就拿暑假来说,你想要让孩子读书,这本身很好,但是不能告诉孩子,这个暑假你一定要读完这几本书。
作为家长,我们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够独立完成每件事。但是,在我们生活当中,却有一些孩子很难做到自律,他们总是需要家长的提醒或者帮助下才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这让家长非常着急。由于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所以自律能力差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在管教孩子时,家长要把握好度,过严或者过松都不合适,而且方法不能太过生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慢慢引导,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律。
家长怎么教育孩子做到自律?
第一,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
如果一个人一直活在低价值感中,那么他必然处于自卑的状态,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是不可能自律的,因为自律是主动要求自己直面苦难和解决问题,一个不相信自己拥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怎么可能主动要求自己解决问题。所以,想要培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孩子获得价值感,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尊重孩子,重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当孩子遇到苦难的时候能够耐心的诱导和鼓励孩子自己化解,而不是直接帮助孩子解决,必要的时候,父母在孩子面前还要学会示弱。
第二,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进行家务劳动。
孩子不自律怎么教导?自律对孩子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它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自律的孩子在上课过程中会集中注意力,不会东张西望。认真的听老师讲课,回家的时候也会专心的把作业完成。这样的孩子一般学习效率都会很高,不会把时间花在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上。
孩子不自律怎么教导?
1、给孩子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
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孩子的标准,让他们知道好孩子应该是什么榜样,内心有了参照物之后,也方便朝着一个方向去学习,按照这样的标准做事情,长期下去也会认为自己成为了榜样的标准。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适当请求帮助。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父母也应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让孩子总是寻求帮助,有些父母在生活当中为孩子做了很多事情,这样不会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习惯,反而会变得更加懒惰。可以让孩子学着自己动手或者是独立性的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实在找不到头绪的话,可以再寻求帮助,当孩子自己可以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具有主动性,未来也会更加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