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现代社会的很多家庭当中,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一辈人抚养,而老一辈人在教养方式上存在着某些普遍问题,又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缺乏自理能力的情况。这种隔代教育下,父母也面临着新的教育问题。
孩子太依赖奶奶怎么办
带孩子独立居住。
如果孩子长期与奶奶居住在一起,根本无法摆脱依赖性,家长可以找个房子,单独与孩子一起睡,这样孩子每天看到奶奶的时间有限,慢慢地就不会再那么依赖奶奶了,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孩子要独自睡。
如果分开住有一定的麻烦,那就要让孩子单独一个房间睡觉,不能让孩子晚上再跟着奶奶一起睡觉。
父母多与孩子相处。
平常下班、周末、节假日的时候,父母要多与孩子在一起,与孩子一起相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而不是都让奶奶陪着他。
多与孩子做游戏。
孩子天性是喜欢玩的,因此父母可以抽空多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孩子感受到开心快乐之后,就会愿意与父母在一起玩游戏。
父母想要让孩子摆脱对奶奶的依赖,要从自身开始做起,自己花时间、花心思多与孩子一起相处。
为什么孩子更愿意亲近奶奶,而不愿意亲近爸爸妈妈呢?
1、长辈对孩子更加的溺爱。
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6+1模式,即4个老人+父母+1个孩子,这种家庭结构必然的造成孩子成为家庭中心。
“隔代亲”这个概念就会完美的体现,爷爷奶奶对孩子无度的溺爱让孩子能够无条件的得到任何满足,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和代价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状况就会让孩子内心对爷爷奶奶更加的亲近和依赖。
2、父母对待孩子更加的严苛。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想要给孩子从小树立规矩意识,让孩子能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就会不断的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标准去行动。
这也就意味着孩子的任性和要求在父母这里不可能完全的被满足。这种行为会被孩子错误的解读,甚至认为爸爸妈妈很凶,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爸爸妈妈总是爱训斥自己,从而孩子自动的选择远离、不亲近父母。
3、陪伴并非有效的。
职场中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的有限。而这下班之后如何有效的陪伴成为了关键。
有些父母虽然回到家后面对着孩子,可是自己的手里离不开手机、心里想的是工作,对于孩子的要求和意愿完全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父母的一心二用。
这种非有效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孩子自然也会回馈相应的情感。
另外,太依赖奶奶,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可能会导致孩子和爸爸妈妈关系不亲。
人的感情都是慢慢培养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如此。孩子和谁相处的时间长,自然就更依赖他们。爷爷奶奶经常照顾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会对他们更加亲近,和父母的关系则会比较疏远,严重的甚至会有一种陌生感。
其次,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不健全。
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爷爷奶奶始终不能替代爸爸妈妈,孩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情感方面是缺失的,他们从爷爷奶奶身上感受到的爱和爸爸妈妈给予的爱是不同的。在长期缺爱的情况下,孩子的性格会受到影响。
之所以会出现孩子依赖奶奶,不要妈妈的情况,大多数时候是因为,妈妈缺席了孩子自小以来的成长,一直以来都是奶奶陪伴孩子,孩子自然和奶奶更亲。这样的情况多出现在“隔代教育”的家庭当中,最近也受到了许多父母的关注。
孩子依赖奶奶不要妈妈怎么办
1、经常陪着睡觉,能与孩子更亲近
对宝宝来说最好的选择是从小跟着妈妈睡。宝宝出生后在妈妈周围能感觉到胎儿时期熟悉的气息,这能帮助孩子重新获得安全感。
尤其是在晚上睡觉,是心理防线最低的时候,在妈妈身边能够充分消除宝宝内心的不安与恐惧。
反之,比如小娟的女儿在奶奶的长时间陪伴下,不管是体感还是体味,宝宝最熟悉的已经发生变化,她的安全感已经转移到了老人家身上,并产生了依赖,自然在宝宝心中的排序就会升高。
孩子过度依赖奶奶,说明和奶奶的关系亲密。亲密关系的建立,需要陪伴和互动,孩子过度依赖奶奶不要妈妈,因为奶奶陪的多,妈妈陪伴太少,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建议妈妈一定要每天抽时间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增加和孩子的互动。
孩子过度依赖奶奶怎么办?
1、适当地拉开孩子与奶奶的距离
既然孩子过度依赖奶奶是因为与奶奶接触过多,那我们就要适当拉开两人的距离,让孩子适应没有奶奶的生活,让他自己独立去做一些事情。可能一开始这种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但只有让孩子挺过这段时间,他才有可能真正地成长。
2、尽量选择母乳喂养
虽然刚开始婴儿还不会认人,但是在初步依恋关系形成时,母乳喂养的妈妈在孩子心里的分量会更重,依赖性会更高一些。就像孩子饿了下意识就是爬到妈妈身边一样,这时孩子的依赖心慢慢就产生了。
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很容易遇到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所以可能会在班里感觉很压抑没朋友,这是这个年龄段普遍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没朋友孤独怎么办?
1、练习沟通技巧
如果孩子想要结交更多的朋友,那么家长最好是让孩子练习和掌握一些人际沟通的小技巧,比如初次见面应该怎么表现自己,和朋友平时聊天的时候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沟通时具体的表情神态应该是什么样的。
2、学会管理情绪
初中生经常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的时候会和同学、老师、家长发生矛盾,甚至起语言冲突或者肢体冲突,所以无法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这是因为青春期的情绪特点是半成熟和半幼稚。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才好。
有一些高中学生,在高中学习的时候分明知道自己谈恋爱是不正确的,所以偷偷的瞒着家里。这就需要家长平时注意细心观察孩子的动态,避免孩子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如果孩子真的谈恋爱了,在学校交了朋友,家长也不要着急,正确引导,为孩子提供正确的价值观,相信孩子会明白的。
高中孩子交了女朋友家长怎么办?
1、管控好自己情绪,用关心代替惩罚
很多时候因为家长的情绪过于激烈,反而导致孩子懵懂的感情被无限放大,这样的做法只会把孩子推向早恋的深渊,对于孩子的未来不会有任何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家长最好能够先控管好自己的情绪,从旁边观察,耐心沟通,多关心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惩罚。
2、耐心沟通
和孩子单独独处时,就要耐心地和孩子沟通,千万不能发火,一定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和孩子沟通,可以给孩子举例子,可以给孩子讲未来,可以给孩子谈理想……谈心的方式很多。主要是为了了解孩子早恋的原因,孩子对早恋的认识,以及早恋会对她的人生造成的影响……孩子都那么大了,相信只要她能听进去你的话,她一定会采取方式去解决这次错误。
家长可不要轻视孩子的社交能力,不仅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孩子在学校里是否拥有知心朋友,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青春期孩子需要一个能互诉衷肠的至交,不仅可以降低孩子厌学的概率,还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
青春期的孩子没有朋友怎么办?
1、鼓励孩子关心帮助别人。
让孩子感受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快乐。让孩子知道,只要你在生活中积极为别人着想。孩子经常关心别人、及时帮助遇到困难的。就会容易得到别人的关注。一旦学生互相关心,关系就会很密切。
2、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相处机会,带孩子去外面接触其他孩子,邀请熟悉的孩子一起在家玩耍,分享玩具或者让孩子适当融入自己的社交圈。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性格是否活泼,是否擅长交朋友,是孩子天生注定,与自己的教育没关系。但事实上,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引导才是影响孩子性格的根本。许多孩子不擅长人际交往,就是因为家庭氛围压力,父母缺乏沟通导致的。
初中生没有好朋友怎么办?
1、弄清楚孩子为何会没有朋友。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缘由的,所以家长发现孩子在学校没有朋友的话,就要知道具体的原因到底出在哪里,是孩子不愿意跟他人亲近,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只有弄清楚了,才能找到对策。
2、培养孩子对沟通的兴趣。
家长可以多抽出些时间陪孩子交流,并要对孩子讨论的话题表现出浓烈的兴趣。要让孩子觉得,被别人倾听、和别人沟通是件很有趣的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主动去和别人沟通、交朋友。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