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遇事不能控制情绪、爱发脾气,一点小事就容易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因此,家长更应该加倍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在帮助孩子控制情绪方面多下工夫。
小孩易怒脾气暴躁是怎么回事?
1、过于溺爱的家庭环境。
有些家长工作繁忙,没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这就会导致孩子受到太多溺爱,任何事情都是有求必应。就算爸爸妈妈批评他,也有长辈做保护伞。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利用家里老人的宠爱,实现自己的愿望。正是这样放纵失教的情形,逐渐养成暴躁易怒的脾气。
2、家长过度控制孩子的行为。
有些家长恨不得把孩子衣食住行的每个细节都控制在手里,给孩子制定过于详细的规划。孩子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坚持不下去了,还变得特别暴躁。家长处理方式不正确,就会引发亲子之间的矛盾,使孩子变得易怒,脾气暴躁。
3、孩子经常遭受挫折。
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想要独立的完成一些事情,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但父母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或者怕孩子遇到危险,经常会阻止孩子。日积月累,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会差很多,遇到事情做不好,会有一种挫败感,于是脾气就会变得暴躁。
4、压力过大。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课后作业就非常繁重,加上家长为了孩子更有出息,也会监督孩子学习,导致孩子睡眠不足、疲劳过度。这种身体上的疲累,会让孩子很容易就发怒。
5、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祟。
有些孩子正处青春叛逆期,逆反心理很严重。再加上家长的强势压制,打骂责罚等行为,都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是打压,孩子越是强烈反抗,易怒。脾气暴躁的倾向也就越明显。
6、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单一。
在面对挫折或者压力时,孩子不会去解决,他所能想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只有发怒,所以就会本能地通过惯性来应对问题,即发怒、脾气变得暴躁。
7、试探家长的底线。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时,是处于一种“虚假接纳”或“虚假不接纳”的状态,也就是说,对待孩子的方式不是出自内心真实的状态。这会让孩子感到混乱,他们会不清楚家长到底接纳还是不接纳自己的行为。于是,就会通过暴躁易怒的方式来不断试探家长的底线。
小孩易怒脾气暴躁的怎么办?
1、找对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
面对孩子易怒、脾气暴躁的问题时,家长不要立刻上纲上线,而是要找对孩子脾气暴躁的问题,对症下药。这样孩子易怒的问题自然就能顺利解决。
2、家长要守住原则。
家长要有原则性,不能因为孩子发脾气就放弃自己的正确想法,这样只会助长孩子任性的坏毛病。家长坚持原则,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懂得,父母坚持的事情不会因为自己而改变,发脾气是徒劳的。适当的方法会改变孩子易怒、脾气暴躁的性格。
3、尽量让孩子用语言表达愤怒。
孩子不会合理的表达情绪,是孩子脾气暴躁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可以尽量让孩子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你这么说,我很生气。”“你弄疼了我了,我很不开心了。”“你说的话已经伤害到我了,请你别再说了。”
4、引导孩子用合适的方式宣泄情绪。
如果家长能够做好引导,对孩子情绪掌控方面是有一定效果的。跑步等运动方式,不仅可以宣泄孩子的坏情绪,对强身健体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而写信等方式也是让孩子快速冷静下来的重要方式。引导孩子通过正确的途径把情绪发泄出来,孩子也就不会再变得易怒、脾气暴躁。
5、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孩子的言行举动多半是从父母身上潜移默化而来的,要使自己的孩子不动辄发怒,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不要让孩子看到自己暴怒的样子。要和善待人,为孩子营造祥和、宽松的气氛,在这种安定、温暖的气氛中,使孩子易怒的心境渐渐地变得平和。
小孩易怒脾气暴躁的危害:
1、行为问题。
孩子爱发脾气可能会导致其做出冲动和不理智的行为,如砸东西、打人等,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2、社交障碍。
易怒的孩子可能会在社交场合因情绪失控而导致与人的交往出现问题,例如与同龄人产生冲突,或者在公共场合表现出不适当的行为。
3、心理问题。
孩子爱发脾气可能会导致情绪问题,如焦虑、烦躁等,长期下来可能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小孩子大多数都是不会合理表达情绪的,有些时候,他们只是不知道该怎么用语言把愤怒说出来,所以才会表现得暴躁不讲理。我们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首先就要保持耐心,切记不要被孩子的情绪所影响,要先引导孩子平复下来。
小孩突然脾气暴躁是怎么回事?
1、错误示范,引诱孩子发脾气。
坏脾气的家长,要么有一个自卑内向的孩子,要么有一个脾气暴躁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又是一个个模仿的高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的态度、脾气秉性等都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无法忍受挫败感。
一个人如果总是大发脾气,和无法忍受挫败感有关。这几乎是人类天性。人们在做一件事时,如果一直不成功会深深地感受到失败带来的烦躁,比如从网上买的简易家具,组装半天还没头绪就气不打一处来。孩子的情绪管理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比大人要有限得多,也更容易表现出失控。
只是单纯青春期的缘故引起的孩子易怒、易激动,家长们可以尝试和孩子之间像朋友一样的沟通一般情况下,家长只要不是采用一种站在高处批判孩子的方法,与孩子交流,尽管叛逆,孩子还是可以听进去一些的。
青春期小孩脾气暴躁易怒怎么办?
1、尊重孩子表达情绪的权利
孩子“发脾气”、“闹情绪”的背后不是他不懂礼貌,也不是性格变差了,而是孩子正在经历一个异常冲击和复杂的阶段,他需要适应,还在尝试学习如何调节这些扑面而来,甚至也会吓到他们自己的强烈情绪。每个人遭遇强烈情绪的时候,都应该有权利去表达。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2、设定合理的行为限制
让孩子有空间来表达情绪,并不意味着对冲动破坏行为的纵容。家长需要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同时,给孩子的行为表达设定合理的限制。比如,需要明确告知孩子什么样的破坏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这样的限制,可以让孩子学会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来正确表达情绪。
多数家长都会有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特是孩子到青春期,叛逆期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又怕担负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小孩突然变得脾气暴躁的问题。
小孩突然脾气暴躁易怒怎么办?
1、冷处理很重要
别以为小孩子只顾着发脾气,他其实也在偷偷地观察你的反应。遇到这种情况,你一定要做到“威武不能屈”。别理他,要让孩子明白,你已经看穿了他的把戏,这一套不管用了。为了让冷处理有效果,一定要事先做好老一辈的思想工作,千万别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另外,爸妈们要提醒自己,别被孩子的坏脾气传染,如果孩子不听你的劝,告诉自己人在气头上都是这样的,给他一点冷却的时间吧。
2、转移注意力
很多小孩子都喜欢无理取闹,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或得到某些奖励,起因有很多。比如有些小孩子不喜欢刷牙,所以每次刷牙的时候,他就故意捣乱或吵闹,有些小孩子不让父母离开,爸爸妈妈急着去上班,他就是不让等。对待年龄比较小的小孩子,书上说的要讲道理这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小孩子比较在乎自己的感受,如果态度强硬地逼他就范,也会搞得大人和小孩都非常生气。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既让他有新鲜的感觉,又不会违背父母的原则。
初三孩子面临中考的巨大压力,承受着父母等各方的期待,又正处于青春期,情绪起伏大,出现脾气暴躁、容易生气的情况其实很正常。父母要先理解孩子的压力,包容他们的情绪。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进一步引导孩子合理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初三学生脾气暴躁易怒怎么回事?
1、家长或老师对于初三孩子的期望较高,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在初三时产生较大的精神压力,影响正常的情绪,表现出脾气暴躁易怒。
2、追求完美,一些初三学生对自己要求很高,尤其是平时成绩还不错的初三学生。如果出现了错误便责怪自己,不容许自己犯错误,犯了错误又不接纳自己。情绪得不到发泄。
3、初三孩子到了青春期,身体和思维方式都有变化,因此他们敏感,情绪不稳定,遇到一点点小事就很容易爆发。
4、成绩不理想或者成绩下降。初三的学生目的是考一个好的高中,他们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对他们来说,学习是比较重要的任务,当他们努力看书了很久,但是成绩却不尽人意的时候,心情难免会很低落,出现烦躁或者压抑的情况。
父母首先需要了解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的原因是什么,才能进一步去找到解决的方法。很多孩子之所以会拥有一个暴脾气,其实是欠缺对挫折的忍耐力,不知道该怎样正确处理问题,所以才会变得很“爱生气”;还有些孩子是因为需要父母的关注,所以才会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吸引父母注意。不同情况应该用不同方式处理。
小孩脾气越来越暴躁易怒怎么办?
1、引导孩子逐步发展行为控制能力。
父母可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明确、合理的每日活动计划,当孩子能较好地遵守规则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而当孩子出现消极行为时采取冷处理或适当处罚的方法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尽量减少孩子违反规则或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机会。
2、用冷处理调控孩子的坏脾气。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一旦孩子发脾气,立刻撤回对他的所有注意,让他独自哭闹或生气,在停止之前,任何人都不要理睬他,这种冷处理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因为无趣而停止自己的行为。
当孩子对你大吼大叫时,不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要冷静下来,等孩子情绪稍微好一点儿了,再和孩子进行交流。大人的心态很重要,自己先要做到少发火,给孩子好的影响。
13岁小孩脾气暴躁易怒怎么办?
1、父母自己要缓和情绪
首先父母自己要缓和情绪,这是面对爱发脾气的孩子时的最重要的第一步。父母要在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给予缓和的时间,并且在他缓和下来之后,给予温和的态度来回应孩子,并且要表达出一种愿意帮助孩子的态度,这种温和和坚定的语气态度会让孩子被温柔的安抚下来,在这种平静的状态下,孩子才能更好的学到父母要教育和引导的道理。
2、家长要改变对待孩子犯错的态度
家长的态度应该是接纳孩子的犯错,没有一个人会故意去犯错,他的出发点一定是为了得到某种好处,这个发心是好的。但如果真的做错了,家长应该情绪平和地引导孩子去面对这个错误,去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这里有一个人事分离的方法,就是当孩子犯错时,我们不否定他这个人,而只是针对事去分析,即使做错了事,孩子仍然是好孩子,只要承担责任就好,下次改正了就好。如果情绪激动地批评打骂孩子,孩子往往就因为被惩罚了就不会去思考如何改正,下次仍然会再犯,甚至更加严重。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