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自信心是一个人的性格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充满自信的人更容易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正能量。现在不少父母存在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自信需要不断的认可和鼓励。有时,父母的无心之举会挫伤孩子信心,甚至让孩子成为一个怯懦的人。
让孩子自信的28个方法:
1、给予孩子足够的爱。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爱,才能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一个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肯定比在缺少爱中长大的孩子要自信的多。父母给孩子足够的爱,能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感受到父母就在自己身边的安全感,这样的孩子会很坚强,在生活中也足够自信。
2、让孩子多和同龄人玩耍。让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
3、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孩子提出问题,你要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千万不要假装知道。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4、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别用“比较”来刺激孩子,好多家长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张口“你看看人家的谁,你在看看你”,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会让孩子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下。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
5、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让他成为有个性的人。孩子是急性子,就锻炼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锻炼他的条理性。强迫他改变秉性会让你对他失去信心,更让他失去自信。
6、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帮他分析。孩子遭遇挫折,用缓和的语气同他一起分析这次经历,下次就不会有同样的错误。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7、接纳不足。自身缺陷、家境不好,要悦纳。有的不足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但可以坦然接纳它,与其和平共处,可以让自己在其他方面变得更优秀,以此扬长补短。父母应多给予爱的支持,常听孩子建议、多给孩子陪伴,别让他们内心感到孤单。
8、挖掘“例外”。当孩子在某方面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时,比如害怕当众演讲,家长可以找出“例外”,把他某次演讲不紧张还得到很多人赞扬的场景重温一遍,用“例外”让孩子看见自己并非那么糟糕,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你当时怎么做到的?”逐渐使其克服心理障碍。
孩子拥有自信的好处:
1. 提高学业成绩:
自信力的孩子更有可能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他们对自己的学术能力充满信心,更容易取得好成绩。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信心,推动他们在学校取得更大的进步。
2. 促进社交能力:
自信力孩子通常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尊重他人,并且乐于与人合作。这种积极的社交能力为他们在团队合作、友谊建立等方面提供了优势。
3. 增强抗挫折能力:
拥有自信力的孩子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他们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丧失信心,而是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坚定地迎接下一个挑战。
4. 培养领导能力:
自信力使孩子更愿意担任领导角色。他们相信自己的决策和行动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在集体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孩子为什么没有自信?
1、父母否定孩子的独特个性
父母喜欢孩子听话,孩子只要事事顺从,便是父母心中的乖孩子。孩子不遵从父母的意思,就是不听话、不乖的孩子。然而,父母忽略了孩子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会跟自己的期望不同。
如性急的妈妈会时常催促动作较慢的孩子,事事细心的爸爸会嫌急性子的孩子粗心大意。孩子会因为父母不满意自己的行为表现而感到自卑,继而缺乏自信。
2、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
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总喜欢把孩子与那些最优秀的孩子比较,或者与具有很大成就的自己比较,而孩子在客观上没有达到父母所期望的标准,这样,父母往往就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无论孩子做什么都看不顺眼,无论孩子做了多大的努力都觉得做得不好,长久下来孩子觉得自己无能,自信心全无。
3、过低估计自己
东方文化崇尚“谦虚为本”,但有的孩子可能错误地理解了家长的要求,或者是有的家长错误地要求了孩子,于是他们往往高估他人的能力,低估自己的能力,经常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越比越没有自信。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教会孩子独立做,他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给孩子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心中有着远大理想的人,从不会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儿苦恼。他们一定会很自律地专注于,自己的努力方向,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让孩子内心强大的8个方法:
1、正能量培养,为孩子的内心储存心理能量
孩子在表达需求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回应,然后能够及时满足就满足,不能满足的就说明不能及时和不能满足的原因。现实生活中不信任和不鼓励孩子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几种形式最好不要有:比较、比较+打击、表扬的时候不忘打击、数落式批评、调侃式否定、直接否定、传递负面价值观。
2、提升抗挫力和抗压性
多让孩子经历、挑战。孩子学走路摔跤了,不需要大呼小叫,而是要弱化挫折,不要表现得比孩子还在意。如果孩子哭了再给予轻声安慰就可以了。让孩子学会自己去面对一些小挫折和失败。
没有天生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有缺乏引导或者不懂学习的孩子,毕竟孩子由于年龄小,心态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家长给与好的方法,多引导,多鼓励,目标不要定的太高,当然父母的言传身教也很关键。
让孩子主动学习的10个小方法
1、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
试想一个家里边,如果家长们经常发生争吵,孩子长期处于焦虑、不安全的环境中,孩子哪里会有心思学习,连学习都想放弃,又怎么会主动学习呢?
家长朋友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吵,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不要记着叫孩子去学习,可以事先跟孩子来个小的交流,然后在适当地提醒孩子时间,孩子自然就知道去学习了。
2、家长自己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对于思想和三观都未成熟,自控能力也比较差的青春期孩子来说,过度沉迷游戏确实会对他们的成长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在这方面,家长一定要对孩子做出引导,但并非严防死守,堵住孩子玩游戏的路。我们应该找到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让孩子玩游戏的方法:
1、学会做孩子的朋友。
很多家长对游戏都是谈虎色变,觉得游戏都是洪水猛兽,但其实游戏只是正常的消遣方式。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适度地进行几场游戏,不仅能够跟孩子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还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孩子也会愿意敞开心扉去和家长沟通。
2、家长要以身作则。
现在有不少年轻的家长也存在玩游戏的习惯,生活中家长往往忽视了自己对于孩子的影响,导致孩子出现沉迷游戏的情况。家长需要做到以身作则,不要一回家就开始玩游戏,更不能在孩子写作业、学习的时候去玩游戏,要学会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很多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的与人交往时落落大方,有活动时可以积极参加,在公众表演时不怯场,可是很多父母心中都有一个疑问,孩子该怎么培养和教育才会这样优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是需要时间的,在建立自信心的过程中,父母的教育和影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怎样让孩子大方有自信?
1、倾听孩子的想法,认真思考孩子所提出的要求,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拒绝包办一切的做法,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
2、多鼓励孩子的努力,少一些批评和指责。让孩子充满自信,并且可以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的理想去努力。
3、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要浇灭孩子内心残存的火焰,而是要正确的指引孩子,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最后重燃内心的熊熊火焰。
4、给孩子树立一个时间的观念,让孩子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并且按照计划依次执行,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最大程度的提升学习效率。
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个性有时候就是天生的内向害羞,只要不影响孩子的社交沟通,并无大碍。想让孩子变得自信开朗活泼,请看以下的内容。
如何让孩子开朗自信?
1、创造快乐的家庭氛围
这是一个几乎适用于所有养育问题的方法。孩子的性格形成除了基因决定的部分因素之外,家庭氛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孩子不顺从自己的意愿,调皮捣蛋的时候,父母很容易有无名火,父母遇到事情主动商量,意见不合也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当孩子遇到问题或者犯错的时候,态度不粗暴,温和地与孩子交流,耐心开导等等,都可以让家庭氛围宽松愉快,孩子才能更好地体会父母的关心爱护以及亲情的可贵。
2、适度地夸奖孩子
父母适度地夸奖孩子,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性格也会变得乐观向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夸奖的目的是强化孩子好的行为,要从孩子的行为出发,无行为指向、泛泛的夸奖并不能很好地达到鼓励孩子的长期效果。
一个人想要做成一件事,可以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但自信不是天生的,孩子拥有自信,能够在学习中不急不躁,稳中求进;孩子拥有自信,能够待人处事时落落大方,遇到贵人;孩子拥有自信,能够在困难面前勇于拼搏,成就自己。所以有自信真的很重要。
怎样让孩子变得自信?
1、给孩子充分的信任
如果父母敢于撒手让孩子独立做一些事,那么孩子就会认为“父母认为我可以”,在这种积极暗示下,他就会真的认为自己是可以的。只有得到来自父母的信任,孩子心里才会有种踏实感和安全感。
2、收起父母的高标准
有些家长常常给孩子设立无法达到的标准。例如,希望孩子保持房间非常整洁,,希望他们必须把作业做到十全十美。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总是认为孩子还没有尽最大的努力,觉得他们本来可以做得更好。这样孩子自然无法达到标准,家长也就失去了鼓励孩子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