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
尊重别人的品德,也与其它很多优良品质一样,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而是父母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培养的。只要父母用心教育孩子,孩子也一定能学会尊重别人。
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怎么办?
1、做好引导
孩子可能年幼,不知道什么是尊重,还不懂得怎样去关注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做好引导,让他懂得什么是尊重。
2、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要以身作则,当你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孩子自然会尊重别人。比如:看电视想换另一个频道,就先对孩子说:“咱们换个频道看看好不好?”;孩子帮忙做完了某件事,妈妈可以尝试说声:“谢谢”。
3、多沟通与交流
父母在平时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多与孩子交流意见,倾听孩子的想法,当孩子出现错误的认识,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能坐视不管,要及时去给孩子指出错误,尽量把错误的影响消除到最小,同时沟通交流也可以尽快地了解和孩子的想法,知道孩子不愿意尊重别人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去开导孩子,让孩子尽快的走出不爱尊重别人的误区,成为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
4、给孩子适当的惩罚
如果孩子持续不断有了那些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这就需要父母给他适当惩罚,(这里的适当惩罚不是打骂孩子,而是其他手段,比如让孩子去某个区域反省,不能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不能早睡,不能出去玩耍……等)让孩子知道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去做的,如果做了,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不是任何事情都由着他的性子来。当然惩罚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找出根源,妥善沟通引导孩子改掉那些不尊重、没有礼貌等不良行为才是最终目标和手段。
5、陪伴孩子成长
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家长以忙为由,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托辅班,也许你得到了一时的轻松,往往会因此失去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
所以,作为父母即使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亲子关系更为融洽,而且对于孩子身心的发育、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原因:
1、自幼的娇惯
孩子不会尊重别人,主要的原因就和父母对孩子的娇惯有着关系,要知道孩子的教育,父母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过分地娇惯,也不要过度地去打压孩子。被娇惯的孩子,犹如温室里的花朵,受不起风雨。
如果孩子自幼被娇惯,在家里无法无天,孩子在外面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就会只想着自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久而久之就会被别人所孤立,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可见,父母在平时不要娇惯孩子,这样只会在无形中害了他。
2、家长教育的缺失
有些父母,平时只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到孩子的教育,想着把最好的给孩子,以为这就是爱孩子,结果虽然丰富了孩子的物质生活,但是孩子的精神世界却是缺失的 。家长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榜样,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
3、家长没有树立好榜样
有的家长说话出尔反尔,在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不把它当回事,一带而过就好了,这都会对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生命中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的重要老师,孩子如何发展,性格开朗与否,是否懂得礼貌,是否会尊重别人,都跟父母给孩子传达的感觉有重要的关系。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行为,发挥好自己榜样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感恩”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后天养成。因此,当父母在埋怨自家孩子不懂得感恩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自己在平时有没有着重去教孩子如何感恩。如果没有,这时候也不迟。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怎么办?
1、家长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思考的能力,不要认为他们小就什么都不懂,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的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教育观,并且身体力行地去示范和引导。在对待家中长辈时,家长首先要有感恩之心,要做一个付出的人,这样家庭中教育出的孩子一定会耳濡目染,有很好的教养。
2、让孩子体会父母的爱。
父母们经常会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工作都是为了你呀!”希望能够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懂得父母的付出。但是只是话语上的表达时是不足以让孩子清楚的认知到父母的勤苦付出的。所以父母方便的话,可以多让孩子打一些零工,让孩子懂得赚钱的艰难。
如今有很多孩子因家庭的宠爱,形成了不懂谦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变得太过自私,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不懂得善待他人。这样的孩子在成长中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家长应该及时警惕,教会孩子善待他人,欣赏别人身上的长处。
孩子不懂得谦让应该怎么引导?
1、真诚的沟通了解
家长想要教会孩子去谦让他人,应该帮助孩子学会真诚的与别人进行沟通与了解。只有了解,才能够懂得他人需要什么,而且能够看到别人身上的付出,懂得感恩。所以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在与他人沟通的时候保持真诚的态度,引导孩子去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2、明确要求孩子进行分工合作
不管是和家人相处,还是和小伙伴们相处,在活动中都需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分工和交流机会。比如玩积木,注意轮流和顺序的重要性;讲故事,注意每一个小伙伴们都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孩子学会分享,教育他很多的事情都是需要和小伙伴们一起分工协作才能够完成的,而不是依靠一个人的力量。
拒绝是一个难题,人常常会在这个难题面前犹豫不决。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很容易被他人左右,一个没有任何主张的人很容易给自己带来危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拒绝不仅是学会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也是学习一种如何与人交往的处事技巧。
孩子不敢拒绝别人怎么办?
1、家长要逐渐培养孩子的果敢品质,引导他们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就应该勇敢承担责任,一旦拒绝了小朋友,就应承担受冷落的后果,而不是过后就反悔。
2、教会孩子委婉拒绝的技巧。拒绝别人无法接受的要求或行为时,家长要教孩子一些委婉的拒绝技巧,这样既不违反孩子自己的主观意愿,又避免了矛盾冲突,维系了孩子之间的友谊。
3、我们要明白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充满爱和尊重的教育,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作为父母,我们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给予孩子选择和参与的机会,不强制孩子分享,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如果觉得孩子的想法不合理,要向孩子解释其中的道理和原因,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勇敢表达自我,学会说“不”。
生活中,有许多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去拒绝别人。虽然,中华民族一向倡导谦让的美德,但是,如果孩子非常不愿意,却要让孩子故作谦让,忽视自己的需求和权益,去满足他人的需求和权益,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没有好处的。久而久之,孩子会变成没有自己的需求,即使自己的需求和权益受到他人侵犯,也不善于去维护和争取的。
孩子不会拒绝别人怎么办:
1、学会说“不”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自我意识较为薄弱,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家长要教会他们说“不”,对自己做的决定负责。
父母要向孩子传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决定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理念,明确边界意识,不要为了他人的决定或者利益而委屈自己,让自己陷入无限的自责当中。
2、以身作则
父母努力工作抚养和教育他们的孩子。在给予孩子爱和关心的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学会爱父母、感恩父母。但是,现在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让家长觉得这样的孩子只知道享受爱而不知道给予爱。 其实,孩子的这种情况与他们在家里接受的教育有关。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很多人都围着这个孩子转。当家庭以孩子为核心,忙于为孩子服务时,孩子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孩子不懂得关心父母怎么办:
一、感恩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态度。但要把感恩转化为态度,首先要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让感恩慢慢成为一种习惯。这个时候,家长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教育孩子。
二、节日是一个仪式化的日子,有一种特殊的隆重和重要感。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舞台,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节日期间,孩子可以制作小礼物送给同行,让孩子慢慢从接受、欣赏转向给予。比如教师节,让孩子为老师制作贺卡,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在父亲节、母亲节,对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不一定是感谢爸爸妈妈对他们的帮助,只是表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幸福。一点点表达也是一种付出,一点点付出也是孩子迈出的一大步。
三、随着第二步的过渡,孩子更容易真正学会给予。父母可以偶尔“示弱”,让孩子为父母做点什么。比如,假装自己不会搬衣服,让孩子帮你拿一两件;累了,让孩子倒杯水给父母喝……让孩子学会付出。当孩子付出时,父母也要对孩子的付出心存感激,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感激,让孩子体会到给予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孩子才更愿意主动付出。 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孩子,虽然体现了对孩子的重视,但会限制孩子的心理发展,误导孩子,难以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孩子不懂得关心父母的原因: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从小明明是个懂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为什么上高中之后就开始感情淡漠,不懂感恩,不论父母说什么也不听,甚至有时候还翻脸不认人,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高中孩子不懂得感恩怎么办?
一、让孩子了解世间冷暖,生活不易
家长平时,可以让孩子看看自己的工作场景,了解父母挣钱养家的辛苦。可以多带孩子去观察霓虹灯下那些行色匆匆,奔波于生计的人们。带他们去进行劳动方面的体验,了解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各行各业都需要奋斗拼搏。要让孩子懂得,有良好的生活条件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二、让孩子学会尊重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给予他们生命,家人带给他们温暖,老师教会他们知识,同学分享他们快乐。周围的每个人也都是值得尊重,爱戴的。要学会感谢他人的付出,同时善待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