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
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就变得”高冷“起来了,不搭理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对待孩子的沟通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知道怎样去跟孩子沟通。
孩子不想跟父母交流怎么办?
1、做亲子沟通的主动引导者
父母从小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成为沟通的主动引导者。让孩子把与父母沟通这一件事情当做是一件十分平常,而且正确的事情。只有这样做,孩子才会凡事都和父母商量,不会自己一个人傻傻地做决定。
2、给予孩子理解和尊重
不管何时,父母都应该尊重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会认为,自己是家长,孩子尊重自己是应该的,但却没意识到孩子也需要尊重。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变得强烈,他们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渴望得到尊重,不喜欢被无视,也不想总是被当作孩子对待。
3、多关心孩子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大多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他们宁愿自己独自消化,也不想和父母分享。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多关心孩子,留心孩子每一天的心情状态,如果发现孩子心情状态不好,就要去和孩子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应该放低自己的姿态,可以尝试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进行交流,告诉他们可以对自己放心,不要对孩子打骂,要给他们安全感,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倾吐自己的内心。
4、平等的和孩子交流
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不懂事,父母总是向孩子发布指令,这个事情不能做,这个事情要这么做。可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就不行,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还是以命令的口气对待孩子说话,断然是不行的,父母也要根据他不同的阶段,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
孩子为什么不想跟父母交流?
1、孩子的话语没有得到父母的重视
有的时候孩子在和父母倾诉自己的心事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对此加以重视,甚至没有把孩子的话放在心上。这就导致孩子觉得自己得到的是父母的敷衍了事,而不是真正地把自己的话放在了心上。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丧失与父母沟通的欲望,不愿意再和父母倾诉心事。
2、不在乎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其实表达了孩子对于外界的判断,当他有了这样的认知之后,家长要及时的作出相应回答。如果家长总是忽视孩子的感受,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在家长的眼里其实不重要,甚至是多余的,那孩子拒绝和家长沟通属正常现象。
3、寻求独立
随着孩子的成长,步入了青春期,他们所遇见的人、接触的事越来越广,有一定经历的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追求独立、追求自我,不愿意成为父母的附属,凡事都听从父母的安排。青春期的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不需要父母的指手画脚,由此对于父母的长篇大论式的说教与唠叨就会产生排斥,一旦父母尝试沟通,便会拒绝,不想听太多。
如果是亲子之前存在矛盾,父母应该先平复好自己的情绪,反思自己是否有伤害到孩子的行为,如果有的话,及时向孩子道歉,并且多从各个方面了解孩子,拉近和孩子的关系。父母需要知道,亲子沟通是建立在爱的前提上的。
15岁的孩子不和父母沟通交流怎么办?
1、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2、学会倾听,做个好听众。
随着年龄的成长,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沟通是很别扭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要让子女觉得自然,要让家里有一种“聆听的气氛”,经常抽空陪孩子,做个好听众。倾听不是说家长闭着嘴巴、坐在那里光听就好了。最好的倾听是要有互动,哪怕你一个肯定的眼神,孩子才会有兴趣和你聊下去。
曾经无话不谈的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家长说话,往往是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是以家长的身份自居,对孩子说话,也总是居高临下、厉声厉色、简单粗暴,所以,导致家长和孩子交流起来比较困难,甚至是不愿与家长进行交流。
孩子不想跟家长沟通交流怎么办?
1、根据孩子目前状况进行沟通
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以外,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各项表现。父母通过及时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获得孩子在学校中的各种表现,比如上课是否专心,与同学之间的交际是否和谐,以及可以了解到孩子都进行了哪些内容的学习。
父母可以不经意的说起孩子接受到的内容,孩子通过父母的这种小细节的表现,内心会感觉到温暖,因为爸爸妈妈也有关注到自己的其他小点,并非对自己什么都不管,孩子慢慢的就会因为共同的这种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2、信任包容
家长分享:我女儿13岁,上初中一年级,小学成绩还可以,进入初中后,交了很多朋友,就开始一起玩,攀比,把学习的心思都转移到了玩上,玩的时间长了,看有同学不想上学了,就自己也不想上了,我用了文章中所说的方法,先给孩子做了疏导,又帮助孩子找到了学习动机,现在孩子学习特别认真,听课也很积极,又回到了小学的那种状态。
升入初中之后,科目增多,知识难度也比小学的时候有所提升,很多孩子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但是到了初中之后,成绩就没有小学那么好了,加上初中之后老师管的很少,很大时候学习都靠自觉,一些孩子因为自控力差,学习难度大,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慢慢的就会出现不想上学的想法。
初中的孩子不想上学父母应该怎么办?
1、帮助孩子进行心理上的疏导
如果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想去读书,那么就一定要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有厌学心理的话,那么一定要及时的帮助孩子进行一个心理上的疏导。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不想读书是因为自己的问题。并且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让自己活在一个比较颓废的状态里面。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不想读书的话,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个沟通。 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去读书,并且向孩子表达父母对他的期望,并且告诉他们如果想要让自己的未来变得更好,那么就必须要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好成绩。当然在和家长沟通了以后也可以适当地对自己进行一个心理上的放松,让孩子和家长之间能够达到一个比较融洽的状态。
入高三,很多学生在学习上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令人头疼问题,他们都知道自己应该好好学习了,但他们总被周围的事物影响,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饱受困扰又不知该如何战胜。
高三孩子不想上学父母怎么办?
1、变说教为身教
高三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所以很多高三孩子都会反感家长的说教。比说教更有力度的是身教。像是家长天天没有节制的玩电脑,打游戏,却要控制孩子玩游戏,高三学生自然是不会服气的。家长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温馨的家庭变成说教的课堂,多说不如多做。
2、变否定为肯定
很多家长总是有意无意的用否定句来否定高三学生,或是总是对高三孩子抱着怀疑态度。这样负能量的标签,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不好,孩子是不能犯错误的,但是孩子同样有好的一面,家长要学会看到孩子好的一面,给予孩子肯定,高三孩子会在家长的不断肯定、表扬中朝着好的一面发展。
曾经无话不谈的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家长说话,往往是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 正确的沟通,不仅要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变化,更要积极地回应孩子的感受,这样才能让孩子如同小时候那样,愿意和我们家长说话。
孩子不想与父母沟通怎么办?
1、很多父母喜欢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进行询问,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并不是想要真正的与自己沟通,而是想用这种方式表明自己立场而已。如果父母放低姿态,与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对自己的重视,自然愿意与父母亲近,愿意认真的听爸爸妈妈说话,以及做出相应的回应。
2、孩子没有成年人的阅历,外界环境中发生的一些事宜以自身之力无法进行排解,孩子就会变得郁闷或者烦恼。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安抚而不是指责,运用“共情”,理解孩子的这种感受,并让孩子慢慢倾吐出来。
3、当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以前未曾了解的孩子的世界。认真倾听、无条件接纳和共情等,都是拉近我们与孩子心理距离的“利器”。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我们家长的爱、尊重和信任,这样的沟通才是行之有效的。
4、孩子不愿意说话,但可以通过干一些小家庭来改善关系。如让孩子洗洗碗、打扫一下卫生、看看电表、浇浇花,使使肥、溜溜狗,喂喂鱼等,特别是需要两人干的活,让孩子参与进来,如需要搬动家具、需要两人才能抬的重物等,使孩子无法回绝。
孩子在进入初中以后,身体怀素成长,也慢慢的成熟,也会有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小秘密,家长不能再认为孩子还是小孩,还像小时候一样跟孩子天真烂漫的交流,家长要学会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慢慢的去融入她。
初三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怎么办?
1、不要无缘无故地冲孩子发泄情绪,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情绪失控的时候,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失控,如果爸爸妈妈一再地在孩子面前发泄情绪,是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长期下去,自然也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
2、要和孩子聊天,分享他的心情、心事。即使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很短,但只要注重质量,仍然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时,孩子自然愿意和父母交流。
3、其实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要比我们之前那个年代早慧很多,所以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就开始出现了跟家长犟嘴、闹脾气等情况,所以我们在日常跟孩子相处的时候,对待孩子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4、跟孩子之间要有朋友的心态,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呵斥他,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大人聊天,如果他感兴趣也可以参与,让他说他的观点,说的对的,给予鼓励!不要总是一副大人说话,小孩子别乱插嘴的心态。多倾听,多听他说,听他的想法,都为他着想,遇到事情帮他出主意,久而久之,他有什么事情都跟你商量,离不开你了,就不用担心他不跟你沟通。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