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
当孩子慢慢长大,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喜欢顶嘴、较劲。经常跟自己唱反调,脾气也越来越暴躁,有时候甚至还会离家出走,家长任何时候都要让孩子知道家是最安全的地方,父母是能够帮助他克服困难的,不能选择离家出走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长的不满。
孩子叛逆期经常离家出走怎么办?
1、多和孩子沟通一下
和孩子谈谈心,有时候,是家长太理解孩子了,导致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那么理解,单方面是不够的,需要双方都理解一点。
2、了解孩子逆反行为的原因与动机
要想了解孩子的需求,父母无法假手他人,只有平时注意观察,多学习儿童教育的知识,多和孩子交流。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要自己尝试、独立表现的要求,尽量多创造一些条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或充分的满足。
3、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
孩子离家回家后,父母首先应该从理解的角度指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如果家长有做错的事情也需要向孩子道歉,表达出愿意和孩子一起努力改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4、家长不要过度宠爱甚至溺爱孩子
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并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家长不在一开始就树立教育的原则,有分寸、有尺度地教育孩子,以后孩子会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经常提一些不合理的的要求并是非不分和不服管教。家长要及时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对孩子的出格行为及时教育、及时纠正。
5、建立规则意识
人与人之间相处,总会遇到问题和矛盾。父母爱孩子,所以会一再让步以满足孩子的要求。但社会是有规则的,当孩子试图以此让大人妥协时,父母要树立底线,告诉孩子,遇到问题要理性处理,发脾气、威胁是无效的,一走了之更不能解决问题,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在规则内寻求解决方法。
孩子叛逆期经常离家出走的原因:
1、家庭环境的压抑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生活在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中,但未必每一位父母都能为孩子创造这样的条件。有的父母对孩子非常冷淡,平时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漠不关心,甚至会使用暴力,经常把自己的无名火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样的家庭环境自然会迫使孩子想要逃离,也许离家出走对他们来说就是解脱的最好方式。
2、家长无限溺爱让孩子肆无忌惮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会让孩子不尊重父母,肆无忌惮,更有可能埋下无限隐患:下一次遇到不能达成的愿望时,孩子很可能还会再来一次"离家出走"。
3、对抗父母的决定
有的孩子觉得受到了父母不公平的待遇或者误解,被父母教训几句,心理不舒服,为了争取更多的权利,以离家出走的方式抗议,让父母着急以宣泄心中的不满。
4、向往独立,不知轻重
“成人感”使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向往独立,他们想要反抗父母的管教,胆子大的一个人就出去闯荡江湖了。几个情况拥有相同遭遇的孩子在一起,产生了反抗父母的共性心理,不懂得人生艰辛、社会险恶的他们,觉得自己行,于是,有一人提出来,其他人因为从众而响应,集体离家出走了。
学生时代每个人都有因为学习原因被家长骂过的经历,一方面是家长恨铁不成钢,另一方面则是学生自制能力差,学习成绩差,承受能力差,如果遇到家长责备打骂,就会产生抵触自卑心理,甚至有厌学情绪,有个别同学因为思想偏激而离家出走。
孩子经常离家出走怎么办呢?
一、父母要多注意孩子身边的人际关系
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老师、同学、朋友,平时多多跟他们沟通,可以邀约孩子的朋友们,同学们来家里玩,了解孩子的一些心理走向。同时,父母在家应该跟朋友一些多多跟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其实家里才是他最安全的后盾。那么孩子就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如果有困难,他会向家里求助,而不是往外走。
二、家长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而家长常常以一种大人的权威去压制孩子,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怎么做”,而不是跟孩子说“你这样做,可能会更好”,不要每次跟孩子聊天就理直气壮,而且专门挖孩子的痛处来说。这样会不停的打击孩子自信心。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做法得不到家里人的理解。例如有些家长一生气动不动就叫孩子“滚”等等。
家长在遇到孩子逃学的问题的时候,切忌情绪冲动,不要不问缘由就打骂孩子,这样很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更加厌学。家长一定要平息自己内心的怒气,鼓励孩子面对眼前的困难,与孩子一起商讨可能的解决方法,并为孩子提供合理的建议,让孩子自己尝试使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困境。同时,发现孩子失踪后,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孩子经常逃学离家出走怎么办:
第一点:弄清孩子厌学、逃学的原因。
首先找到孩子逃学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是父母的原因,父母自己要加以反省或改正。
第二点:和老师多沟通,一起解除孩子的心理压力。
如果孩子对学校产生厌恶感,家长就要和老师多沟通,让老师也从侧面给孩子以关爱,让孩子感到温暖,让孩子慢慢变的主动学习。
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原因通常有很多,比如说人际关系紧张、学业负担过重、逆反心理、厌学情绪、盲目从众心理等,这些都是致使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重要因素。遇到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情况,家长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要做到提前准备,防患于未然
既然孩子的离家出走的原因在于学习压力过大,家长就应该在孩子入学时就帮助他们减压;如果孩子中途遭受挫折,应注意鼓励,,采取措施让孩子迎头赶上。只要使孩子不丧失学习的信心,离家出走的现象就不会出现。
2、要加强与孩子的联系
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心理上理解他们,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同时,家长还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及时全面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并定期向学校老师通报学生在家的情况,避免学校与家长之间出现监管“盲点”,要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
3、对于出走的孩子,要亡羊补牢,自我反思
三番五次地离家出走,说明根本就不想听家长的说教,也说明,家长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并没有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如此的父(母)子关系,就算是孩子不出走,很听话的样子,但内心不服,仍然是没用的。
1、青春期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必须经历的时期,那么他们多数表现逆反,不能理解父母的用意,特别在学习上,更是和父母唱反调,在这个时期中,很容易和父母发生不愉快。
2、父母要反思并积极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平等尊重的态度、欣赏认同的眼光看待孩子,除了学习,应该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满足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多与孩子进行坦诚、有效的沟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
3、不会学习的孩子学得苦,学得累,学得烦。这些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有关重要的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由于孩子不会学习,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4、当发现孩子极度叛逆,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因为,急躁以至粗暴应对的方式只会适得其反,更加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和逆反情绪。只有冷静,理智,才能理性的、客观的、有效的解决孩子叛逆的问题。
这只是孩子的一种态度,表达了对家长的不满;同时,也通过让家长担心害怕的出走,给家长施加压力,强迫家长放弃对他的说教。
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会迅速发育,身高、体型已经接近成年人,他们产生了“大人感”,也就是说他们自以为自己已经成熟,是个大人了。但是对于17岁的高中生来说,还没有真正的成熟,以至于对于某一些事情会用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去解决,离家出走就是孩子这种不成熟的体现。对此,家长需要继续引导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尽快成为真正的大人。
高中17岁孩子离家出走怎么办?
1、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有些孩子离家出走是因为和家长产生矛盾,或者是因为感到无法适应家庭生活等原因。因此,家长应该先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找到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和根源,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寻找孩子的下落
孩子离家出走后,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孩子的下落。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比如联系孩子的朋友或同学,报警求助等等。寻找孩子的下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找到了孩子,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很多父母与高中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的相处过程会感觉十分煎熬,这往往出于不了解孩子,然后用了错误的相处方式,导致孩子对家长有一种反抗意识,这样很容易诱发孩子做出离家出走的举动。对此,家长需要正确的认识到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然后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辅助孩子顺利成长。
高中孩子离家出走怎么办?
1、理解孩子的心情
在孩子叛逆离家出走时,家长必须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只是因为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选择逃避,而不是真的不想回家。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给予孩子理解和理解,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关爱的感觉。
2、保持冷静
对于孩子叛逆离家出走时的情况,家长往往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在孩子需要家长的支持时,家长的情绪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需要家长的鼓励和支持来渡过难关。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