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
生活中,有许多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去拒绝别人。虽然,中华民族一向倡导谦让的美德,但是,如果孩子非常不愿意,却要让孩子故作谦让,忽视自己的需求和权益,去满足他人的需求和权益,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没有好处的。久而久之,孩子会变成没有自己的需求,即使自己的需求和权益受到他人侵犯,也不善于去维护和争取的。
孩子不会拒绝别人怎么办:
1、学会说“不”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自我意识较为薄弱,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家长要教会他们说“不”,对自己做的决定负责。
父母要向孩子传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决定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理念,明确边界意识,不要为了他人的决定或者利益而委屈自己,让自己陷入无限的自责当中。
2、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会通过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来处理问题。父母在面临一些问题时,要学会勇敢地拒绝。
3、拒绝自我牺牲
讨好型人格的人觉得自己委屈一点,能够让他人满意度提升,也没关系。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他人的事情我们可以在自我承受的范围内去帮忙。但若这件事情伤害到自己或者自己无法帮忙的时候就要学会拒绝。俗话说,帮忙是情分,不帮忙是本分。帮助别人是在自己有时间、有精力、有余力的情况下开展的,如果自己没有时间,理直气壮地拒绝也是情有可原的。
4、给予孩子安全感
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鼓励他们迈出勇敢的步伐,在社交中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常常对孩子传达爱与肯定,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自然不会担心拒绝他人而失去朋友。
5、使用恰当的拒绝方式
拒绝的方式有很多种,委婉的拒绝更加容易被接受,父母要教会孩子恰当的拒绝方法,让对方能够明白孩子的意思,并且愿意接受被拒绝的结果。
学会拒绝会让孩子是非分明。他们遵循本心,拒绝别人的不当请求,会加强他们的原则底线,也更能够坚持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孩子不敢拒绝的原因:
一、父母的教育方式
家长总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善良热情的人,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伸出援手。当小孩和他人出现矛盾时,总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会谦让,长久之后,孩子会认为自己的感受不重要,会选择忽视自己的感受来满足他人的要求。
二、担心失去朋友
当孩子在一段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一方时,整个人的姿态就会较低。很多孩子担心拒绝别人的请求之后会失去朋友,也担心自己的拒绝话语会让对方受到伤害,影响到双方的关系。于是部分孩子会选择委屈自己,让自己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当小孩可以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想法来拒绝对方时,不必为对方而压抑自己,孩子更加容易表现出高自尊的姿态。当孩子懂得拒绝时,他们在想法和情感表达上实现了自我突破。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家孩子,开朗、大方、能说会道、有很多朋友。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十分残忍。往往有一些孩子,不善于交际,身边没有朋友,看起来总是孤孤单单的。那么请看以下的内容。
13岁孩子不会表达与人沟通怎么办?
1、让孩子学会倾听
孩子学会表达,是他走近人群的第一步,最重要的一步是让孩子学会倾听。我们常说,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比一个合格的表达者更难,对于孩子的朋友圈,如果孩子不会倾听别人的心声,他很快就会出现交友危机。家长要教孩子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孩子既然要融入集体之中,就不能以自己为中心,因为只有倾听了,才知道别人的想法。
2、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当孩子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说清楚在给他。不要在孩子说不清楚的时候家长就满足了他的需求,父母之间也要多交流多沟通,孩子在这个语言环境熏陶下,也会让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孩子不会写作业,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首先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写作业的习惯,比如规定时间写完作业。然后要鼓励孩子,让孩子有信心。
孩子不会做作业怎么办?
1、让孩子充满动力
有很多家长表示,孩子软硬不吃,也愿意给他时间,愿意给他帮助,可是他就是不想去写可怎么办。还有一个终极方法,就是让孩子“望梅止渴”。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喜好,抓住他的弱点,让他认识到:只有写作业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当孩子觉悟了,上道了,写作业就变得很轻松了。
2、对孩子进行协助
孩子的作业总不会百分百不好,总能找到一些好的部分,我们就针对好的部分进行表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就会感到自己还有点希望。比方说,孩子写字不规范,就挑出几个写的好的表扬,让孩子照这个标准写。
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有些孩子思考半天不会做,当孩子去问家长的时候,家长要么不耐心,要么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吗?上课认真听讲了吗?对孩子一顿发脾气,导致孩子以后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不敢问家长了。
孩子不会做题家长老是发脾气怎么办?
1、正确的沟通方式
很多家长都说:孩子不听话,教他如何去做,也不好好的执行!其实,从本质上讲是家长的沟通方式方法不对,没有获得孩子的认可,这样孩子就不会听从你的建议。对于孩子学习中遇到难题发脾气,此时是我们引导和教育孩子如何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用适合自己家孩子的方式进行教育!
2、沉下心来学习,先复习再讲题
家长在辅导学习上的焦虑,其实是可以传达给孩子的。家长每天辅导的时间很紧张,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里也很累,但是不能停,除了监督学习,孩子在学习中的问题,都得家长来解决。心情上是很难得到调控的,尤其是遇到讲了好几遍都不会,孩子学习不专心,检查了几遍还是错一大堆的学习问题,不少家长都要崩溃。学习上不能沉下心来,我们每天在一个焦虑紧张的学习环境里,家长也没办法帮助孩子辅导好学习。面对这样的问题,有还能控制好情绪的家长,继续讲题,都是因为做到了,在学习之前,先复习,再讲题,掌握辅导的技巧,大人和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轻松。
不爱表达的孩子可能是缺乏自信,他怕自己在别人面前丢脸。所以我们尽量让孩子在他特别突出的方面表现!多跟孩子说话,让孩子对语言保持一定的敏感性,要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来说,不要脱离孩子的知识范围,孩子才能把话“说”出来。
10岁孩子不会表达怎么办?
1、主动告诉孩子一切问题
孩子在这阶段好像成了一个“勤学好问”的人,他常常不断地提问,不断地讲述,仿佛想了解大千世界里的一切问题。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能嫌孩子烦而随便打断、斥责、搪塞孩子,而应耐心地回答,认真地对待孩子的发问。
2、父母与孩子主动交谈
父母要主动告诉孩子周围的一切。世界在孩子的眼里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孩子都要接触到新鲜的事物,当他在体验这种全新的感受时,家长要在旁边充当“解说员”。跟孩子谈他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事情,也可以说说你的生活感受和经历。
导致一个孩子不会与人沟通的原因有很多。所谓对症下药,父母应该找到孩子沉默寡言背后的真正原因所在。不会与人沟通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必然处于劣势,且不擅长融入集体,给人以孤僻、难以接触的感觉。心理上也会更加敏感多虑。
孩子不会与人沟通怎么办?
1、让孩子做沟通的“主导者”。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成为了主导者,但是应该让孩子作为沟通的主导者,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发散思维,发现更多的思维亮点,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2、拓展孩子的视野。
让孩子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同龄的孩子之间更有话题。平时可以给他多看一些书,让孩子多学习一些词汇,帮助他提高语言能力。家长多带孩子散步,孩子不会感觉沉闷,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故事,令孩子记忆深刻的故事,孩子会更愿意分享给其他人。
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有些题不会做的情况。这时候家长的处理方式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既不能直接看答案,让孩子养成惰性习惯;又不能置之不理,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这时候到底该怎么做,才是最佳的处理方式?
孩子不会的题家长也不会怎么办?
1、让孩子把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一个家长什么都会,不一定对小孩好,你讲给他听,他只是被动的接受,这一点有老师就够了,你要做的,是让小孩输出,什么意思?就是让他自己讲出来,讲给你听,这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锻炼你小孩的表达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在讲的过程,你小孩自己会发现很多问题。
2、家长及时回应,坦诚告知孩子结果。
家长的及时回应,应该是坦诚地告诉孩子,首先应该说,不会写的题很正常,你可以先自己想一想。家长如果看过孩子的作业,也看不懂,那么就诚实地告诉孩子,对不起,家长也不会。遇到学习问题很正常,告诉孩子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和结果更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