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
早教是指父母在理解并尊重宝宝的个体开展,抓住宝宝生理和心理开展的敏感期,给予宝宝相应的协助,让宝宝各项才能正向开展。很多时候儿童学习语言的时间不一样,只要孩子没有什么问题,父母不要担心儿童,说话晚与儿童的性格和周围环境都有一些关系。
一岁半的孩子怎么教育:
1. 认知能力培养
一岁半的时候正好是宝宝认知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家长最好及时准备好颜色鲜艳的卡片,或者是形状各异的积木,让宝宝在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学会对颜色的辨认,也学会对形状的辨认。
2. 个性培养
宝宝一岁半的时候正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应该适当的培养宝宝的个性,让宝宝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宝宝这个时候是认知模糊期,还不懂得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有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引导,让宝宝建立起对错的概念,知道哪些事情是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3. 习惯的培养
一岁半的宝宝正是积极探索世界的时候,是习惯养成的时候,一定要给宝宝培养出一些好的习惯,比如自己玩耍的玩具,一定要及时的收纳,比如宝宝需要早晚刷牙等等。
4. 社交能力培养
这个时候的宝宝正在呀呀学语,家长需要带着宝宝及时的到户外去玩耍,与同龄的孩子去玩耍,让宝宝在玩耍之中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
5、记忆力的训练
实物记忆:让小儿回忆起不在眼前的实物,可给孩子一件玩具,让他注视您将玩具放到盒中,盖上盖子,让他说出盒中玩具的名称。
词汇记忆:成人在讲述孩子较熟悉的故事,或教小儿念他熟悉的儿歌,或唱他熟悉的歌时,有意识地停顿下来让孩子补充,由简到难,开始让孩子续上单字,以后可逐渐让孩子续上一个词、一句话这既可促进记忆力的提高,还可发展小儿的语言能力。
6、动作能力的训练
通过游戏、手工、鼓励小儿做力所能及的事,促进手动作的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适合的游戏有玩积木、模仿画画、穿珠子等。
扶栏上、下楼梯:训练小儿学习上、下楼梯。训练上下楼梯时,开始选择的楼梯不要太多层,以便于孩子能够较顺利地上完楼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7、言语能力的训练
幼儿在1岁半后,言语发展会突飞猛进,他们不仅重复成人说的言语,而且想要自己说出周围东西的名称。语言来源于生活,家长应常带小儿到户外、公园去玩,鼓励他与人交往,并引导小儿仔细观察遇到的事物,告诉小儿他遇到事物的名称和特点。
回家后,要他回忆在外面接触的人,看到的东西,并尽量帮他用较完整的话叙述出来。这样,不但丰富了他的语言词汇,而且巩固了记忆,增长了知识。
8、观察能力的训练
训练上下、里外、前后方位意识:如游戏时说:"球在椅子上、椅子下"、"球在箱子里、在箱子外面"等等。
辨别多少:如分糖果给家人,看看分的是否一样多,放桌上比比看谁多谁少。也可以用专门的图画,训练孩子认识多少。
一岁半的宝宝发育标准:
1、运动发育指标:能够独立行走
老话常说: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虽然医学上没有明确表示这是孩子正常的大动作发育规律,但也是老辈们总结下来的,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周岁的时候,宝宝学会走路了,但一般都是踉踉跄跄,不稳定,而通过半年的练习,宝宝就能走得很稳固了,可以独立行走。
如果宝宝到了一岁半还不能独立行走,需要宝妈扶着才敢慢慢的走,就需要注意是不是宝宝的运动发育迟缓了,要及时的找医生诊断,免得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2、语言发育指标:能够灵活运用叠词
对于一岁半的孩子,已经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虽然有限,但是叠词是可以很灵活的运用了,比如“爸爸抱抱”、“喝水水”等简单的话都能轻松的说出来。
但是如果你家宝宝一岁半的时候还不会使用叠词,或者话都很少说,别认为是“贵人语迟”,可能是宝宝语言发育迟缓了,父母要多和孩子多说,给予孩子刺激让孩子说话,总之一定要让孩子开口说话,越不说话情况越严重。
3、生理发育指标:长出12颗乳牙
宝宝4-7个月的时候,会开始萌芽,等到了两岁半也就是30个月的时候,会长齐20颗乳牙。不过有的宝宝出牙相对较晚,可能会超出30个月,但一般情况下也会在3岁之内长齐乳牙。
而在宝宝一岁半的时候,正常的指标是长出12颗乳牙,宝妈们可以查一查,如果没有长齐说明宝宝可能缺钙或者缺少其他微量元素了,这时候就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测,如果真的缺少微量元素,要注意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并且给宝宝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有利于牙齿的生长。
4、智力发育指标:能够耐心的看绘本
宝宝到了一岁半,基本上就可以耐心的看一些绘本了,这说明孩子的智力发育是达标的,因为绘本基本上都是图画,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孩子没有耐心看绘本,则说明孩子的智力发育迟缓了。
孩子没有耐心看绘本,一方面是智力发育迟缓,耐力和注意力比较差,另一方面则是缺少父母的陪伴,自己一个人看着很难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最好的办法是父母陪伴孩子一起看绘本,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耐性,慢慢的孩子的智力发育也就赶上了。
一岁半孩子的启蒙教育:
1、艺术熏陶
宝宝在艺术方面有音乐和绘画方面的天赋,目前以潜移默化的熏陶为主。为了开发宝宝的音乐天赋,在宝宝吃饭、游戏、睡觉前会让宝宝听听轻音乐,每天大概听1小时左右,要分几次进行。为了开发宝宝的绘画天赋,注意让宝宝认识各种色彩,并在空间感形成的关键期里,注意培养宝宝的空间感。现在宝宝会涂鸦了,给她准备了一个涂鸦版和不同颜色的彩笔,让她随意乱画。
2、照镜子
在宝宝年幼的时候,不妨通过照镜子来让宝宝初步地认识“我自己”。宝宝对着镜子,起初他会以为镜子里面的是另一个可爱的小朋友,宝宝非常开心地对着“他”摆手或者微笑。但逐渐他会发现自己拍拍手时,“他”也拍拍手,怎么“他”和自己的动作会一摸一样呢?妈妈不妨跟宝宝指认说:“这就是宝宝你自己哦!”
3、上街买菜
目的:认识更多物名,听懂人们对话。
前提:已经学过几种食品蔬菜名称。
方法:大人常常推着童车带孩子去附近买东西,孩子也很愿意跟随大人上街买菜。有些大人始终让孩子坐在车上,买来的东西也和孩子一起放在小车上推着回家。孩子看不清楚外面发生的事,甚至在童车内睡着了。这就让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大人应该将孩子抱起来或牵着孩子,让他看看蔬菜,听着母亲讨价还价说话。孩子也可以抱着母亲买来的东西放人车内,让孩子参与买东西的活动。在回家的路上可以念着买来物品的名称,孩子通过参与就可以学到新名称,看到新鲜事物,开扩眼界。
教育是双向,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影响很大,影响着孩子将来的性格特性。好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成长得更快更好,反之,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古代怎么教育孩子?
《周易》云:“蒙以养正,圣功也。”对蒙昧无知的小孩子进行教育,首先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若能如此便是立了一件大功。蒙昧无知的小孩子,还不能分辨善恶,在发蒙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小孩子学习知识,也要藉此让小孩子能够区分善恶并能从善拒恶。幼年养成的道德情感,将成为一种习惯,对成年之后的人生历程起到关键的作用。
因此,古人十分重视对小孩子的教育,对于教育的内容要精心选择。孔子可谓这方面的典范。《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孔子的儿子孔鲤从庭院中快步走过,被父亲叫住,父亲问他学了《诗》吗,“不学《诗》,无以言”。孔鲤于是去学《诗》。又过了几天,孔鲤又被父亲叫住,父亲问他学了《礼》吗,“不学《礼》,无以立。”孔鲤于是又去学《礼》。我们常说的“诗礼传家”便是源于此。
孔子有一回还说过学《诗》具有很多好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所谓“兴观群怨”,后来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有自己的解释:“感发志意”谓之兴,读《诗》能激发我们对美好的意绪与志趣;“考见得失”谓之观,读《诗》能使我们得知民意并藉此知道政事之得失;“和而不流”谓之群,读《诗》能使我们如君子一样仁和友善,但又不像小人一样同流合污;“怨而不怒”谓之怨,读《诗》教会我们在批评社会的不公正时恰到好处,避免情绪激烈。
以诗礼教育小孩子是古人的一项悠久的传统,到明代大儒王阳明这里,他发现当时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而改教小孩子只背诵美文佳句。王阳明批判这种教法失去了“古人立教之意”。他认为“古之教者,教以人伦”,教育小孩子具有正确的道德观,比教育小孩子为了应付科举考试的八股文而背诵美文佳句更有意义。为此,王阳明开出了一个“栽培涵养之方”——“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养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不能沿袭老一辈的教育方式,也不能想当然地随意教育,而是要学习科学的养育方法,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特点,这样才能让孩子成长为独立、成熟、高情商的人!
关于怎么教育孩子的书?
一、《家长的革命》
在家长必读的10本书中这本《家长的革命》是知名教育家崔宇的代表作,整本书中精选了不少的案例,用比较轻松幽默的词语到处了家庭教育中的困境,值得深深体会一番。
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被誉为是我国家庭教育类书籍中里程碑式的代表作,书中没有那些专业性很强的理论,只有那些能让人读懂的思想,反复告诫家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岁孩子的早教非常关键,关系着孩子的大脑和心理发育,同时,这时期孩子的语言也正在发育。这时候的孩子是非常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的,父母也有必要学习一些早教方法。这里就总结了一些三岁孩子的早教方法,父母可以学习一下。
三岁孩子怎么教育
在教育三岁孩子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发展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安全的情况下,要让儿童和更多的人相接触,在接触中练习交往,其中有成人也有年龄不同的儿童,让幼儿知道在各种环境和场合中和人怎么交往。如带他到朋友或邻居家作客的时候,要有礼貌的问候主人,不要乱翻人家的东西,要拿东西玩的时候,一定要先征求主人家的同意才可以拿。当然也可以邀请儿童的朋友到家里来玩。
在教育三岁孩子的时候,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三岁的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了,能够掌握各种大的动作和一些精细的动作,所以生活处理能力的练习要在此时抓紧培养。培养过程中,家长要放手让儿童练习,开始不要怕儿童做不好,不要怕太费时间,要有耐心,要让儿童在独立做的过程中学会。
其实,对于三岁的宝宝来说,基本就处在一个学习和模仿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宝宝并不具备分辨的意识,他们更擅长跟周边的人学习。家长要积极对宝宝进行引导。这个阶段的宝宝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很容易纠正说脏话的坏习惯。
三岁孩子说脏话怎么教育?
第一、认识到孩子说脏话并不是在学坏
面对说脏话的孩子,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在学坏,其实,孩子讲这些话时也许并不知道它的含义,只是模仿别人,看着别人说的高兴或不高兴,他就学着说,觉得好玩,而不管别人反应好坏。所以这个时候不要着急批评,指责孩子,批评指责不但起不到引导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
第二、教会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多使用一些情绪词,帮孩子逐步地认知到自己的情绪,通过看绘本,父母引导等方式,让孩子学会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一生受益,让家庭更加和谐幸福。三岁的孩子已经拥有了基本的听说能力,表达上也非常活跃,这种启蒙时的自主意识初步形成。因此在这一阶段,家长的教育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岁的孩子怎么教育?
一、父母的爱无可替代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在最初的时光中,最为依赖的就是父母家长。因为这也是生命的本能求生欲,如果没有父母的照顾是无法存活的。所以对于婴幼儿,都是依靠感官来建立信任依赖、识别事物,比如各种声音、气味、触摸的感觉等。所以这时的家长,即使在忙也最好能亲子照料孩子,不要完全依托老人去带。包括喂奶、喂饭、睡觉,尽量是父母贴身陪伴。要知道,这种最初的爱和关心才是孩子产生情感的源头。
二、更为需要的陪伴
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不少家长都让老人带孩子,或送到托育中心。但请勿在忙碌中漏掉这宝贵的陪伴期。因为三岁左右的孩子,更加需要一种安全感、一种稚嫩心灵可以抚慰的港湾。而这个最为让孩子信赖的对象就是家长父母。他们不需要花里胡哨的穿着或美味佳肴,从孩子的内心中,渴望的每时每刻的陪伴、无微不至的母爱父爱。所以有的家长为什么在照顾宝宝阶段,请假好几年或离职专门带孩子,就可以理解了。
给大家几本关于亲子教育的书籍,这些书籍既有国内外前沿家庭教育理念,也有可操作的实践方法,各位爸爸妈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孩子的特点,有选择地深入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
怎么教育孩子的书籍有哪些?
《接纳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这是一本从心理学角度阐释孩子和我们的关系的书。我们总是看见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其实大多数都是我们自己身上的问题,我们因为不能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所以对孩子要求过高,甚至严苛。孩子是我们的老师,让我们正视自己的问题,让我们察觉自己,从而完善自己。
《童年的秘密》
蒙台利梭女士的作品,因为还没有通读,不好冒昧写评价,但是这也是一本很好的书,看着她的理念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就能知道了。儿童教育是一门大学问,我们究其一生都是为了让我们孩子健康快乐的生活,可是因为不得法而与我们的目标越行越远。希望家长、老师都能多多看看相关的书籍,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像《自卑与自尊》这样的书也是可以的,它可以让我们知道每个人性格行程的原因,进而更好地了解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