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
有些孩子之所以好动,专注力太差,主要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家长总觉得孩子年纪还小,好动一点也正常,等孩子上学后,才发现这种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带来了多大影响。因此,还是需要家长从教育方法下手。
孩子小动作多不够专注怎么办?
1、和孩子有效沟通,不要批评。
家长不要一听到老师说,孩子在课堂上好动坐不住,就开始批评孩子,可以跟孩子沟通他今天做的事情。比如,询问孩子今天上课怎么样?学到哪些知识?老师有没有提问?有没有交什么小朋友等。而不是去问孩子,今天的表现怎么样?回答问题怎么样?有没有答对或者答错?今天老师有没有表扬等一些结果性的问题。
2、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为了减少孩子的好动,父母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学会在安静的环境中做事。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画画、阅读、运动等。一开始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再逐渐加长时间。
3、帮孩子建立规则感。
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孩子规则感较弱,上课时就容易出现异常的举动,但如果家长帮孩子建立了较强的规则感,孩子就能明白上课时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是不对的,从而逐渐约束自己的行为。
孩子小动作多不够专注的原因:
1、环境干扰。周围环境的干扰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孩子在写作业时,电视机在播放,就是环境对孩子的干扰,另外孩子在专心时,家长与孩子聊天和频繁进去房间也是对孩子的干扰。
2、有的孩子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无心上学,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因而,缺乏学习动力,那自然也就不会自觉地学习。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也就很自然了。
3、现在的孩子接触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受到的诱惑也就越大。对于部分孩子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手机或者平板。这会让他们在晚上的时候,熬夜偷偷看电视。就逐渐变成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上课没精神,学得全忘光。
孩子小动作多不够专注的影响:
1、抗干扰能力弱,做事情不专一,容易分心。
有些孩子抗干扰能力比较差,有时候孩子本身的自控能力很好,但是,只要身旁的人说话,或者是活动就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这也就是导致孩子无法集中注意的一个外在因素,学校是一个大集体,孩子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抗干扰能力,那么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心理素质才会提高。
2、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
一个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在上课的时候没有办法认真听老师讲课,最明显的就是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一直上不去,学习差。
3、没有注意力就没有专注力,成为问题孩子的几率大。
孩子长期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会造成感觉统合失调,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惹事生非,甚至成为打架、逃学、早恋等问题孩子。
活泼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很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专注力的保护。对孩子来说,未来的学习生涯,都需要专注力给予其强有力的辅助。专注力好的孩子,在学习时能够更高效地吸收课程内容;专注力差的孩子,则经常因分心好动等问题错过课堂知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站在学习的角度上,孩子专注力不够,都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作为家长,要十分有耐心的去引导和鼓励孩子。
孩子不够专注怎么办?
1、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很多孩子都能在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上玩一整天,喜欢绘画的孩子可以专心致志的坐在书桌前画两三个小时,这都是因为兴趣产生的魔力。而且也只有兴趣能够让孩子体会到,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事物上所带来的快乐。对于孩子来说,能够集中注意力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面,时间不仅过得快,而且还非常充足。
2、不要替孩子贴标签
即便你家孩子的专注力不强,比如大家都坐定位置准备用餐了,他才姗姗来迟,那也不要对孩子说出负面的话语来。对他们来说,这就等于贴了一张负面标签在自己身上,那样只会让孩子否定自我,而且也会造成孩子对家长的反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右脑专注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孩子更加专心学习,学习中最大“敌人”便是注意力的分散。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也许会对诸多的事物感兴趣,这样很难专注于某事,浮光掠影,结果就会半途而废。
右脑开发怎么训练孩子专注力:
1、帮孩子学会“听”
平时尽量给孩子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避免打扰孩子的专注力,有事要跟孩子说时,记得和他面对面,请他看着你的眼睛,告诉他现在要做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必要时可以请他重复你说的话,确保他听到并且明白你的话。
2、帮孩子学会“看”
在确定孩子接收到指令后,你可以进一步把要做的事情做给他看。有的小朋友吃饭喜欢边吃边玩,简单制止效果并不好。而如果每次提醒,都贴近孩子的脸,请他看着你的眼睛,告诉他要一手扶着碗,一手握住勺子,把食物送进嘴里,并做出正确示范。帮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正确行为上。这样重复几次后,他吃饭比以前专心多了。
很多家长起初都不关注孩子爱跑神、分心的小毛病,觉得是孩子贪玩的天性,比较好动。等孩子长大后,这些坏习惯也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家长才开始重视起来。尤其是有些孩子,课堂习惯非常差,连学习时间都把握不住,自然难以取得好成绩。
初中孩子上课走神不专注怎么办?
第一、宽容的对待孩子的注意力分散。
不要过多的责骂和提醒孩子“注意力要集中”“不要开小差”,过多的责骂和提醒反而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父母要保持乐观友好的态度,不要动不动就责骂孩子,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诸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都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沮丧的情绪,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第二、从细节着手要求。
一个上课经常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生活中往往也有很多不良习惯,比如很多家长会过多替孩子包办,所有事情都帮孩子收拾准备好,导致孩子没有自主自理的能力,自己主动处理事情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要从生活习惯的细节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漏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总是在写作业、考试中漏题,让我们觉得很恼火。明明清清楚楚的一道大题,楞是看不到,妥妥地交了白卷。家长们觉得不是不会,竟然是没看见或者忘记了,太让人窝火了。那家长该怎么办呢?
孩子考试粗心漏做题怎么办?
1、错误收集法
将孩子每次作业、考试因马虎做错的题都记录在案,有针对性地分析孩子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让孩子懂得粗心是一种糟糕的习惯。这有利于孩子认识和改正错误,这也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2、学会反向演算
比如说孩子做一道除法题,可以用乘法题来演算,这样就不会让自己的思维局限在里面,因为毕竟孩子算过那道题,如果有细微之处出现错误,自己不觉察,可能演算的时候还是依照思维定式,继续错误。而反向的运算法,就会让孩子重新思考一遍这个题目,自然也就上了双保险一样了。
马虎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为孩子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扰,在孩子长大以后,马虎也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工作。许多家长不重视这个问题,觉得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等孩子真的因为这个小毛病铸成大错时,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怎么办?
第一、培养细心的好习惯。
不管是考试或平时的练习,都应该有意识地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做事讲究条理,做完之后要认真核对、验算、检查。如果长期这样,就会“习惯成自然”。
第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因为有了责任心,他自然能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情,避免马虎。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得好了,家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做得不好,应给予批评,让他重新做一次。
很多孩子在平时的做题以及考试当中,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题做错,成绩自然也不好。老师和家长也为孩子感到可惜,毕竟分数可以更高一些,在大考当中,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改正审题马虎的坏习惯呢?
孩子不认真审题老是粗心怎么办?
1、集中注意力
为了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就要学会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工作上。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将,这些做法都会造成对儿童的干扰,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久而久之,儿童便开始毛毛躁躁,养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应该在儿童学习时给他们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2、加强阅读能力培养
好多孩子在做阅读理解和数学应用题时容易理解错题目要表达的意思。因此我们要加强孩子咬文嚼字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