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家庭教育应当特别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健全人格打好基础。良好的习惯,也是一个优秀的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孩子养成良好的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需要家长的共同努力。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不做“低头族”;对孩子想玩手机的诉求,家长也应适度允许。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规则,规定时间和周期,让孩子遵守约定去执行。有些家庭每周会陪孩子一起玩一次电脑游戏,因为是一起玩,孩子并不会过分沉迷于游戏本身,而是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过程。重要的是孩子自身态度要端正,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2、勤于思考,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
成功的人往往善于思考和总结,他们能够将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感”积累下来,沉淀为思想的深度,在学习、工作中随时迁移,为自己所用,这就是记录的意义所在。俗话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孩子正处在想象力丰富的年龄,有极其丰富的想法和创意值得记录下来,积累多了,将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3、保持乐观良好的生活态度
孩子不喜欢听他们不能做什么,并告诉他们,可以做些什么。应该做什么,同时对生活保持乐观和积极态度,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与孩子对话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如每个人都喜欢因工作学习努力出色,而受到称赞。庆祝家庭成员的成功,并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4、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设置不同的目标和约束
孩子年龄比较小的时候,设置一些短期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并给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目标更新。年龄比较大的孩子,可以设置一些长期的比较模糊的目标,同时给一些具体的要求和约束,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也可以帮助孩子进行目标的拆解和分步骤实现,同时有些基本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
5、鼓励孩子培养一种喜欢的体育活动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让孩子尝试不同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真正地喜欢做,而且能够坚持下来。一般说来,如果孩子喜欢做的事情,一定会很好地坚持下来。可以通过这些体育活动锻炼孩子的身体,同时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之外,能够调节自己。同时通过体育活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韧性。
6、自理能力
对孩子们来讲,拥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会让他们以后生活的更好,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宝爸宝妈要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这样不仅在开学后能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而且还能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自主。
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的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以身作则,给孩子作出榜样
我们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优良的品德,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这都会给孩子以深远的影响。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孩子。不想让孩子对着手机ipad,家长就不要时刻拿着手机不放。家长待人礼貌,温和有礼,孩子都是会学的。
2、父母要学会放手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对待孩子的生活起居,坚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独立吃饭,别管他会折腾得多乱,坚持不喂,饿了就吃了。独立穿脱衣服,鞋袜之类的,鼓励他,穿错了不怕,可以教他。
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一个孩子来说简直受益终生,所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从小开始的,经过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以及受到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才形成的,在培养孩子习惯的同时,要特别注重第一次。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在培养孩子习惯的同时,要特别注重第一次。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不仅如此,如果某些好习惯已经养成了,父母就不要轻易允诺孩子做改变习惯的事情。一旦有了例外,已经养成的好习惯也有可能被很快丢掉,而不良习惯则迅速形成。
2、习惯培养要按层次进行。我们常说做事情要按步骤进行,习惯培养同样如此。也就是说,父母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操之过急。如果太过急躁,反而可能会“欲速则不达”。
3、充分尊重儿童的权利,让他们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并主动学会与成年人的合作,这应当成为习惯教育的第一原则。当然,成年人的引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只有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能成功。
4、加强监督,及时反馈,开始培养孩子的某一习惯时,父母应当加强对孩子该行为的监督。当孩子作出与要求相符合的行为时,应该给予及时反馈以达到强化行为的目的。例如,当孩子决心早起不赖床,那么当孩子第二天早起了,父母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孩子作出与要求相悖的行为则要给予适当的惩罚。这些,都需要父母做孩子身边的“有心人”,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父母要以平等的身份来与孩子交流沟通且达成共识,获得孩子的认可。其实,孩子到4岁时就已经具备了沟通的能力,这时,父母不妨试着跟孩子平等“谈判”。从一日生活入手跟孩子一起列清单,很明确、很清楚地列出来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应该做到什么程度。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份清单也应是全家人共同遵守的规则,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榜样。
2、尊重长辈是爸妈们希望孩子建立和形成礼仪和礼貌的行为。如果爸妈们还没有教孩子做,那么现在做还不晚,及时地鼓励孩子这样做了。如在讲睡前故事之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和长辈说晚安,并帮助孩子与长辈之前的活动协调。这也是一个帮助你的孩子与他的外租父母或者祖父母之间联系的好方法。
3、越早培养孩子的礼貌的好习惯,越是对孩子有利。好习惯应该从孩子还不会说话开始。鼓励他在恰当的时候或者场合使用“谢谢你,欢迎和对不起”等短语。你也可以举出你的孩子可能认识的,有礼貌的孩子的例子来进行引导。但要,千万确保不要过分赞美,更不要和孩子进行比较。
4、其实,孩子的好习惯往往是在生活实践当中习得来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不妨试着与孩子“划清界限”。明确哪些权利是孩子的,孩子能做的事,父母尽量不要伸手,让孩子独立完成。无须“包办”或替代过多,这样孩子就会慢慢知道“我要做什么”“我怎么做”。
人常说:好习惯不嫌其多,好习惯受益终生,这都是强调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养成学习好习惯,既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好办法,全靠广大家长、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也是因人而异的。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坚持不懈、严格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从孩子的按时休息起床、穿衣洗脸、喝水吃饭等日常小事做起,坚持不包办代替、不迁就、不马虎,虽然好像是在固定时间里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但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就可以慢慢地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的自理自自立自强能力,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2、家校配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要包括预习复习课本、按时完成作业、严格遵守时间、总结经验改正错误、经常阅读等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
让孩子和大人都按照原先制定的规则,来进行日常生活事情的处理。有了明确的规则,特别对孩子来说,特别容易有目标感和标准,从而容易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何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 自省的习惯
每个人都需要自省。通过自省,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改进,就会不断进步,日臻完善。告诉孩子,犯错不要紧,但是不要重复犯错。要求孩子有错必改的关键是培养孩子自省的习惯,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2. 敢于怀疑的习惯
世上没有十拿九稳的成功之路,动态的人生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各种因素往往变幻莫测,难以捉摸。所以,要想成功就非得有敢于尝试的勇气不可。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冒险精神是最罕见的资源。鼓励孩子尝试,也鼓励孩子怀疑,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培养孩子勇敢自信、敢于担当、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也会让孩子收益,家长更放心。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的习惯
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课后复习的习惯
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