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
在家庭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青春期时,都存在一种恐惧心理,觉得叛逆期的孩子不可理喻,根本管不住。其实,如果家长能对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孩子的成长。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什么样的表现?
1、孩子开始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
青春期的孩子,会特别在意美、丑,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如果别人表现出来对自己不友好或者是对自己作负面评价,他们就会特别易怒,可能会动手打人,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变强,内心的虚荣心在作祟。
2、情感波动大。
青春期孩子的情感非常容易被外界影响,他们的情感状态变化非常大,很容易被友谊、爱情、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影响。
3、开始萌发关于性的认知。
大家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各个方面都会迅速发展,尤其是生理器官方面,男孩、女孩都开始萌发关于性的认知;而且会开始有早恋的倾向。对于这个变化,需要父母格外留心,不要让他们做出有违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事情。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
1、尊重孩子。
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思想更加独立,不再依附于家长,以家长为中心,他们希望父母把自己当做大人看待,希望父母能够给予一定的自由和权力去做想做的事。其基础的一点就是学会尊重孩子,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
2、给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
给予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包括生活上的独立房间,也包括心理上的独立决定权。父母对于孩子的独立,给予的支持越大,孩子出现叛逆的可能性就越小。
3、孩子愿意说,是对父母的信任。
当青春期来临,孩子开始不那么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一切,这时候,如果孩子还愿意与你说说他经历的事情,无论是好事坏事,父母都要意识到,这是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孩子在这样一次次的倾诉中得到一种“对父母讲出来是否会舒服一些”的经验,如果孩子的感受不好,他们下次就不会选择说出来。
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原因:
1、青春期心理特点导致。
青春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渐增强,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不喜欢大人把他们当做小孩,因此会显得比较叛逆。
2、教育因素。
家长或者老师教育的形式、方法、地点不恰当,伤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导致青春期的孩子产生极大的反感和不信任,从而产生叛逆心理。
3、社会因素。
媒体不恰当的引导也会导致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比如一些视频或者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这样就会让孩子十分欣赏这个叛逆的形象,从而出现叛逆行为。
青春期叛逆每个人都经历过,只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发生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男孩子比女孩子较为严重一些,遇到叛逆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态度,管教的方式也要改变。
青春叛逆期是什么时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将人的青春期定格在13岁到19岁这个区间。但是因为男女之间的身体差异以及每个人之间的身体差异,所以每个人具体的青春期是有所不同的,可能会存在2~5岁的个体差异。并且往往女性的青春期会比男性提前两年左右开始,结束时间也会比男性的青春期提前两年。
孩子青春叛逆期的表现:
一:否定性
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学校制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无端否定。
提及美好的青春期,就不免会想到叛逆。叛逆和青春期分不开,几乎是青春期的代名词。父母提及自己的孩子时,总是离不开“叛逆”两字。青春期的少年们与父母的争斗变得激烈起来,吵架更加频繁,双方互相埋怨,伤害了亲情。
青春叛逆期什么时候结束?
1,每个青少年的叛逆期都有所不同,有的人可能经历的叛逆期更加长一些,一般将青少年12岁到18岁叛逆期称之为“青春叛逆期”,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里生理发育特点。
2,一般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由于正处于心里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思的日渐增强,迫切地希望可以摆脱家长的监护,不希望父母再把他们当做小孩子一样看待,有的青少年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逆反情绪。
3,一般14岁左右是青少年青春叛逆期行为的高峰年龄段。男孩多于女孩;在此阶段,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下降,和父母,老师的关系也是非常的不好。
4,孩子在青春叛逆期会逐渐形成自己世界观,个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孩子想独立,但是心智尚不成熟、受教育水平不高,所以又不能完全独立,容易有逆反心理,产生偏激性,甚至排斥家长和老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的父母就已经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就容易叛逆,青春期等于叛逆期。我们总是把孩子的青春期和叛逆期混为一谈,觉得孩子到了青春期才会出现叛逆的情况,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孩子的青春期是什么?孩子的叛逆期又是什么呢?
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青春期不仅身高、体重增长迅猛,而且身体内部也有质的改变。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也是从童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
什么是叛逆期?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也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产生,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的父母就已经默认了这样的观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就容易叛逆,青春期就等于叛逆期。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叛逆期和青春期真的一样吗?其实不然,这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青春期和叛逆期有什么区别?
青春期和叛逆期不一样。在青春期阶段孩子可能会出现叛逆,但是处于叛逆期阶段的孩子不一定处在青春期。因此青春期和叛逆期存在一些交叉性,但是有一定的区别。
青春期指从儿童发展到成人阶段的一个过渡时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认为10-20岁。
在青春期阶段,身体以及心理会不断的进行发展和转变,该阶段是人身心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时期,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同伴教育等方式来有效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叛逆期是指幼儿逐渐长大,对围环境和事物,由好奇产生疑问,由质疑到大胆尝试,这种探求是非对错的精神,往往是自主自觉,而又懵懂迷茫的。好奇心越重,质疑越多,就会出现不听家长,教师的说教,而我行我素的任性。在成人眼里他们就是叛逆。这种叛逆行为和思维会随着年龄和环境变化,逐渐减少,但不会消失。
男孩子的青春期和叛逆期分别是什么时候?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也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男孩子的青春期和叛逆期分别是什么时候?
根据我国的国情,目前一般认定的青春期年龄往往大都起始于十一、二岁左右,到十七、八岁的时候就结束了,相当于整个中学阶段。甚至在小学高年级时期就开始了。
而孩子的叛逆期却不同,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三个不同阶段的叛逆期。而且孩子在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
一是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二是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三是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做为一名优秀智慧的父母,只有认清青春期与叛逆期不同的起止时间与发展规律,分清青春期与叛逆期的界限与不同,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健康平安度过青春期。
当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即将进入青春叛逆期的时候,很多父母对于孩子青春叛逆期不知道怎么处理,想要很好的解决孩子青春叛逆期就需要了解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特征,了解清楚以后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一点点的解决,不会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
孩子青春叛逆期的表现
1、产生成人感
表现为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及行为等都有了很明显的变化,这时候的孩子比较渴望社会、学校、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独立性和依赖性
表现为增加对同伴关系的依赖,和父母之前的情感、行为互动、观点等有了隔离感,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老师的态度上增加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