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4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担当,犯了错误能够主动承担,但是,孩子并不会如我们期望的那样成长,有的孩子会非常倔强,明明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却死活不承认,或者不道歉,“我就不道歉怎么样?”,这个时候有的家长会采取粗暴的处理方式,但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倔强,更加不愿意承认错误。家长这时候的处理方式非常关键。
孩子不认错还特别犟怎么办?
1、教孩子辨别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误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想要让孩子知错就改,那么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事情是对的,什么样事情是错误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就要让孩子学会辨别。
2、家长言传身教。
培养孩子认错的好习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这样认为做错事情了向孩子道歉就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家长的威严。所以为了维护所谓的面子和尊严,即使是爸爸妈妈犯了错误,也坚决不向孩子道歉。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大人们犯错之后,也要向孩子认错,不仅不会失去自己的威严,反而会让孩子更加的敬重家长。而且可以带动孩子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并能增进亲子关系。
3、正向引导。
有些家长喜欢时不时的翻旧账,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醒孩子,不要犯同样的错。其实家长走进了一个教育的误区,这样做的结果会在无意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家长一定要坚持正向引导,不要盯着孩子的小问题。
孩子不认错还特别犟的原因:
1、家长态度强势,导致孩子害怕惩罚:通常来说,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一般都会特别重视,希望立刻帮助孩子纠正错误。此时,也觉得自己的做法没错。可是在孩子看来,家长并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恶狠狠地兴师问罪,导致孩子特别担心,如果自己承认了错误,会遭到家长严厉的惩罚。所以,用不承认错误的方式应对家长的提问。
2、自尊心:这一点很多家长可能会忽略,觉得孩子不需要什么自尊心,太小了什么都不懂。骂完一会就忘了,或者说根本就不往心里去。但其实不是的,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会让孩子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挑战,从而接受不了。最后产生矛盾,越演越烈。
3、谁说家长一定是对的?批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两个人观点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不一定家长就是对的。如果家长错了,或者本身就是个误会,就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排斥心理。面对家长的批评,也就产生了很严重的排斥心理。
孩子不认错还特别犟的影响:
1、首先,不认错还特别犟的孩子可能会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遇到困难,可能会因为与老师或同学意见不合而陷入争吵,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的人际关系受到影响。
2、其次,过于倔强的孩子,迟早会变得叛逆,什么事情都会和父母作对,不听从父母的建议。这些倔强的孩子,他们看起来是一群特别独立的孩子,实则非常的不讲道理,喜欢我行我素,凡事以自己为中心来思考,很少有考虑别人的感受。
3、最后,倔强的孩子让人感到难以管理,难以沟通,影响孩子的学习认知,会影响智力和非智力的发展,因为这样的孩子经常让自己处在一个高危的心理环境中生活,随时都会有冲突因他而起,而最终的受害者是他自己。
孩子犯错误不肯承认,一定要告诉孩子犯错误不可怕,勇敢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才是良好品质的体现,让孩子明白没人是十全十美的,是人都会犯错,这是正常的现象,承认错误并不是丢人的事情,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
孩子不认错怎么办?
1、小孩儿不认错,应该加以引导,进行教育,使孩子逐步明确错在什么地方,从心里真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具体原因分析如下,孩子的教育,是有很深的学问的,作为家长,也应该跟孩子一起学习成长,但是孩子有错误,绝对不能打,容易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
2、孩子做错的事不认错,这是由于孩子本身存在有逆反心理所导致的,可以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与孩子进行心理交流,同时给小孩子讲明做错事只要及时改错,就可以被原谅了。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孩子犯错之后,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鼓励孩子道歉和自我反省,只要让孩子感受到道歉之后,家长真的原谅他,受益几次,孩子就会慢慢明白及时道歉的重要性。
3、善用建设性的话语,其实更能开启孩子的心和沟通的意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有自己认知世界独特的角度和方法。家长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孩子,应该尊重孩子的“自我”,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也应该尊重孩子说“不”的权利和自由。有时候父母认为的“不对”,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也许没有“不对”,我们要有同理心,多多换位思考。
4、孩子犯了错,首先他的情绪肯定低落,他也希望爸爸妈妈能理解他。所以父母首先要足够的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父母先听孩子说,然后孩子才能接受父母对他说。
马虎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为孩子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扰,在孩子长大以后,马虎也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工作。许多家长不重视这个问题,觉得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等孩子真的因为这个小毛病铸成大错时,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怎么办?
第一、培养细心的好习惯。
不管是考试或平时的练习,都应该有意识地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做事讲究条理,做完之后要认真核对、验算、检查。如果长期这样,就会“习惯成自然”。
第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因为有了责任心,他自然能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情,避免马虎。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得好了,家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做得不好,应给予批评,让他重新做一次。
很多孩子在平时的做题以及考试当中,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题做错,成绩自然也不好。老师和家长也为孩子感到可惜,毕竟分数可以更高一些,在大考当中,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改正审题马虎的坏习惯呢?
孩子不认真审题老是粗心怎么办?
1、集中注意力
为了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就要学会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工作上。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将,这些做法都会造成对儿童的干扰,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久而久之,儿童便开始毛毛躁躁,养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应该在儿童学习时给他们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2、加强阅读能力培养
好多孩子在做阅读理解和数学应用题时容易理解错题目要表达的意思。因此我们要加强孩子咬文嚼字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孩子上学不认真听课,首先可以去问一下老师,孩子上课是个什么状态?为什么没有注意听课?了解孩子的真心想法,不要对孩子采取暴力,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是真心关心他,了解他真正的内心想法,找到问题了再想办法去解决。
上课孩子不认真听讲怎么办?
1、孩子上学不认真听课,一定要积极的引导,不要任其这样发展下去。家长可以和老师多沟通,与老师一起共同的纠正孩子的这个不良的行为。需要严厉的时候一定要严厉,但是还是要注意分寸,注意把握一个度,不要过度严厉,否则孩子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2、上课不认真听课,那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看看他是什么情况引起的,如果你晚上给他睡得很晚的话,他睡眠不足也会引起上课不认真听课,反正你一定要问清楚他听不进去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对症下药。这样会对孩子有进步的,但是你千万不要用骂,用急躁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3、教会孩子回答问题要举手的习惯,平时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可通过“举手”的方式建立沟通模式,让孩子养成习惯举手回答问题或者沟通的积极模式。“举手回答问题”实际上也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有的时候和孩子讲话很容易出现“抢话”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心有不满,而“举手回答问题” 恰恰可以缓解这种矛盾,也可以让亲子之间的沟通更规律、更有效率!
4、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孩子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是比较差的,所以要想使幼儿集中注意地学习,就要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事先做好各种准备,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得适当。学习前也不要让孩子玩新颖的玩具或有趣的游戏,使孩子在平静愉快的心情中开始学习。创造一个安宁舒适的环境,是集中孩子注意的必要条件,孩子的学习环境力求单纯固定。有条件的最好能让孩子有一个固定的学习地方,没有条件的学习环境也要力求单纯。孩子在学习时,如果大人走来走去,说这讲那,甚至听广播、看电视,就会严重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孩子学习时,家长也最好坐下来,看点书读点报,或作一些不惹孩子注意的事情。
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源泉,因为正视错误的人将得到错误以外的东西。所以作为家长,在孩子犯错误不承认时,一定要先找出原因,引导孩子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要知道承认错误,才能改正错误,才能不断进步。
孩子错了不认错怎么办?
1、给孩子一个缓和的空间
孩子犯错后,家长不要马上逼孩子认错,给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思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后孩子自觉认错,比家长逼迫认错效果要好得多。孩子犯错后没有认错的态度时,家长可以讲讲小朋友因为主动承认错误得到大家谅解后的故事,用故事从侧面引导孩子主动认错。
2、教育方式要诚恳
有的父母在发现孩子犯错后,往往丢掉了诚恳的态度,用粗暴的语言批评孩子,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影响了亲子关系,而且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变本加厉地找到很多理由进行自我辩解。因此,父母在批评孩子时,态度一定要诚恳,本着重动机、轻后果的原则冷静地处理问题,只有让孩子把话听进去,孩子才会乐于接受。
在学习当中,有些孩子表现为行动过于盲目,缺乏一定的思考的能力,做事总是心神不定,而且缺乏一定的自信,这些现象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最好是能够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学习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坚持,学习当中找到一定的乐趣。
孩子不认真学怎么办?
1、找到原因好好引导
孩子对学习不认真,父母要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为什么会这样,找到原因,慢慢引导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只要孩子有收获,就要好好表扬、激励。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方面来。
2、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培养自信、激励进步
家长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点滴的进步应表示赏识,可以经常询问“学到了什么”;经常夸一夸孩子“你能认真学习,你真棒”;也可以经常提醒孩子“你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经常引导孩子“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家长的鼓励、表扬、支持和引导下,孩子会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