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
孩子做事磨蹭,家长一般都会催促,孩子习惯了家长催促,催不到点不急,反正家长比自己还急切,不会迟到了,形成条件反射了,索性就拖延到底。其实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负责拖延的后果,自主安排时间,自己做主同时担当可能的后果,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更高。
孩子不管做什么事都很磨蹭怎么办?
1、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
生活中,父母对于孩子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大多数父母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对他是无限的包容,什么事都不让他动手,使他产生极强的依赖感。如果父母对孩子从小就十分纵容,会让他觉得自己不做父母也会帮着做,自然能拖就拖。当孩子长大的时候,迫不得已要自己的做的时候,又不能熟练做好。因此,父母要对孩子放手,让他学会独立。
不妨从日常生活进行锻炼,让孩子帮忙打扫卫生,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收拾屋子的时候让他自己收拾玩具。虽然这些父母都可以帮他做好,是举手之劳,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培养独立的好时机。不仅能让他得到锻炼,还能降低他依赖家长的心理。
2、适当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有一定的好胜心产生,这也使得它们身上的竞争感变得更加强烈,如果家长们能够对此给予利用的话,那么相信这更加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身上的做事效率。适当地通过比赛的形式来调动小家伙们的行动积极性,这会更加有助于拖延磨蹭的习惯的改善。
3、让孩子学习会分配时间
家里的孩子爱拖沓,不免有爱催促的父母,看孩子太慢耽误时间,就让他快一点。结果父母的生活节奏乱了,孩子的节奏也乱了。孩子磨蹭,拖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还没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做事情没有规划,还没有重点。家长需要让孩子学会规划时间,把最重要的事情事先完成,然后再完成其他的事情。
也就是说,家长不要一味催促,而是教他分配时间。比如,放学回家要先做作业,作业花费多长时间完成,然后才能去玩多久,在10点之前就要去睡觉等。家长这样合理给孩子规划时间,让他养成好的时间观念,孩子逐渐也就不再拖延了。
4、耐心地鼓励
父母焦急地催促只会让孩子更加紧张,这反而影响到了做事效率,这就很容易导致越催越慢的情况发生。当幼儿身上的技能经验没有得到增长的时候,父母的催促并不能够起到积极又明显的效果。
相比较而言,家长耐心地鼓励更加能够让孩子对于完成任务充满信心,更加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正向的刺激反馈。
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
1、孩子的逆反心理。
有的父母说话特别爱唠叨,有时为了显示事情的重要,一定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要知道一件事情,如果说得多了,反而在孩子心中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父母不停地催促,只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被支配、被拉扯。可是他又不敢反抗父母,只好采取磨蹭拖延进行反抗。父母越唠叨,孩子越逆反。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超限效应”。
2、父母的事事包办。
没错,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看到孩子吃饭慢,就急着自己去喂;看到孩子卡倒了,赶紧跑过去扶他起来;上幼儿园怕迟到,就忙着帮孩子穿衣服……
结果孩子事事都习惯了等父母来帮忙,从小养成了散漫和依赖的心理,做事情也变得越来越磨蹭和拖延。
3、孩子对做的事情不感兴趣。
孩子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会主动去做,并做得很快。对于不感兴趣却又被父母逼着去做的事情,就会动作慢吞吞的,磨蹭拖延。
比如他不喜欢刷牙,就会一边玩一边刷,甚至在刷牙的时间玩别的东西;他不喜欢吃的东西,就会放在嘴巴里咀嚼得没完没了,就是不咽下去。
很多父母为孩子的拖拉磨蹭发愁,每天都要催孩子,起床要催、上学要催、吃饭要催、写作业还要催,可以说父母一天不用干别的了,光催促孩子了。孩子做什么事都磨蹭怎么办?
孩子做什么事都磨蹭怎么办?
第一、强化孩子时间观念
一个孩子的时间观念差,才会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做事喜欢拖延。他们平时学习上做作业慢,生活中做其它事情也喜欢拖拉,慢慢悠悠的。因此,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帮助孩子强化时间观念,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规定时间完成。而这些事情必须在生活和学习中方方面面都要有所体现,包括吃饭、学习,哪怕是洗澡,也都有提醒孩子,要在规定时间完成。
第二、分条列项,大事化小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列一个清单,把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或把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分步骤,引导孩子一条一条做。这样,孩子不仅有成就感,还能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很多家长都觉得磨蹭是小毛病,发现孩子做事拖拉时也不以为然,口头上催促两句。孩子可能一次两次会改,三次四次就会把父母的话当做耳旁风,日后在考试、升学甚至于进入社会后,做事都磨蹭拖拉,效率极低,自然不会赢得他人青睐。
孩子磨蹭怎么办有什么方法?
第一:培养时间观念,制订作息时间,用行动代替语言。
作为家长,需从小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给孩子订立作息时间,用行动代替我们的语言,陪孩子一起执行作息时间。
第二:迟到挨批评刺激法,让孩子承担“后果”。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让孩子迟到几回,让孩子挨几回老师的批评,让孩子承担“后果,”也未尝不可,这会让孩子更加懂得准时的重要性。
有些孩子不仅在学习上总是分心、不认真,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因为不够用心而效率低下,这让父母非常头疼。这部分孩子往往拖延行为非常严重,且三心二意,容易放弃,是很难获得成功的。而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父母的教育。
孩子做什么都不认真不用心怎么办?
1、认真对待过程。
在孩子还没有形成认真意识时,一定要对行为的每个步骤认真的对待,有些时候大人由于行为惯性会觉得做一件事没有理由,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那可能就是他们第一次做,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提出疑问,家长就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要敷衍了事,更不能不做任何解释。认真其实就是一种科学精神,一种不停发问的精神。
2、培养孩子远大的志向。
鼓励孩子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让孩子有追求、有抱负,这样才能在学习上有目标,有动力,从而帮助自己克服懒散、不认真的习惯,养成终身受益的好品质。
孩子在成长中,因为性格上还没有成熟,很多孩子都是三心二意,缺乏耐心,结果做什么事情都难以坚持,半途而废。想要让孩子集中精力的做成一件事情,家长就要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毅力,学会坚持。
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耐心怎么办?
1、树立目标
即使是大人在重复做一件事情时也会觉得枯燥无味,更何况是不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的孩子,所以家长们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可以达到的目标,向目标靠近的过程时,即使做的很枯燥的事情,孩子也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2、给孩子设置障碍
如果孩子没有耐心的话,我们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些障碍,比如说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搭积木,搭积木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游戏,如果操之过急,积木就会倒塌,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孩子耐心的去搭积木,如果他太过急躁的话,积木就会搭不好,还得重新再搭一次,给孩子一点教训,孩子就会变得有耐心,最终积木可以搭成,孩子的耐心也得到了培养。
孩子做事情拖拉,最头疼的就是家长了,家长眼里的好孩子就是听话,懂事,不用费心,学习又好,可那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总是事与愿违,不少家长因为孩子拖拉的问题愁白了头,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怎么办?
1、民主的氛围,给孩子发言权
经常有父母对孩子说“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插嘴”,家里的大小事务也都由父母决定。其实很多大人的事小孩都是可从参与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大人一味地阻止他们发言,会导致孩子逐渐丧失主见。家长不妨多听听孩子的意见,说不定还能从他们的言论中获得一些启发。即便最后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勇敢地说出来,也会令孩子感到自己在家庭里是受尊重的。
2、树立时间观念
给孩子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对于时间的管理更是一件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家长可以教孩子去列计划、列清单。让孩子将时间计划放在自己的脑袋里,这样有了计划他们也就会有一些约束,刚开始实施起来会比较吃力,慢慢就会变好了。
孩子做事拖拉不但影响学习效率,还会影响快速反应能力和思维敏捷性,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所以家长要调整家庭教育行为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做事快”所带来的积极体验,改善孩子做事拖拉的毛病。
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怎么办?
01原因:先天因素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习惯慢节奏,无论外界如何刺激,他们的行动始终都很慢,这种属于天生气质。
方法:尊重孩子的天性
对于这类孩子,想要从根源上改变他们的磨蹭习惯真的很难,尊重他们的性格特点是父母最需要做的事情,同时要多给孩子帮助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