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
孩子拒绝和家长沟通,不仅仅会疏离亲子间的关系,更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养成。因此,当孩子出现了不愿意和自己沟通的情况,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这不仅仅是因为孩子处在敏感的青春期中,更有可能是因为你们之间的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1、不在意孩子的意见。
有些家长虽然表现得好些,会经常性的询问孩子的意见,了解孩子的想法,但是却并未把孩子的意见当回事,依旧我行我素,日积月累下,孩子明白家长的询问实际上就是走个过场。
2、父母的交流方式不合适。
有些父母在对孩子的交流过程当中,过于强调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很尊重孩子的一些想法。在小时候孩子可能能够接受,但是随着孩子们长大,可能对父母的这种权威性越来越不重视,因此这种不合适的行为会导致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3、从不征求孩子的想法。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以为孩子好为出发点,自己就为孩子选择好了各种选择,却从来不曾询问孩子的意见。小到穿衣、吃饭、上什么才艺的培训班,大到填报志愿找工作,家长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去做,却从来不问孩子的真正想法,从而使得孩子越发不愿和家长交流。
4、孩子自主性提高。
随着孩子年龄逐渐的增加,他所了解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他可能逐渐的发现父母所说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而父母所说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也是不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越来越不愿意与家长沟通。
5、亲子关系不好。
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孩子和父母既是亲人又像朋友,大家是平等的,是民主的,不是父母控制孩子,孩子没有发言权。如果亲子关系达不到这种境界,孩子觉得反正自己说了也白说,还不如不说,慢慢地就不愿和父母沟通了。
6、父母不善于倾听。
孩子从小是非常喜欢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的,但是父母不好好听,不好好理解,不和孩子共情,孩子觉得跟家长说啥也没意思,自然不说了。
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怎么办?
1、不要强迫孩子。
家长不应该强迫孩子和自己沟通,而是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可以适当提出建议和鼓励,但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
2、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家长应该创造一个舒适、放松的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心和愉快。可以在家中建立一个专门的沟通区域,让孩子可以在那里随时找到家长交流。
3、学会倾听。
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不要打断孩子的发言。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提供机会。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参加活动、讨论问题或分享想法的机会,让孩子有机会主动和家长沟通。
5、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在和孩子沟通时,我们可以询问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他的困惑和烦恼,为他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6、避免批评。
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要用批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相反,试着与他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7、表达爱和关心。
无论孩子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我们都要表达对他的爱和关心。让他知道,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可以依靠你。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话术:
有效的话术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明确表达、听取反馈、给予建设性意见。
首先,明确表达是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期望和意见,而不是用复杂难懂的措辞来混淆孩子。
其次,听取反馈是指认真聆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并且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最后,给予建设性意见是指针对孩子的想法和表现,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方案,并给予指导和支持。
这样的话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家长的期望和支持,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
十八岁的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流是现代家庭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这种情况可能会让父母感到无助和困惑。其实只要家长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跟他们取得良好的沟通还是比较容易的。
为什么十八岁的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流?
1、家长的管教方式不当。
现代家长往往过于强调教育的功利性和成果性,他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作是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这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到自己的情感得不到关注,从而不愿和父母交流。
2、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
现在的父母大多数都是忙碌的上班族,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工作,这使得他们无法陪伴孩子成长,也无法与孩子建立深入的交流。孩子感到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无法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照顾,便会对父母的关爱产生怀疑和不信任,不愿与他们交流。
亲子之间的矛盾不是一日就能形成的,如果孩子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抵触,家长就应该反思一下了,是不是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有问题?还是对孩子的关爱和陪伴太少了?只有多跟孩子沟通,才能打开孩子的心门。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原因一:爸爸妈妈过于严厉。
温和宽容的气氛才能培育出温文谦善的孩子,而严厉压抑的环境让孩子感觉到压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爸爸妈妈越是严厉对待孩子,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的间隔就被这种严厉越拉越长,交流的桥梁也会被中止,甚至孩子还会“揭竿而起”,爸爸妈妈们也就“覆水难收”。
原因二:道理式输出。
爸爸妈妈对待孩子的一个问题点在于,总是把孩子作为孩子,以过来人的姿势,居高临下,长篇大论的道理向孩子输出,没有人喜爱被说教,即使是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孩子要听的不是没有感情的道理。
父母先别急着把沟通问题全部推到孩子的性格上。再内向的孩子,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的。而多数时候,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是因为父母教育方式出现偏差,或者受到家庭氛围等环境的影响。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1、害怕父母责骂自己。
孩子在有一些想法向父母表达的时候,如果是父母不想听到的话,就会非常生气,并且斥责孩子不懂事,不为家长考虑。孩子见到父母激动地情绪,自然也就会有退缩的想法,为了自己不再被斥责,所以选择不再和父母沟通。
2、对父母心存芥蒂。
有一些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和父母沟通,是因为他们对于父母存在着一些心理阴影,譬如小的时候被父母打骂过,给他们留下来不小的心理创伤。导致即便是过去了很久,依旧会让他们对于父母感到不满。所以面对父母他们一直都会有一种畏惧心理,不敢和父母去沟通。
孩子最敏感的话题就是学习,可偏偏家长们每次找孩子聊天,都是围绕着成绩,动辄给孩子硬灌大道理,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不仅没有从沟通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反而会对父母产生隔阂,以后就算有心里话,也不会再找父母。
孩子不愿意跟家长沟通怎么办?
1、父母应该保持耐心。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可能会有很多奇怪的问题或想法。如果父母对他们的问题和想法不耐烦或不重视,那么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冷落了,从而导致沟通障碍的产生。所以,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耐心倾听,尊重孩子的想法,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2、学会倾听。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都是自己在说,没有重视孩子的表达,导致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因此,家长要学会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到达理想的沟通效果。如果家长经常忽视孩子的表达,那就容易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从而对孩子产生误解,甚至会激发家庭矛盾。
当孩子进入叛逆期后,追求独立成熟的心理会让他们刻意远离父母,不再听从父母的管教。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真的想冷落父母,只是他们“装大人”的心理在作祟。家长只要把握住孩子这一阶段的特征,和孩子做到敞开心扉的沟通其实并不难。
叛逆期的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怎么办?
1、不要喋喋不休,出现唠叨现象。
很多家长喜欢唠叨孩子,一件事说一遍说孩子不听,就开始不停地说,若是孩子出现反抗心理,甚至会出现大声责骂孩子,最后让孩子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听话”。
2、不要翻旧账,让孩子与父母增加距离感。
当孩子放假在家玩游戏、或者看电视时,总习惯性地拿孩子之前不好的表现行为来反复说教。如“期末成绩不理想,上课不专心,爱玩,你当初是怎么跟我保证的,回房间好好想想,别整天知道玩……”。家长的初衷是希望孩子放假也要看看书,结果孩子反而和您顶嘴,彼此闹得很不愉快。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在行动上表现为讨厌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根本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授课,上课听讲不注意、走神、睡觉甚至捣乱,对学校、教师心怀不满,过分依赖辅导、作业不能独立完成,靠抄袭作业度日,甚至不交作业,学习没有动力,家长请看以下的内容。
为什么初三的孩子不愿意去上学?
1、习得性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感即学生对学习成败的态度问题,学生的学习当然存在成功与失败,但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往往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经常看到的是学习中的失败而没有成功的希望,这时就会降低学习热情,丧失努力学习,争取优异成绩的自信心。
2、社会及家庭的压力
学习作为学生的主要社会活动,几乎占据其全部的活动范畴,正因为如此,一些人往往将这一活动的结果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同时,它也会被人们认定为对教师和家长评价的参考值。当教师和家长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以这一观念支配自己对待学生和子女的行为时,压力就会在学生身上生成。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