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
幼小衔接并不是孩子学多少知识,关键是孩子习惯、兴趣的培养以及生理上的适应。习惯养成方面,最主要的是专注力的培养。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情境帮助孩子增强多刺激下的自我约束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年级怎么训练孩子专注和注意力?
1、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
在现实生活当中,听和说总是密不可分的,不会听讲的孩子,说话时总是语无伦次的。听与说的结合涉及到孩子对词汇的联想、推理、分析和判断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孩子学说同义词、反义词,听音乐进行联想,将句子补充完整,以及听故事后自编故事的结局的形式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
2、做些放松训练
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然后向身体的各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先从左脚开始,使脚部肌肉绷紧,然后松弛,同时暗示它休息,随后命令脚脖子、小腿、膝盖、大腿,一直到躯干部休息,之后,再从脚到躯干,然后从左右手放松到躯干。
3、正确引导孩子
一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尚在发育阶段,他们不能够将所收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有些孩子刚进入一年级还是跟在幼儿园一样,喜欢东戳戳、西戳戳。所以家长们在平时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及时跟孩子进行沟通,有针对性进行解决问题。
4、减少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
由于网络的普及,电脑、手机、平板上的游戏也越来越多。这些快节奏、高帧数的画面以及动感的音效对孩子大脑的刺激作用非常明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做好孩子的榜样,少看电视、少玩手机,这样孩子也会相应减少这方面的需求,但家长一定要说到做到。
5、培养孩子的兴趣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就要主动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引导孩子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对某件事感兴趣,并且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做好一件事情。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社交活动等等,宣泄过剩的精力。
6、不主动干扰孩子的活动
在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们最好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节奏,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表面上看着是家长关心孩子的身体需求,但实际上家长无意之中的行为打断了孩子本身就不太强大的专注力水平。
7、让孩子定量学习
对于注意力差的孩子,家长要规定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一项作业,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就给予鼓励,并允许其休息几分钟,然后再进行下一项作业,让孩子知道时间的紧迫感,就不会再走神了。
8、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非常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在孩子学习时,家长应该最好不要看电视或者过多的干扰,让孩子安静的学习,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安静的学习氛围。
一年级孩子的专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生活环境
孩子处在网络科技信息发达的时代,生活中存在大量干扰,比如手机游戏、短视频,电脑游戏等,这些都能轻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电脑等,极容易影响孩子,特别是孩子在专心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会导致孩子分心无法专注。家长应该避免在孩子面前经常性玩手机电脑,孩子在学习或者做专心做某件事的时候,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安静的环境,避免干扰孩子。
2、家长忽视孩子兴趣
孩子有了兴趣才会专注去做一件事,家长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孩子的兴趣或者不鼓励孩子,让孩子遭受到打击,无法专注完成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对孩子的专注力影响很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要学会观察孩子在哪些方面有兴趣,带动孩子一起探索学习,在这过程中鼓励引导孩子,让兴趣带动孩子去探索学习,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了。
3、体育锻炼太少
学龄阶段的孩子学习压力大,课业较多,大多数时间都家长都会让孩子是在家学习,看书,或者上各种补习班,户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多少,导致很多孩子缺少耐力,其实,专注力和耐力之间有一定的连接关系,锻炼孩子的耐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体育锻炼,家长有空时应该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体育锻炼一定程度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耐力。
4、注意力自制力差
由于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的自我控制能力就比较低,因此在课堂上就会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例如上课乱说话、做小动作等。孩子的注意力是需要培养的,需要一定的注意力训练方法来提升的。只有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提升孩子注意力的控制力,就能很好的提升孩子的课堂效率,改善学习成绩。
孩子这些思考方式的是是难能可贵的创新思维,家长不应该打压孩子,反而在遇到问题时候,引导孩子多换换思路和角度,去分析、整理、归纳,找出更为新颖的解决办法,这能很好的锻炼孩子的创新思维以及反响思维能力。
如何锻炼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1、多让孩子自己分析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家长都不要代替孩子思考。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一味地指责训斥,可以让他自己想一想什么地方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应该怎样做。
2、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年幼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有些家长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这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应告诉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的方法,启发孩子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答案。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而且会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家长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不能打击孩子的独立愿望或者包办代替。当孩子体验到成功和快乐会转化成内在的信心和动力,从而促进他进一步做出努力,进而增强独立意识,提高独立能力。
如何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1、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
当孩子表现出独立性和自主性时,家长应该给予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样可以激发孩子更多的自信和动力。
2、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孩子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行为,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制定规则、监督孩子的执行情况等等。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独立自主。
不要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再去责怪他们缺乏独立性。殊不知,孩子的独立性,完全取决于父母对他从小的培养。独立性强的孩子通常做事会有明确的目的,并且会按照目的去行动,并不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来自他人的帮助,也不会屈服于别人的强迫,不容易受到别人暗示的影响。
如何锻炼孩子独立的能力?
1、放手让孩子去做
凡事孩子能力所及的,即便做得不好,你也放手让他去试试吧,技能是需要不断练习的,总要经历一段不那么完美的过程。家长不妨抓住这个时机,适当地给予引导和培养,而不是生硬地禁止,否则孩子尝试独立的愿望总是遭到阻碍,他也会变得消极被动,慢慢就养成了事事等家长待办的习惯。
2、让孩子参与成人的活动
当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成人的活动时,他会感到自己长大了,并且努力观察、去模仿大人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付出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他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如果想要孩子以后可以离开我们,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那自然离不开孩子的独立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都可以进行,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麻烦,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孩子自己可以处理的很好,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如何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1、放手让孩子去做
凡事孩子能力所及的,即便做得不好,你也放手让他去试试吧,技能是需要不断练习的,总要经历一段不那么完美的过程。适当地给予引导和培养,而不是生硬地禁止,否则孩子尝试独立的愿望总是遭到阻碍,他也会变得消极被动,慢慢就养成了事事等家长待办的习惯。
2、让孩子参与成人的活动
多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做家务吧,你们还可以一起采购生活用品、一起计划食谱、一起接待客人等等,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他的独立性,还有助于培养他的责任感。
听身边很多父母抱怨过,说就算自己盯着孩子阅读,孩子都不肯好好读,更别提让孩子自主阅读了,简直难上登天。但无论是学习还是成长,都需要孩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其实并不难,只是很多父母没有掌握住方法,所以才见效甚微。
如何锻炼孩子自主阅读?
1、家长要树立榜样。
想让孩子喜欢阅读,家长必须先树立榜样。你要有阅读的表现,这里的阅读是广义的,甚至包括看各种产品说明书。保持对阅读的渴望,这就能传递给孩子——人人都在阅读,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能接触到喜欢读书的成人,那么你的孩子也会想要读,就和学说话一样自然而然。
2、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一天中给孩子固定一个时间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要做到一天不阅读就感觉缺少了点东西,这样孩子很容易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自律是所有成功人士所必备的基础能力。只有懂得自律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成绩,也就能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但自律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这需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那就离不开父母从小对孩子的引导和培养。父母的榜样很重要。
如何锻炼孩子的自律能力的方法:
1、培养高自尊水平的孩子。
高自尊水平的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体育、艺术上的成果,都来自于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家长强加给他的。自尊水平高的人会懂得爱自己,会肯定自己的价值。一个觉得自己有价值的人是不会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的。培养高自尊水平的孩子需要我们温和而坚定地去管教我们的孩子,并且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2、帮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是孩子对这件事有兴趣,他就会花时间花精力在这件事情上。兴趣,会使一个人意识到抵制玩乐的诱惑,意识到把时间白白浪费掉的可惜;兴趣,也会使一个人愿意制定计划,愿意坚定执行,因为他知道,这会让自己离自己热爱的未来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