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
孩子一到初中,进入青春叛逆期后,很多家长就会觉得,想和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简直难比登天。自己说一句,小孩顶嘴十句,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半个字都不听自己的。亲子之间连沟通都做不到,亲子关系自然也会越来越疏远。
跟初中孩子沟通的六个重要方法:
方法一:要选准时机。
要在适当的时候,选用恰当时机去跟孩子沟通,不要想起来就讲,讲起来就没完没了。比如督促孩子学习,介绍学习方法,等等,要在考试以前讲,要在平时讲,考试结束了再讲的话,就有点秋后算账的意思了,效果反而不是很好。
方法二:真正地去“听”孩子讲话。
最好是立即去“听”孩子要说的。因为,家长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他们后,他们便会慢慢地失去了“告诉你”的兴趣。另外,在“听”时,最好做目光接触,要让孩子知道你是真的愿意听。
方法三:不要取笑孩子的任何问题。
孩子的想法与世界是和大人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则别去笑他。尤其当孩子很认真地告诉家长什么事情的时候,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他们,导致他们以后也不会跟你谈类似的话题了。幽默交谈固然好,但要把握尺度,别把玩笑变成了取笑。
方法四:要少唠叨。
有些家长抓住孩子就讲道理,就长篇大论,结果唠叨起来没完,让人不胜其烦,家长唠叨的越多,孩子就越是反感,孩子会故意不听,以示反抗。因此,家长要少说,精讲。以孩子能微笑着听你的说话为标准,一旦谈话的气氛不融洽了,就要改变策略。
方法五: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
家长不需要把自己心中的担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但有时不妨主动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对事情的看法,这样孩子也就比较容易向你诉说他的心情、感受与看法了。
方法六: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在帮助他,而不是在责怪他。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往往很迷茫失落焦急,这时候家长越是指责孩子,就越容易让孩子不听话。而开导,鼓励,真诚地帮助,会拉近和孩子心灵的距离。
跟初中孩子沟通时容易步入的误区:
指责。
自己的孩子在别人眼里真的是一朵花或一匹骏马,但在有些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没有别人的孩子强。如果父母不改变对孩子对孩子的看法,一味的用消极的态度贬低孩子,孩子最后真的就变成父母眼中的样子。
认为孩子的事不值一提。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话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孩子遇到的事都不值一提,这种做法会导致孩子不愿向家长诉说烦恼,认为“说了也没用”,不会得到重视,甚至招来家长的笑话:“这点小事有什么,没关系的。”
用大道理代替贴心交流。
部分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总是先罗嗦出一段大道理,摆出一副”我是大人“的架子,如果孩子不赞同,就会喋喋不休地说下去,直到孩子接受为止。相比这种沟通方式,孩子会更喜欢平等的交流,即使他们的某些想法暂时不被接受,也能够被尊重表达的权力。
跟孩子聊天,话题只有“学习”。
一些家长虽然每天将孩子的身体照顾地无微不至,但一旦开口聊天,总是会没完没了地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每天与孩子交流的话题总是围绕着成绩、作业、考试、分数……
一个孩子是否能成材,未来是否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这个教育不仅仅是指学校、社会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身份和地位更是无法取代。我们不妨观察身边,就会发现,成功孩子背后都有优秀的父母。
孩子的教育重要吗?
是的,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素质教育,文化教育都十分重要,素质教育让孩子懂礼貌,尊老爱幼,有一颗感恩的心,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长大后能够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里面。文化知识教育是让孩子在学校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孩子的教育重要性有哪些?
1、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养成良好习惯。
优秀的学习、生活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用一生。家庭教育在孩子良好习惯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孩子都看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并且会有样学样,从小模仿。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人类不断实践、探索积累起来的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它是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美好未来的工具和桥梁。我们掌握化学知识可以使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适合初中孩子看的化学类书籍:
《元素的盛宴》
是一本关于化学与人类生活的既严谨又妙趣横生的科普著作,作者搜集了大量科学史和人类史上鲜为人知的史料, 用幽默之笔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化学与人类充满“爱恨情仇”的历史传奇。
《化学奇谈》
法布尔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他的《昆虫记》举世闻名,大家通常了解的是他在生物学方面的成就, 岂不知法布尔半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学士学位,在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年轻的法布尔曾经为数学与化学深深着迷。
初中阶段可以说是每位家长心目中的“敏感阶段”。尤其是读初中的男孩,叛逆、早恋、打群架、逃课乃至于辍学的真实案例比比皆是,让众多家长提心吊胆,总担心自家孩子读初中后也出现这些问题。家长可以先阅读一些初中教育相关的书籍,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关于男孩初中教育的书籍
《一生的学习》
《一生的学习》介绍了我们做父母的不足,想想我们曾经受过的教育,想想我们是如何一天天变得平庸的。如果教育只是像用模具来塑造各种标准样式的人,教导人们去寻求安全感、成为重要人物,或是早日过上舒服日子,那么,教育只有助长了这个世界的不幸与毁灭;如果教育只是一个职业,一项赚钱的方法而已,那么老师怎么会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10-18岁青春期,男孩最需要的100个引导》
在《10-18岁青春期,男孩最需要的100个引导》中,我们将向您——全面揭示青春期孩子内心的那些秘密——他们那些最为迫切的心理需要,以及无数的青春期困惑与烦恼。深入阐述做青春期孩子父母的大学问——如何不与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如何引导孩子爱上学习、提升成绩,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如何防范孩子成长之路上的那些危险。
每个孩子在进入初中以后,都会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那就是孩子的青春期。青春期孩子不仅可能会出现叛逆的问题,还有可能厌学、早恋、沉迷网络、打群架等等,这些对于初为人父为人母的家长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家长需要通过阅读一些专业书籍,提前学习教育这阶段孩子的方法。
初中生家长应该怎么管教孩子的书籍
《如何说,少年才会听;怎么听,少年才肯说》
喜欢阅读的家长都知道,有本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曾经销售达300多万册,被翻译为30多种语言风靡全球。而且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这本《如何说,少年才会听;怎么听,少年才肯说》是阿黛尔·法伯写给青春期孩子和家长的又一本好书。
每一个孩子一到青春期都会和家长发生冲突和矛盾,而作为家长,一吼二打的方法早就已经过时了,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和孩子走得更近。
这本书的作者是两位杰出的美国家庭教育专家法伯与玛兹丽施,以她们敏锐的观察与实践,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帮助父母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以具体入微的指导,让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交流温暖而深入。
物理学是以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结构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为目的的基础科学,又是对其他学科起带头作用的一门学科,是现代文明的基础。虽然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但在中学阶段学习物理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比较难的。只要能勤于动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而致用是学好物理的主要法宝。
初中生读的物理科普读物
1、《从一到无穷大》
在写法上,《从一到无穷大》与其他常见的按主题分类来写作的科普著作不同,伽莫夫完全是一种大家的写作风格,把数学、物理乃至生物学的许多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仿佛作者是想到哪说到哪,将叙述的内容信手拈来,其实,仔细思考,就会感觉到其中各部分内容之间内在的紧密关系。一般科普读物,往往怕数学太“枯燥”和“艰深”而不敢使用它,只局限于做定性的概念描述。这本书则恰恰相反,全书都用数学贯穿起来,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等)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2、《变化》
《变化》为国内独立学者灵遁者的宇宙物理科普基础读物,内容丰富、叙述生动、插图精彩。更关键的是该书在现有物理基础上,有非常大的启发性拓展,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学习能力,这是教科书之外的。对于最基本的问题,引力,惯性,相对论,光速,时空都有独到的看法。可供具有初中,高中,理工科大学初年级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这本书把读者引入千奇百怪、绚丽多彩的"宇宙物理"。书中没有繁琐的数学描述,以当代物理前沿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具有启发性的探索,是一本通俗易懂,畅快淋漓的科普书籍,吸引了无数普通读者,为他们了一扇思想之门。该书在淘宝有售。该书不适合初中以下学历的朋友阅读。至少要去具备初中学历,才可以理解作者的思路。
名人传记不仅可以让孩子拓宽视野,还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学习名人身上珍贵的品质和精神。并且,多读一些名人传记,对孩子的学习也是有好处的。家长可以给读初中的孩子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名人传记,陪孩子一起学习。
适合初中生看的名人传记
《民国风度》
《民国风度》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相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汉不已。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
《上学记》
《上学记》是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个人口述史。何先生生于1921年,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和研究生,共七年,读过四个系,之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上学记》写的就是何先生1949年的求学生涯,其中西南联大的七年是主要篇幅。何先生以治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思想底蕴,以谦和率真的学者姿态,以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和感受,讲述在特殊的年代,尤其是抗战烽火中,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知识和风雅。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当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何先生说:“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并不是真正对人的尊重。一个人的思想本来是活泼的、与时俱进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它弄成一种思想上的木乃伊,让人去顶礼膜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