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倾尽全力培养孩子成才的道路上,却忽略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和沟通的培养,这两点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注意了。
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
1、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不能常常责怪孩子,像傻瓜、笨蛋、没出息这类的话不能送给孩子。只有他扭转了自己“处处不如人”的意识,自信心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成功后给予奖励。发现孩子的长处,告诉他,切忌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拔苗助长容易形成自卑感。不要小看孩子,相信孩子。
2、少去干涉
家长应鼓励孩子主动交朋友,但不必对孩子间的交往过多干涉。有的孩子会觉得和同龄人玩无趣,喜欢跟大点的孩子玩,有的孩子跟大孩子一起玩会有挫败感,觉得自己能力不如人。所以要看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强行筛选孩子的朋友圈。
3、悦纳不足
自身缺陷、家境不好,要悦纳。有的不足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但可以坦然接纳它,与其和平共处,可以让自己在其他方面变得更优秀,以此扬长补短。父母应多给予爱的支持,常听孩子建议、多给孩子陪伴,别让他们内心感到孤单。
4、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当孩子不敢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件事时,不少父母会将其归因为孩子能力、品德问题。比如,有些家长会说孩子做不好,是因为太笨、太懒。这会导致孩子认为,自己天生比较笨,再努力也没用,从而不愿意去尝试。其实,这时家长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知道,没有人天生就会做好某件事,都是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比如,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以前也不敢过独木桥。但后来通过一点一点地练习,先学会敢在独木桥上站,再慢慢地敢在上面走。”这种引导,可以让孩子意识到,暂时做不到没关系,只要肯学习,自己也是可以逐步做到的。
如何培养孩子沟通能力?
1、要有积极而良好的亲子互动。多些亲子互动的游戏和交流,便于训练孩子的沟通能力。比如,游戏中尽量鼓励孩子主动指导父母怎么玩,以此来激发他与别人沟通的愿望。互动中家长说话要多些体贴,少些数落或唠叨,以一种开放和发展的态度对待孩子可能有的错误。
2、无论孩子说什么,我们都认真倾听,而非敷衍了事。我会看着美美,时而点头或赞许,而不是闷头吃饭。还有,重点是听孩子说,我们不做任何评论。如果我们过多进行评判,就会剥夺孩子的话语权。
3、父母要让孩子养成社交好习惯。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更好的人缘。父母要鼓励孩子不要害怕与人交往,在平时注意让孩子养成与各种人交往的好习惯,比如见到邻居和周围的人要主动与他们打招呼、问好。
事实上,立足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家长也必须重视孩子的社交能力的锻炼,要知道孩子的一些习惯、思维的养成最重要的就是幼儿阶段,那从哪几方面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1、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不善交际的孩子一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做不好,总是怕小朋友不喜欢自己,孩子越是这样,反而对交际越是恐慌,逐渐会变得懦弱、抗拒。所以家长需要对孩子从小进行培养,不要对外人说自己孩子差劲,更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人,也可以试着从外在条件进行改变,比如让他变得“光鲜亮丽”,但要适度,不然孩子会变得虚荣。
2、对孩子的要求适当放宽
对孩子的要求太苛刻,孩子也会渐渐地对自己要求变得更高,所以做事情变得更细致,但细致的背后,孩子心思会变得细腻、敏感,容易察觉到别人态度转变,脸皮也会跟着变薄,而交际偶尔是需要厚脸皮的,别人越是拒绝越应该让别人看到自己更好的一面,而不是退缩。
不少家长说自家孩子不擅长沟通,甚至性格内向,不愿意跟人交流。从小培养孩子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对于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1、要有积极而良好的亲子互动。
多些亲子互动的游戏和交流,便于训练孩子的沟通能力。比如,游戏中尽量鼓励孩子主动指导父母怎么玩,以此来激发他与别人沟通的愿望。互动中家长说话要多些体贴,少些数落或唠叨,以一种开放和发展的态度对待孩子可能有的错误。
2、让孩子学会倾听。
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另外,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沟通能力也是有好处的。家人之间民主、尊重、自由,家庭气氛安全、轻松、愉快。这样,孩子放松地表达,认真地倾听。
学习中上游、阅读广泛、比同龄人成熟、跟同学老师相处不错,我觉得这个非常好,说明孩子在人际沟通和适应环境方面并没有困难,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澄清,家长对孩子也是认同。第二个我觉得也非常好的,有了自己的思考,他说他为什么不愿意去跟他们聊呢?是他们说的游戏和电视剧我不喜欢,我也不懂,我说的东西,他们也不懂,就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会有这样的一些不一致。
这个时候我们要跟孩子去讨论的是孤独,虽然我们在前面一直在讲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你需要跟他人沟通,但是我们也必须提醒大家,有的人因为兴趣爱好跟他人是不一致的,那你要去学会接受你的孤独,或者去享受你的孤独,比如说这个孩子如果说很清楚自己不能跟他人在一起玩的原因是我真的很不喜欢游戏,我也不喜欢聊那些电视剧,但是我有我自己的爱好!那么我可以去其他的地方,找能够跟我聊的同学或者是朋友,就像刚才我说的你要去其他的群体里,相对陌生的一些群体里去找一些能够跟你爱好一致的人,如果在当下的这个群体没有,我们也要能安然地接受自己的孤独。
这个也不代表我们自己就是错误的,就是失败的,但是家长首先要去学会跟孩子探讨孤独给你带来了一种什么样的影响。他会影响你在班里的学习吗?会影响你跟大家的相处吗?你有没有一些愿望是想融入他们?如果想融入的话可能就要去找一些他们喜欢的话题,去跟他们谈,如果你真的不愿意,而且这种状况也不影响你,那我们安然的去享受自己的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方法。等你将来上了高中上了大学,当我们的平台越来越高,视野越来越开阔之后,一定会遇到跟自己能够聊的来的人。你的孤独感到那个时候就没有了,也许他只是一个阶段的,这个阶段的一个现象。
所以这个妈妈说的是看他有点小孤独,这个就是说他是有点孤独,但是他并不是有人际沟通方面的问题,或者是他并不缺乏这样的一个能力。其实我们可以去跟孩子聊的是,当你在一个群体里,这也有可能是他以后的一个职场情境!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但是我不太想跟他们一样,我在这样的团队里虽然孤独点但是也不影响我的发展。没问题!这个也是OK的。重要的是你自己心里,不对自己有一个否定的看法,你自己心里不会因为这个而焦虑,那就好了。
同时呢,我们也可以去引导孩子,如果你发现你不喜欢他们的东西。你不喜欢他们的这个兴趣爱好,电视剧、游戏。我们怎么样能更好的施展自己的影响力?比如说我们喜欢小动物的,比如说我们喜欢养花的,比如说我们喜欢研究天文的,我们有喜欢历史的,那么我能不能把我喜欢的东西很生动的描述出来,甚至有的时候跟大家分享,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也可以影响很多人。甚至你可以去培养跟你有共同爱好的一些人。这也会成为你的一种交往方式。不要被动地等着他们跟你喜欢同样的东西。你也可以反过来去影响他们,在交往中更主动一些,这个也都是可以尝试的方法。
孩子终有一日会走向独立,让他们自己面对学习和生活时,自律就会成为决定他们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许多孩子小时候在父母的监督下能取得不错成绩,可一旦离开父母,他们没了束缚,就开始毫无节制的放纵,最后得到一个堕落失败的结局。
如何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方法:
1、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
要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通过一些小故事和一些名人的事例让孩子知道“自律能让人更成功”这个道理。甚至可以跟孩子来一些情境互动,告诉孩子自律的好处,让孩子也体会到自律的人有什么不一样,能获得什么不一样的经历和成果。
2、循序渐进。
不要逼迫孩子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坏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给孩子一个周期,循序渐进式地帮助孩子改变,让孩子不断地体会到自律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和好处,长此以往,自律就像一个烙印一样烙在孩子的心里。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而自学能力的培养最能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也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需要父母及早培养。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但可以养成孩子自己探索的习惯,还可以加强孩子对学习的态度。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1、培养孩子学习钻研的兴趣
父母需要悉心观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好奇、好问,鼓励孩子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为了避免孩子过度沉迷手机,家长和孩子可以制定各自的学习目标互相监督打卡,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通过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带动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
孩子的成长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挫折,这是他必须经历的过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战胜这些挫折,在背后鼓励他,但不能帮他解决所有困难。自立自强是任何一个人成才所必需的具备的条件与素质。
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能力?
1、激发孩子的斗志心
在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父母应该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表扬孩子,这样能激起孩子的昂扬斗志和自尊心,从而产生“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到,别人不能做的事情,我也要想方设法完成”的信心。
2、帮助孩子克服懒惰
家长要耐心引导孩子,化依赖为独立工作,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逐步让孩子学会生存。家长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做,比如自己洗衣服、收拾行李,让孩子学会正确做一些家务,比如打扫卫生、洗碗等,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