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
"孩子磨蹭、大人催促”的场景会在很多家庭中上演,家长常常因为孩子的漫不经心而大发过脾气,之后却又非常后悔。很多家长都非常希望帮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却苦于没有具体方法。那么家长可以看以下的内容。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拉怎么办?
1、多带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时间
家长就应该帮助孩子感受时间和认知时间的意义,可以带孩子去商店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闹钟,教孩子认识时间,跟孩子玩计时做事的小游戏,经常让孩子留意时间:告诉孩子做一些事情用了多长时间,或者预计需要多长时间。随着生活经验的累积,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能够得到增强和发展,可以越来越好地把握时间长短。
2、多让孩子自己把握时间、管理时间
家长事事包办替代,孩子就不会有时间管理能力,也没有主动权,反正事事都有家长的提醒,他就会习惯了听话、被安排。因此,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多一些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
3、让孩子获得遵守时间后的成就感
孩子除了喜欢充满各种趣味的比赛。也喜欢努力后的成就感。所以,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表。为什么强调一起制定而不是家长直接制定呢,就是因为我们要通过这个环节,来培养孩子初步的时间管理概念。在和孩子一起分析起床穿衣、洗漱、吃饭、户外活动、写作业等等一系列日常活动的合理时间安排后,再与孩子一起制定这样的表格。
4、家长自己做到遵守时间
对孩子进行的家庭教育一定都是唠叨的,而这样的唠叨是通过重复来加深孩子的印象,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得孩子的思想、行为受到熏陶,进而有所改变。那么在孩子时间观念的培养里,家长们也可以用这种“啰嗦”和“唠叨”的方式引导孩子。例如上班之前家长做好时间安排,不要总是急匆匆的出门,给孩子做好榜样作用,这样孩子在上学的问题上总是不上心时,家长就可以提醒孩子,守时是必须做到的,不然就要迟到,接受惩罚。
5、让孩子得到肯定
一味的批评、催促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当孩子哪件事做得好就应该适当表扬,引导孩子以此为荣,通过一件事慢慢扩散到更多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孩子受到表扬高兴的时候泼冷水,提以往的拖沓行为。
6、让孩子对时间产生紧迫感
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10开始倒数,也可以从3开始倒数。比如“睡觉倒计时开始了,你现在只有三秒的时间,3,2,1”。倒数能给孩子留出过渡时间,让他们有所准备,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行动上,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拉的原因:
1、大人不断催促
孩子的专注力本来就不如成人,如果在孩子做前一件事时就催促他赶紧做下一件事,孩子的注意力反而会被分散,甚至在紧张之下不知道做什么,把手上的事情做得一团乱。
2、孩子缺少时间观念
由于孩子生活阅历少,并不清楚3分钟、1小时究竟代表了什么,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数字。所以往往时间到了,他们还没意识到。
3、不愿让孩子接受拖拉的后果
当家长在面对“孩子很磨蹭”这个既定事实时,很自然地就做出了“催促孩子”、“为孩子代劳”这种选择。于是,孩子从没直接得到迟到的教训,也从没感觉到拖沓会带来什么后果。
教育方面的话,其实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父母做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做事的态度,一个轻易言弃、不肯坚持的家长很难培养出有毅力的孩子,家长也要坚持。
孩子没有恒心和毅力怎么办?
1、将长期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首先家长也需要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管是学习英语,还是画画,想要学的很好,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孩子设立一个一个短期目标,每一个短期目标,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强化他的进取精神,也能激发他完成下一个目标的热忱,养成进取的习惯。
2、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你也说了,孩子想好好学习,这非常好。为什么毅力不足,因为他不知道好好学习为了什么,或者说他不确定。这就需要家长很好的引导,或者通过让他了解这个世界,有了理想,就有了充分的动力。
3、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有些时候,孩子是因为害怕才想放弃,怕学不好,怕达不到父母和老师的期望,顾虑重重。这时候,就需要作为家长的我们给予多一些鼓励,让他明白人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当前遇到的困难,希望他能积极解决或者克服,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就是进步。
4、善于“利用”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孩子坚持下去的动力。有些时候,孩子的不想学了并不是真的厌恶了,可能只是短暂的困难让他退却。那么不妨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孩子设置各种惊喜,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
孩子的专注力问题,真的是很多家长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专注力其实会直接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的不好,在学习过程当中丧失自信心,没有办法跟上正常的学习进度。
孩子做事情没有耐心怎么办?
1、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们持久地沉浸在一种活动中。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时孩子饿了马上要吃,渴了马上要喝,想要什么玩具当时就要买,家长可有意延缓一段时间,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2、父母的陪伴很重要,父母想要孩子能坚持、耐心地去完成一件事情,就需要付出相对的时间了。可以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和孩子约定完成一件事情,例如阅读、画画、做手工、玩游戏等等,时间和任务也可以由短到长、由少到多递增。当孩子通过坚持,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时,孩子就会明白耐心完成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孩子的每一种好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除了需要父母不断地支持和鼓励外,被父母看到并接纳行为背后的情绪也是同样重要。
3、不要打断孩子,如果孩子在专心地做一件事,不要随意打断孩子。如果经常打断孩子,孩子在以后做事情时就会担心被人打断,从而不敢专心。对孩子说话不要重复说,很多妈妈总是担心孩子没听见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说。如果总是反复说同一句话,长此以往,孩子就不会细心听其他人讲话了。
4、就像牵着蜗牛去散步,这个故事大家都读过,但是真正有几个家长有反思自己的教育呢?开始不管主人怎么的催蜗牛,它始终都在慢吞吞的爬着,但是蜗牛真的很尽力的爬,当主人开始留意路边的景色时,她开始意识到蜗牛没有那么慢了,慢慢的主人开始去欣赏景色,去享受阳光,她也开始意识到原来我已经走了这么远了。所以我们也要以欣赏的方式去看待孩子,孩子的慢是有原因的,耐心的找出问题,慢慢去引导孩子改掉拖拉的毛病。只有我们家长有耐心了,孩子在耳闻目染下才能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慢慢孩子的耐心也会培养出来。
很多家长都说孩子的性格急躁,所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显得特别没有耐心。其实这种情况的话,可以通过家长日常的正确教导得到改善,要知道孩子的性格越早进行管制,效果越好。
孩子做事急躁没有耐心怎么办?
1.坚持原则,不轻易妥协。
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孩子“约法三章”。比如:“把饭吃完才能看电视”、“把玩具收好才能出去玩”等等,及时提醒孩子并严格执行要求,向孩子清楚传达绝不妥协的立场,当然如果孩子表现良好,要通过鼓励给予他满足感,让他明白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2.帮助孩子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想要改善孩子的急躁性格,首先应该尝试多培养孩子一些良好的兴趣或者是一些爱好。家长要记得在孩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要让孩子再看电视或者是手机,因为这样的话就有可能会让孩子出现三心二意的坏毛病,如果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管教的情况下,也就会很有可能出现顶撞家长的情况,家长应该多和孩子做一些适当的交流。
懒惰行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最具有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从古至今,每一位杰出的名人,都不会以懒惰闻名。因为它是不良的,它会让人一事无成、虚度光阴。
初中孩子懒惰没有毅力怎么办?
1、了解懒惰的原因。
孩子懒惰可能是因为缺乏动力、无聊、缺乏自信或对任务感到压力等。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通过与孩子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下意识会模仿或以家长的行为为准则。有些家长自己每天睡懒觉,却要求孩子每天早起,这种环境影响下,孩子很难培养早起的习惯。父母先养成好习惯,孩子会以家长为榜样学习。
大多数高三的孩子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为这个目标拼搏奋斗,但是还有少部分孩子却始终不在状态,看不到学习的动力,有时候家长气急了想打他一顿的心都有了,但是尽管是这样说的,还是建议家长们不要动用暴力手段,毕竟孩子长大了,能用语言沟通解决的问题最好不要动手激化矛盾。
高三孩子没有前进的动力了怎么办?
1、让孩子保持好良好的心态
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谁能一口气吃撑胖子,只有不断地慢慢积累,才能达到一个质变。所以在学习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稳扎稳打,稳步提升。
2、饮食规律、正常作息
大多数学生之前养成了考前熬夜冲刺的习惯,但在高考前并不建议这样做。因为在高考这一个大环境下,如果不能够保持良好的精力,很有可能在考试的时候因为紧张而失利。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到:高考题目浩如烟海,即便我们临时抱佛脚,所做的也极为有限。与其挑灯夜战,还不如按照固有的作息习惯,进行复习检测,保证自己能够用良好的状态去迎接挑战。
家长应该找孩子认真严肃地好好谈一谈,帮助他分析一下他的现状,他现在的不思进取,将会给他的终生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让孩子明白现在不努力的后果。
高中的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缺乏自我激励应该是因为他对做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擅长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做的不是责骂批评孩子,而是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外在认识
2、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