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与孩子平等地沟通,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讲究沟通谈话的艺术,特别是作为成年人的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以随意打骂孩子,让孩子逆反,自闭,孤独,不敢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
父母不会教育孩子该怎么办?
1、无条件接纳孩子、爱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故意和家长对着干,而是由于成长期的家庭教育或生理原因还有环境中的影响。所以家长们了解了这些成因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和理解孩子,不要再埋怨孩子。
2、允许孩子适度表达自己的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交往的重心已经由家庭转移到了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友谊将成为影响孩子精神的重要因素。面对孩子表现出的悲伤或软弱,父母一定不要呵斥,应该让孩子尽情地发泄心中的郁闷,只要孩子发泄够了,他自然会恢复心情的平衡。
3、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4、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5、尝试着和孩子做朋友
走不进孩子内心的家长,在孩子青春期阶段往往是毛躁的。而家长越毛躁,孩子越不愿意靠近,孩子越生疏自己,家长就越觉得孩子试试不如人。结果,进入死循环,亲子关系令人担忧不已。
6、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从孩子能够独立起就放手让孩子去做他能做的事情,这个是很多家长都容易忽视的,很多孩子从小因为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周围至少围着4个大人,怕孩子吃饭慢、吃饭弄得到处都是,从小到大所有的一切都包办代替。
7、学习分享
分享是让孩子们之间友好相处的关键技巧之一,但让孩子主动跟别人分享并不容易,因为这意味着他要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却不一定能马上得到“回报”。你可以在家跟孩子多做分享游戏,让他理解分享的意义。
孩子从小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影响着以后的人生道路,决定孩子一生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父母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
父母不会教育孩子怎么办?
1、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要知道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父母对孩子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孩子。同时也要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2、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教会孩子懂得倾听,当你尊重他人,就是在尊重自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让他们认识到合作能力事实上比知识更重要。
3、让孩子敢于梦想,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有梦想才有创造,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当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善待孩子的兴趣。拒绝孩子的求知欲,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孩子,是不会为了一些小事而烦恼的。
4、教会孩子合理地支配零花钱
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让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会让其终生受益。而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也是父母需要认真去考虑实行的。
5、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培养一个良好的兴趣爱好
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长期处在害羞之中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不要总是看到自己的缺点。
6、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绝不能做负面引导
很多父母,自己有一身的坏毛病,却教育孩子要养成好习惯,这也是不现实的。比如,有些父母一边看孩子写作业,一边玩手机。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抽烟喝酒,手脚不干净,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在他面前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活到老学到老,教育孩子亦如此,孩子慢慢长大,你的教育方式也要不断改变。你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你做什么他都会模仿。所以,先做好自己,再想着怎么教孩子吧。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作为父母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尊重孩子,以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先让自己成为小孩子。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怎么办?
1、多和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知道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或者他的思维是什么样的?那么因材施教就会好很多。
2、树立榜样。作为父母,你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尽量做到良好的示范,以积极、正面的方式影响孩子。
3、冷静处理。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不要过度反应,尽量保持冷静,用适当的方法教育孩子。
4、自我学习摸索和总结。在教育的孩子过程中,可以自己慢慢摸索或者总结一些方式方法。
这种不懂感恩的现象对孩子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带来了不良影响。我们可以采取特定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培养感恩父母的价值观。
孩子不懂感恩怎么办父母如何教育?
1、杜绝包办教育
当面对18岁的孩子已经成年,有手有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父母的金钱支持。所以,在孩子还没有选择出去做事的时候,家长就要学会放手,不能事事的都进行包办,将孩子的一切打理妥当,这样子容易磨灭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过于依赖父母,要知道对于成年人的教育就要学会放手,而不是像幼儿时期,让孩子相信家长,依赖家长。所以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成长空间,让他们自己发挥自己能力,去处理问题。
2、不要太强势
家长平时对孩子不要太强势,要给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家长总是太过强势,有些孩子会可能会变得更加胆小、畏缩,而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很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变得更加任性、不听话,甚至把父母当做自己的敌人。
当父母的教育观念出现不同时,父母在孩子眼里的权威也会降低,孩子会不知道该听谁的话,同时也不再信任父母的管教,这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叛逆的情况。家庭教育当中,只有夫妻先统一教育观念,站在同一战线上,才能更好地解决教育孩子的问题。
父母教育观念不同孩子叛逆怎么办?
1、遵从一个原则。
选择适合孩子性格特点、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方法。为了这一原则的顺利贯彻,父母可以学点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现学现卖。这样可以使父母在学习中形成共识,减少分歧,也可以学到先进的教育方法,更好地教育孩子。
2、父母双方选出一个沟通代表,和孩子沟通。
孩子听妈妈的话,妈妈就是沟通代表,孩子喜欢跟爸爸玩,爸爸就当沟通代表。由沟通代表布置任务,另一个家长负责监督,但不能修改任务。比如妈妈说英语单词写10遍,爸爸只能监督完成,不能跟孩子说,写5遍就行了。让孩子没有空子可以钻,减少沟通成本。
大多数情况下,之所以会出现孩子不重视父母的教育,甚至抵触父母教育的情况,是因为父母所给出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是错误的。孩子无法理解父母的教育,跟父母有距离感,久而久之,就会对父母的教育产生意见,自然也就不会听父母的话。
孩子不重视父母的教育怎么办?
1、跟孩子好好沟通。
孩子不听父母管教怎么办?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有表达和被理解的需求,家长应该及早意识到沟通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不要动不动就叫孩子闭嘴,或者用暴力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要尽家长所能避免孩子遇事缄默不言,引导孩子对家长知无不言。
2、不要给孩子树立过高的目标。
要维护孩子自尊心、平等心、上进心。父母们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愿望,总爱寄托到孩子身上,给孩子定下过高的目标,只能引起孩子的挫败感和对抗情绪,甚至还会打击孩子,造成了孩子的自卑心理。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能力,制定切实有效的目标,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成功的同时,也逐渐达到父母的想法。
生活中有很多的家庭都有这样的情况,二胎出生以后父母的重心就转到他们身上,忽略老大的感受,让老大以为父母偏心,不重视自己了,这种有意无意的行为已经对老大造成了心理伤害。
孩子觉得父母偏心怎么办要怎么教育?
1、加强沟通
对于父母的偏心造成心里难受,可以直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其多关注自己的想法,也许可以改变父母的态度。反之如果独自承受,彼此不知道各自的想法,则可能影响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的和睦。
2、倾听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觉得自己被不公平对待时,家长可以保持对孩子的关注,耐心的倾听孩子吐露心里的不愉快。让孩子明白,父母对自己的关注,这种亲密感会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平复,也能够让家长们有所察觉,调整自己的行为。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