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隔代教育,指的是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部分年轻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其他缘故,把抚养孩子的责任交给了老一辈人。这些老人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主要教育者。这种传统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第一点影响就是,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感情隔阂。
孩子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少应有的沟通和交流,那么孩子和父母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再加上很多老人喜欢说“你妈不要你了”“你妈都不管你,爱奶奶还是爱妈妈”……小孩子分不清玩笑和实话,听到这些话会真的感觉父母抛弃了自己。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第二点影响是,对孩子更溺爱。
祖父母辈小时候吃不好、穿不暖,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现在更是把爱补偿到孙辈,任何老人认为的好东西都想全部给孙辈,这种情感我们要理解。但过分溺爱对宝宝的发展没有什么好处,处处迁就使孩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过度“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第三点影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
受到过分宽容和保护的宝宝,更容易养成刁蛮任性的性格,老人更多的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好奇心、冒险性、创新精神、独立能力的发展。隔代抚养方式也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变异,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如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惧症等。
一般情况下,老人带孩子分为如下的五种类型:
首先是过分监督型。
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检查孩子的行为,如此就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懒惰性,以及对我们成人的不信任感。
其次是过分关注型。
孩子本来能够在正常环境下锻炼自己的能力,却因祖辈家长呵护备至的包办代替错过关键期。比如说两岁之后的孩子,建议孩子是能够自己动手吃饭,即使他弄得很脏也没关系,但是一定要让他有一个动手能力的过程,这是锻炼他的精细动作的必经过程。那很多爷爷奶奶带孩子就喜欢喂他吃饭,觉得孩子不会吃,老是弄脏,就必须喂他他吃。这样的现象其实是大可不必的。
然后是严厉惩罚型。
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就经常说:你不要这样,你这样不好,你不能这样啊!这样否认的词汇比较多。
这样会使孩子产生非常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当孩子怎么做都不能达到你的要求,他就会选择放弃。
不要求孩子完美,只要求孩子不断进步就行。
第四种是放纵溺爱型。
老人带孩子过于疼爱,处处迁就孩子,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不良结果。
第五种是民主理解型。
这种祖辈家长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老人带孩子确实有一些弊端,因为老人容易溺爱孩子、教育观念成;容易导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疏远,所以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年轻父母往往趋于理性,着眼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智力开发等;而老人,是趋于感性的,他们疼爱孙辈,往往愿意尽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没太理会这些做法对孩子是不是弊大于利。
那么该如何让隔代教育做的很好呢?
1、私聊
当我们和老人产生矛盾后,首先要注意找准“组合”,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是与爷爷、奶奶沟通,那就请爸爸出马;如果是与姥姥、姥爷沟通,就请妈妈出马。而且,不要把问题搬上台面,一定要找没人的场合私聊。这样,即使老人意识到确实是自己的做法欠妥,也更容易坦诚以对。此外,在沟通之初,年轻父母要尽量先表达对老人的感谢和关爱,再慢慢切入正题。
2、说事实
当发现老人对孩子有溺爱现象或不妥当的教育方法时,我们要顾及老人的自尊心,最好从侧面提醒,说话只说事实,而不带批评或任何让老人马上改变自己做法的要求。切不可当众驳斥老人,那样只会伤了老人的心,还让矛盾更加恶化。
3、找对理由
在养育上和老人产生分歧时,不要在问题表面争论不休。如果有科学依据,不妨将反驳的理由建立在此基础上。这样既体现了对老人尊重,又容易让老人接受建议。毕竟,所有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愿意孩子越来越好的。坚信这一点,你的理由如果有根有据,老人一定也愿意改变自己的做法。
4、把握时机
教育孩子讲契机,说服老人也要讲时机。如果对方此时心情愉悦,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现这个问题,建议和意见易于被老人接受;如果气氛、场合不对,说服则易遭遇“反击”,最终问题没有解决,还导致不欢而散。
在育儿上,首先老人和小两口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不能全部否定对方,否则孩子就不知道孰对孰错。小两口也是初为人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有很多不明白,不正确的地方。
老人应该知道我们只是协助。
当他们工作忙的时候,我们帮助照顾,永远不能喧宾夺主,孩子的爸妈才是育儿的主角。他们是我们孩子,才开始走上育儿之路,我们要多一些鼓励,这也是我们老人再育儿之路。
挫折就是人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在环境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挫折教育教给孩子的不是挫折,而是要教给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和积极的态度,承受挫折的能力,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伤害以及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方法。
怎么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1、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
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认识到抗挫教育的重要性。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对孩子保护有加。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是很有好处的。
2、要善于把握抗挫折教育的时机
在平时孩子碰到困难时,家长教育孩子要采取不回避的态度,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地向困难发起挑战。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样的”“瞧你做得真好”……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励他努力去克服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便增添了勇气,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愿望。这使家长的“你行”也就变成了他自己的“我行”!
挫折教育当然是应该的,但是完全没有必要刻意地制造挫折,毕竟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经受挫折都是在所难免的。现在的孩子,被保护得过多是常态。很多应该让孩子独立承担的部分,都被父母给顶住了。为什么孩子变得越来越脆弱?因为我们的孩子面对的都是被安排的。
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一、让孩子自己面对困难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这时的孩子开始什么事都要自己来,遇到困难也需要自己去征服,因此,这时候家长应该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
二、从小事着手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家长应该借此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事情做起。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这也就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父母具备更高的素质修养,为孩子营造出更好的家庭教育。
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1、正确引导孩子认知自我
家长的思想会影响到孩子的整个人生。如果家长向孩子传达的是积极的思想,孩子就会努力的经营自己的人生,通过提升自己来改变自己的现状。而且孩子在不断成长和学习的过程当中经常就会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提升,还会对自己进行自我暗示,不断的学习,还会坚定地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都要靠自己努力来获取。
2、行为上
对他人沟通和交流上面也是非常的掌握到说话的艺术,做到与人交流的尊重。如果给孩子传达的是消极的思想,就会让孩子对自己进行自我否定,埋怨自己的人生,而且还不会做到自我反思。对自己的现状不满,但是却不会对自己进行改变,一味的依赖他人,想从他人身上获得自己想要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让孩子的人生变得不幸福。
家长的教育方式在不经意影响着孩子,对孩子以后的生活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促进孩子成才。
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1、让孩子逆反对立
在家庭的位置上来看,孩子是处于弱势的,当家长不能够以理服人而动粗,只能会让孩子口服心不服,体力上孩子打骂不过家长,他们只能承受,慢慢地就会家长形成对立的局面,学习成绩不会因为打骂得越重而上升的越快,相反,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因为是学习让他们挨打。
2、让孩子自暴自弃
学习成绩不好,家长要首先与孩子进行心平气和的沟通,再和老师沟通不爱学习的原因,然后针对问题,帮助孩子形成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一味地否定孩子的努力,一味地忽视孩子的感受,就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无可救药,破罐子破摔,从而,进入恶性循环,越打越差,越差越打。
挫折是人生成长所必需的,是人生漫长道路上的一个个小山 包,只有跨越无数个小山包才能到达最高峰,才能看到人生最美丽的风景。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健全的人生。培养孩子抗挫能力,使孩子勇敢面对挫折,会让的孩子更加坚强。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
如何对孩子挫折教育?
1、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家长可做为参与者,与孩子一同完成,这样可以调动起孩子努力完成,克服困难的积极性,家长灵活机动地在“比赛”中,输给孩子,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困难和挫折,只要坚持和努力,就可以面对和战胜。
2、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所有要求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如果要求过高,那么孩子成功的机会就会少,那么,时间长了,就会恶性循环,越要求高,越完不成,越遇挫折。孩子的自信心就会被磨得所剩无己。
3、当遇到挫折后,家长或老师应该教孩子鼓起勇气去面对挫折,而不是让他们逃避责任,因为在以后的人生旅程中,他可能会遇到更大的挫折。一些家长生怕孩子受到一点委屈,有意无意地替孩子承担本应该由孩子自己面对的挫折,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失去了在挫折中成长的机会。
4、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具,自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生活的技能,同时锻炼孩子的抗挫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中国有句古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孩子的成长受家庭影响很大,通常情况下什么样的家庭出什么样的孩子。因为父母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眼里,孩子的模仿能力又非常强。
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1、家庭将决定孩子未来是否幸福
婚姻是家庭的重要基础,美满的婚姻、恩爱的夫妻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成功的婚姻能给孩子带来持久的幸福感。夫妻关系和睦、家庭成员相亲相爱,是孩子幸福成长的最重要条件。生活在婚姻稳定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会更加优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也更少。
2、能力影响
孩子的能力和智力,也受家长态度的影响。家长要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能力。在平时教育中,多些积极评价。增加一些孩子的积极性、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多些勇气,能力自然也会多一些。批评孩子时,最好单独私下进行,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