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
每个孩子在进入初中以后,都会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那就是孩子的青春期。青春期孩子不仅可能会出现叛逆的问题,还有可能厌学、早恋、沉迷网络、打群架等等,这些对于初为人父为人母的家长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家长需要通过阅读一些专业书籍,提前学习教育这阶段孩子的方法。
初中生家长应该怎么管教孩子的书籍
《如何说,少年才会听;怎么听,少年才肯说》
喜欢阅读的家长都知道,有本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曾经销售达300多万册,被翻译为30多种语言风靡全球。而且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这本《如何说,少年才会听;怎么听,少年才肯说》是阿黛尔·法伯写给青春期孩子和家长的又一本好书。
每一个孩子一到青春期都会和家长发生冲突和矛盾,而作为家长,一吼二打的方法早就已经过时了,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和孩子走得更近。
这本书的作者是两位杰出的美国家庭教育专家法伯与玛兹丽施,以她们敏锐的观察与实践,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帮助父母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以具体入微的指导,让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交流温暖而深入。
《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她在孩子步入青春期时也是伤透了脑筋,看完这本书后改变很多观念,心态也变得更为平和,所以她强烈推荐给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妈。
全书详细介绍了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养育十几岁的孩子的准则(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三种常见养育风格的弊端,以及正面管教方式的好处和教给十几岁的孩子人生技能的具体方法(将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机会、怎样激励十几岁的孩子、沟通技巧、家庭会议、特别时光、赋予孩子力量、培养能力和"我能"的心态、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十几岁孩子的心理学、如何对待可怕行为等)。
《成长,请带上这封信》
这本书是30位名人倾心写下的亲子家书集。他们包括安妮宝贝、韩寒、曹文轩、白岩松等,天下父母的爱都是一样,他们虽然贵为自己行业的翘楚,但是面对孩子仍旧会有困惑和无奈。他们甘愿最大程度地还原本真之心,掏出沉淀半生智慧的肺腑之言,为孩子细数成长的酣畅与迷茫,生活的刁难与馈赠。
三十封信,万千种爱,一个心愿。
《原生家庭:如何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想要影响孩子,最好先了解自己,反思自己有哪些行为是原生家庭带来的,思考如何减少带给孩子的伤害,有时候发现,这好像是一个轮回,曾经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不要再次发生在孩子身上。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整本书全是故事,没看尽兴的可以去看看这本书。答应我,当小说看。
我们总是会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小孩,把自己小时候都不愿意接受、面对的事情,强压给自己的孩子,或者把孩子当做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却忽略了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以下还有几个教育初中生孩子时容易迈入的误区,家长一定要注意:
误区一:认为青春期同魔鬼一样可怕。
见到许多青春期危险实例,家长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青春期叛逆非常可怕,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青春期是青少年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阶段不可缺少的。青春是成长,不是叛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读读前面的文章,相信你有更深的了解。青春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对青春期不了解,又把错误归咎到孩子身上。
误区二:孩子学业上的压力大部分来自于家长。
由于父母期望值过高,由于父母管得严,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较大的学习压力来自于家长。而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在学习上自主性更强,学习压力相对越小,但是家长们往往忽视培养这一点。小学生需要陪伴式学习指导,基本上听从家长的指导;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强烈,高中生能完全自主学习,非常抵触家长的过度关注。 期望与要求相反,势必引发亲子冲突矛盾。
误区三: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节拍。
当你的孩子已经上了初中,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而我们的许多家长的思想裹足不前,却还停留在孩子的儿童期,有错非打即骂,无事无非漠不关心。我们家长要清楚地看到,孩子长大了,须从理性引导,须从感情笼络。如果犯了错误,一定要承担责任。
误区四:家长错误地认为自己仍然是孩子的唯一,家长仍然妄想替孩子包办一切。
儿童时期离不开家长,家长是孩子的唯一,但到了青春期,家长不是孩子的唯一。他们开始疏远家人,对同伴充满了感情,对社会上的事情产生浓厚兴趣,对异性交往产生强烈欲望,这为他们今后成长奠定心理准备。家长们产生失落感,对孩子的所作所为看不惯,家长与孩子矛盾一触即发。
那么,如何教育初中阶段的孩子呢?
一、尊重孩子,采取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
把孩子当作成人来对待,将言论权还给孩子,把部分选择权、决策权交给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与决策。对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多鼓励、少批评。
二、转变固定的思维模式。
尝试着从当今时代的角度来理解孩子,对某些现象和观念家长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为了让孩子服从而坚决反对。
三、防止出现两个极端。
一是过度纵容,二是一味压制,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因此,教育孩子,家长必须坚守基本的道德原则,以此来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
四、鼓励孩子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雅情操。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和坚定意志,学会与人交往,体会成功和挫折,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从挫折和困难中逐步成长,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叛逆的行为,比如不听家长的话、爱跟家长唱反调、逃学,很多家长经常被这个时期的孩子气的头疼,其实,只要家长掌握正确的方法,孩子叛逆的问题是很好解决的。
16岁女孩子叛逆期怎么管教最合适?
1、保持冷静和理解。
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时,保持冷静和理解非常重要。避免情绪化和过度反应,而是以冷静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与孩子交流。试着理解他们的内心挣扎和困惑,并尽量从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
2、鼓励积极的沟通。
与孩子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是非常重要的。给予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机会,用尊重和耐心的态度倾听他们的问题和烦恼。积极的沟通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理解彼此,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家长不要觉得19岁的男孩不会在有叛逆期了,叛逆期不分年龄,它更多的是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如果家长只知道命令孩子、批评孩子的话,他们就会叛逆,并且还会叛逆的很厉害。
19男孩子叛逆期怎么管教?
1、我们需要了解叛逆期的本质。
叛逆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希望摆脱父母的控制和束缚,寻求自我认同感和独立性。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前后,大约持续到20岁左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表现出情绪波动大、行为冲动、对权威质疑等特点。
2、保持沟通。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尽量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你的立场和期望。建立一个平等、尊重的对话环境,有助于缓解矛盾和增进亲子关系。
18岁的孩子已经上高三了,别看年龄上成年了,但大部分这阶段的孩子依旧处于青春期,思想上还是不够成熟。他们既需要父母的帮助,又不肯听从父母的管教,亲子之间也因此屡屡爆发冲突。其实,关键还是在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差错。所以,请各位家长多改善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做法。
18孩子叛逆期怎么管教最合适?
1、家长需要调整心态
孩子在青春期有表达自己的欲望是很正常的,而且由于18岁的孩子在法律线上已经是成年人了,觉得自己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需要父母的引导。这时候,家长不要为此生气,而是真诚地祝贺孩子的成长。
2、理性化处理冲突
在叛逆期,冲突可能时有发生。家长需要保持冷静理性,不要过度情绪化,也不要通过压制来解决问题。通过平等的沟通,理解孩子的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遇到问题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让他们学会独立处理挑战。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要我们当父母的不要再把他们当小孩,而是要把他们当小大人,当做自己的朋友,遇事多沟通交流,尊重他们的想法,给出孩子合理的建议。
15岁叛逆的孩子应该怎么管教?
1、接纳叛逆期,放平心态
叛逆期不可避免,接纳是走进叛逆期内心孩子的“唯一”途径,接纳是承认孩子进入叛逆期既定的事实,每个孩子都会有叛逆阶段,所以我们不必过于焦虑,放平心态,家中有一个情绪不稳定(孩子)的人就够了,情绪很容易被传染,我们不应被孩子一举一动牵着鼻子,而是用自己平稳的情绪影响孩子。
2、够换位思考
学会理解孩子的心理和处境,家长能够换位思考,每一位家长,都是从叛逆期走过来的,相信大家也会有很多经验想要和自己的孩子分享,希望家长能够在这个时期多理解孩子,一起帮助他们走出叛逆期。
面对17岁的孩子,家长就不要认为孩子必须要听话,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家长们要学会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遇到矛盾和分歧的时候要冷静沟通,共同商量出一个对两方都好的结果。这样就不存在孩子不听话的现象了,有的只是不同的意见,需要双方磨合而已。
17岁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要双向沟通
沟通属于双向性的,必须要让孩子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青春期孩子都会有自主权的需求,家长需要给孩子足够的面子,这样才能消除沟通障碍,让沟通变得更加顺利。在一些比较小的事情选择上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即使把事情做砸也是在接受的范围之内。虽然一些大的事情不能让孩子做主,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决,应该先听一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意见,了解孩子的价值观。
2、做好引导
每个人都有叛逆的过程,经常会发生叛逆的时候。在15岁叛逆的时候,家长总是不能解决孩子的叛逆问题。其实家长只是用了错误的方法对待孩子,没有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教育孩子并不难,请看以下的内容。
十五岁的女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父母要以身作则
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好的习惯尽量在孩子们面前展现,不好的习惯不要给他们知道,否则有样学样,那责任终究归于大人身上。因为孩子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2、将规则意识引入教育中
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也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帮其建立最早的秩序感。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即便孩子哭闹、不情愿也要遵守规则。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意识到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按照他的意愿进行,潜移默化中懂得守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