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孩子这样的行为可能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家长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看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和孩子做朋友,多鼓励夸奖,少批评指责。
小孩偷东西撒谎是心理问题吗?
孩子偷东西撒谎可能是行为问题,也有可能是习惯行为,心理行为或多或少会有点,要看孩子的程度,一般孩子偷东西说谎都是有原因的,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偷东西说谎,家长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就行。
小孩偷东西撒谎怎么办?
1、正确定位孩子的问题
孩子偷东西也好、撒谎也罢,其实背后都会有原因。对于偷东西而言,更多的可能是喜欢、想要占有、父母限制太多、还有就是通过这种行为来寻找满足感、安全感等等。而对于撒谎来说,孩子们更多的可能是不想承担责任,想要逃避问题,不敢面对家长等等。当父母发现孩子身上有类似“偷东西”、“撒谎”的行为,不应该过于焦虑,尤其是孩子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年龄段冷静的分析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去对应的寻找具体的办法。
2、承担责任,积极认错
孩子拿人家的东西,就要敢于承担责任。自己犯的错,自己去面对。拿什么东西,还回去。如果已经用了,那就照价赔偿。这是最基本的。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做错事情,是需要承担后果的。在孩子未成年的时候,我们家长也要负责。孩子之所以拿别人的东西,是孩子自己喜欢也想拥有,而撒谎就是怕家长让还回去。拿东西本身就不对,还撒谎就错上加错。要让孩子知错就改,以后不要撒谎。
3、标签效应很可怕
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别随便给孩子贴上标签。什么是标签呢?比如说“小偷”。当孩子在某件事情上没有做到,我们心中所期望或背离期望时,有可能口不择言地批评孩子,但在批评过后,又会后悔自己批评有点过,即使再后悔,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它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不可避免的伤害,甚至给孩子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4、家长应该保持平静
当发现孩子偷东西和说谎后,家长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强调的重点不在于要他坦白承认撒谎,而在于讨论。当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时,要弄清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否认。这时,家长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怒气,否则只会让他更难以面对真相。
小孩偷东西撒谎的原因:
1、偷钱充游戏,有的孩子沉迷游戏,想要充钱购买装备和皮肤,但是自己零花钱又不够,所以就想到偷家里的钱。
2、缺零花钱,贪吃,在学校或者小区附近的小卖部,和同学朋友一起买零食吃,这些吃的可能在家长眼中就是垃圾食品,所以孩子要背着家长偷偷买着吃。
3、攀比心理,看到同学花钱大手大脚,自己也想出风头,跟同学朋友攀比,希望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建立自己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想以此让同龄人羡慕自己。
其实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都会有过“偷东西”的行为,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品行有问题。他们毕竟年龄还小,对“偷窃”这件事或许还没有一个清楚认知,甚至都不认为这是错的。父母这时候如果打骂孩子,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情绪化,且不一定能明白自己错在哪。父母需要耐下心语重心长的教育孩子,这比暴力要有效许多。
小孩子偷东西什么心理?
1、以“偷”换爱。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的关爱不够,所以用“偷窃”来吸引父母的关注。有些孩子的父母平常工作比较忙,很少跟孩子沟通、交流、互动,注意力没有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就用这种“偷东西”的方式引起父母关注。
2、孩子满足内心对于这件东西的需要的感觉。
孩子可能在家里的时候,问父母要过一些东西,父母并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孩子对于这些物品的需求心理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只能拿学校里或者其它孩子的东西来填补内心这种满足感。
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孩子出现偷东西说谎的问题后,家长不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主动反思并改变教育方式,这样做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孩偷东西撒谎应该怎么正确教育?
1、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偷东西又撒谎的现象,你需要马上对孩子启动认知教育,通过给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帮助孩子完全认识到自己错误行为,从网络上找一些案例,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观看,当孩子发现从小偷变成盗窃犯,最后进入监狱失去人身自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时,这时家长再加以引导,就容易让孩子对偷产生畏惧心理。
2、承担责任,积极认错,孩子拿人家的东西,就要敢于承担责任。自己犯的错,自己去面对。拿什么东西,还回去。如果已经用了,那就照价赔偿。这是最基本的。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做错事情,是需要承担后果的。在孩子未成年的时候,我们家长也要负责。孩子之所以拿别人的东西,是孩子自己喜欢也想拥有,而撒谎就是怕家长让还回去。拿东西本身就不对,还撒谎就错上加错。要让孩子知错就改,以后不要撒谎。
3、一定要找到确凿的证据,这个过程很麻烦,因为拿别人东西的孩子一般是不会主动承认的。所以,就需要您想一切办法找到证据,找到丢失的物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能伤害孩子,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灵,这是底线。
4、家长应该保持平静。当发现孩子偷东西和说谎后,家长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强调的重点不在于要他坦白承认撒谎,而在于讨论。当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时,要弄清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否认。这时,家长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怒气,否则只会让他更难以面对真相。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其中一项就是偷东西,对于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我们家长要严肃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能拿回来据为己有。家长们要引导孩子,及时的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
小孩子偷东西撒谎怎么教育?
1、批评指责要不得。
如果遇到孩子偷了东西说了谎,千万不要当面指责批评,因为就算是孩子也会有自己的自尊心,如果一味的批评指责不仅让孩子反感,而且还会伤到了孩子的自尊,得不偿失。
2、承担责任,积极认错。
孩子拿人家的东西,就要敢于承担责任。自己犯的错,自己去面对。拿什么东西,还回去。如果已经用了,那就照价赔偿。这是最基本的。
当孩子开始偷东西和撒谎,这些”恶“的习惯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作为家长,焦虑又担心。该怎么办呢?
孩子撒谎偷东西是什么心理?
1、最初孩子分不清“偷”的真正含义,只是以私自占有为目的,完全不顾后果。
孩子偷东西最常见的年龄,一般在儿童期(6-11岁),在这个成长阶段里,如果家长不懂也不重视家庭教育,很容易忽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认知教育。当孩子不理解“偷”的含义时,很容易把偷与拿混为一谈,以为我只是拿了东西,我只是想要那件东西,有何不可呢?
从本质上来讲,“偷”是以占有为目的,私自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已有,对于偷拿别东西的后果完全不去想。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如果你发现孩子有偷东西的行为后,必须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检讨你对孩子教育的缺失之处。
2、孩子偷东西被责罚几次后,为避免再次被责罚,便学会了撒谎。
家长想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这一重要成长阶段,就要提前把功课做足,要了解孩子在青春期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青春期孩子内心敏感,会产生许多自我意识和想法,如果得不到理解和认同,他们的心理很容易就会受到伤害。
小孩青春期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问题一:逆反心理。
有些青春期孩子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与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对正面遗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学校纪律规章要求消极抵抗。
问题二:孤独心理。
有些青春期孩子性格孤僻、社交恐惧,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他们不愿与人接触,甚至不跟父母交流,却又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一些孩子常常少言寡语、独自活动,人际关系疏远淡化,嘴上不屑一顾,内心却非常孤独。
孩子不可能无缘无故就学会了偷东西、撒谎,也没有孩子天生就品行有问题。大多数时候,孩子的行为都受到身边环境影响。因此,父母需要找到孩子身边这种不良行为的“源头”,从根拔除,才能进一步影响孩子养成良好品性。
孩子偷东西撒谎屡教不改怎么办?
一、保持冷静,了解原因。
当发现孩子偷东西或偷钱时,应该保持冷静,了解孩子把钱用在什么地方了,不要强调“偷”这个字眼,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训斥或者打骂孩子,甚至还把孩子赶出家门。应该调查清楚孩子偷拿钱的原因,掌握孩子把钱花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知道孩子为什么私自拿钱,根据原因再做处理。
二、跟孩子强调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孩子出现了偷东西说谎的问题,家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家长对孩子犯下的错误不闻不问,孩子就会觉得这是满足愿望的有效途径,进而屡屡犯错,甚至会形成坏习惯,直至彻底堕落。所以,家长发现孩子犯错以后就要立即跟孩子进行沟通,尤其要跟孩子强调偷东西说谎的行为会导致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