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小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这个时候一定要积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才行,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同时引导孩子自己学会思考问题。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式,父母应该学会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导自己的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1、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家长要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一定要先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2、适当惩罚
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
3、重视情绪的作用
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家长的心理和行为也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绪能激发家长以充满爱的方式,主动了解孩子,关切孩子的成长,并以民主、科学的方式教育和培养孩子,从而使亲子关系密切协调,家庭气氛和睦温馨。家长要重视自身的情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和保持积极的情绪,克服和消除消极的情绪。
4、家长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将孩子带到世上,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父母面对事物的处理方式、说话方式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正因此父母必须一身作则,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正面形象,成为孩子的榜样。
5、体罚与批评要把握分寸
目前体罚孩子是否正确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是否体罚孩子要看孩子的年龄大小,对于四五岁以下的孩子,体罚是必要的,因为批评教育是无效的,他们甚至都无法完全理解父母的话。而在孩子长大以后,体罚变得无效了,这就要父母讲道理了。体罚只能增加他们的暴力意识。
6、尊重孩子的“狡辩”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这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爷爷奶奶带孙子孙女,姥姥姥爷带外孙外孙女的现象,确实非常普遍。这种祖辈对孙辈的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只是无论怎么样,都不要让教育的角色失衡,承担教导重任的应当是孩子的父母。
孩子隔代教育问题:
第一, 育儿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于很多长辈而言,如果说他们有经验,这种经验都是几十年前的了,有多少适合现代生活,这还得因人而异。而且有些老年人也没有带孩子的经验,他们的孩子也是父母帮带的,因此他们也不具备育儿经验。但老年人如果能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那么育儿观念的冲突也不会太大,因为他们愿意接受新事物愿意去学习。如果老年人只是抱着固有的老思想,既不愿意听建议,更不愿意去学习,在育儿这个问题上就会存在很大的分歧。
这种例子太多了,比如很多老人由于自身体弱,总是怕冷,所以他们就会根据自己的感觉给孩子不断地加衣服,就怕孩子冻生病,结果孩子被捂了一身的汗,反而生病了;喂饭的时候,他们也会尽量给孩子多吃,吃得越多越好,结果造成了孩子肥胖或是厌食;有的老人天冷不爱出门,因此一个冬天都会带着孩子在家看电视。我们作为子女也不好说什么,即使说了没有作用,反而让彼此难堪。有的家庭也会因为育儿观念的巨大偏差造成家庭纷争不断,甚至最后夫妻也不得不选择离婚。
第二,“隔代亲”把孩子宠爱成“熊孩子”
在现代社会,隔代教育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毕竟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父母迫不得已缺席了孩子的成长,投身职场赚钱养家。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在教育上难免会有所缺失。这就导致了隔代教育会出现诸多弊端和问题。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害处
首先,对孩子最大的还出,就是隔代亲太过溺爱孩子。
上了年纪的老人,体能、精力等都大不如前,再加上身边的朋友重心都差不多在孩子身上,自己难免就会觉得寂寞,且这时候正是他们退休的年纪,有着大把的时间可以回归家庭,甚至会因此更加重视情亲,而子女已经能够独立生活,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那么他们的重点自然而然会放在孙子辈身上,溺爱孩子也就非常正常了。但长期这样下去,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不利,会让他们养成霸道无比、自私自利、不懂得体谅他人的性格。
其次,隔代教育还会影响亲子间的关系。
小孩子还不懂得黑白对错,只一味的喜欢顺着自己、宠溺自己的,而父母想要教育孩子,必然会对他们进行约束,这和爷爷奶奶对自己的态度,在孩子眼里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在这样的对比之下,他们在感情上必然会逐渐向着爷爷奶奶倾斜,甚至会因此对父母出现埋怨心理,觉得他们不爱自己,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
俗话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将下一代培养成才。中国自古以孝立天下推崇家和万事兴,一贯营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氛围,至今看来仍蕴含着极大的智慧,看一看古人们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吧。
古代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古时的教育并非只会让孩子死读书,他们也讲求快乐教育,并且教子手段多样。
法宝一:家训
《颜氏家训》《朱氏家训》等中国传统家训,是治家者人生经验和教训的传授,它的意义是寓大爱、真诚和殷切的希望于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中,它的方法主要是言传身教、授人以渔。
法宝二:家书
当下父母更讲究科学的养育方法,但老一辈觉得以前自己就是这么带小孩的,也健健康康的长大了。现在时代毕竟不同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变化了,所以与老一辈交流科学育儿很有必要,但是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效沟通。
孩子隔代教育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家里有没有这样的现象,这就叫隔代教育:由祖辈们对孙辈们施行抚养与教育的活动与现象。亲子教育:由父母对子女施行抚养与教育的活动与现象。
因此,隔代不能断代。童年是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孩子对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完全来自其照料者,此时谁给予孩子最多的关爱,谁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位。如果在这个时期,孩子和父母间没有形成紧密的依恋关系,那么就会使子女感到父母不关心自己,甚至不爱自己。
当然随着子女年龄增长,这种想法会有所改变,但对亲子间的关系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不论父母多忙,都必须抽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这样才能增强与孩子的互动,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隔代教育,指的是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部分年轻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其他缘故,把抚养孩子的责任交给了老一辈人。这些老人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主要教育者。这种传统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第一点影响就是,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感情隔阂。
孩子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少应有的沟通和交流,那么孩子和父母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再加上很多老人喜欢说“你妈不要你了”“你妈都不管你,爱奶奶还是爱妈妈”……小孩子分不清玩笑和实话,听到这些话会真的感觉父母抛弃了自己。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第二点影响是,对孩子更溺爱。
祖父母辈小时候吃不好、穿不暖,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现在更是把爱补偿到孙辈,任何老人认为的好东西都想全部给孙辈,这种情感我们要理解。但过分溺爱对宝宝的发展没有什么好处,处处迁就使孩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过度“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孩子的习惯、性格形成都有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决定着孩子未来的成长厢房。适当的教育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同样,父母错误的教育也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及时孩子长大以后,依旧很难消化掉这些负面影响。
不适当的教育孩子对孩子成长不利
父母首先要清楚认识到,语言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时间无法治愈的。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就曾经发布过关于父母对儿童语言暴力的海报。第一个孩子手上拿着26分的考卷回家后,被父母怒斥“你的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第二个孩子则是因为打破了家里的花瓶被妈妈训斥:“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家里有你真倒了大霉了!”第三个孩子则是踢球回家后被妈妈训斥“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制作这三张海报的制作者,把这些话写在了孩子的身上,但是这些字就如同刺青般刻在了孩子身上,仔细回想,我们说过的这些话,又何尝不是用语言充当刻刀讲这些伤痕一刀一刀的刻在孩子身上呢?语言暴力给孩子带来的这些伤害是时间也无法治愈的。
据相关研究表明,从小受到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他们有一半人会变得冷血无情,四分之一的人会因此患上抑郁症变得自卑内向,其余的孩子会变的有暴力倾向,种种这些数据无疑不在告诉我们,语言暴力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与此同时还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