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家长首先需要承认的是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想法也需要被尊重,“不听话”只是父母的一个定义而已。父母不能抱着自己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错误想法,与孩子沟通,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交流,效果更好。
如何教育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1、倾听和尊重
与孩子建立起真诚的互动非常重要。倾听是沟通的核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您对他们的理解和关心。尝试使用“我明白你的感受”或“我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想”的话语,以此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我也是过来人,我们作为家长,光靠自己琢磨,甚至情绪化教育孩子,没有科学的方法,那基本上是适得其反,亲子关系不会有好转,也会耽误孩子的黄金发展期!
2、正面强化
正面强化是指在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认可和奖励,从而增强孩子重复这种行为的动机和信心。正面强化有许多形式,比如赞美、鼓励、拥抱、眼神交流、微笑等。
正面强化的原理是利用了人类天生对快乐和满足感的追求。当孩子得到了父母的肯定和奖赏时,他们会感到快乐和满足,从而更愿意继续做出正确的行为。相反,如果父母总是忽视或批评孩子的好行为,孩子就会感到沮丧和失落,从而失去了改变行为的动力。
3、眼神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用眼神教育的方式进行无声的教育。眼神暗示比言语上的教育更有力量,因为它更细腻,能够传达你的态度。例如,当你给孩子讲故事时,他没有认真听或双手玩弄其他东西,你可以紧紧地盯着他的手,这样他会感受到你的不满意而停下来。
4、平静中断
平静中断是处理孩子冲动、攻击性或不友善行为的一个有效方式,让犯了错的孩子去一个安静的地方待几分钟,对孩子打架、无理取闹、骂人、随意插嘴、羞辱他人或不听劝告继续某行为等情况都十分管用。但对于爱生闷气、爱哭或爱发牢骚的孩子,这个方法并不管用,此时应该分析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并采取“主动忽略”的方法。
5、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是指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来示范给孩子看,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合适的、值得学习的。以身作则是一种无声而有力的教育方式,它比单纯地说教更能打动孩子,并影响他们形成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以身作则的关键在于一致性和诚信。一致性是指父母要做到言行一致,不要说一套做一套,否则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失望。诚信是指父母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不要掩盖或推卸责任,否则会让孩子感到轻视和不信任。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一、发展阶段:孩子的大脑和认知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独立思考、探索自我意识,并试图建立自己的身份和个性,这可能导致他们对权威的反抗表现为不听话。
二、自主性的追求:孩子渴望自主和自由,他们希望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不听话的行为,以展示他们的独立性。
三、注意力和集中力:孩子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兴趣的转移、外界干扰、学习困难等,这可能导致他们无法专注于听从指令。
孩子不听话的表现:
不服从管教:孩子可能不愿意服从父母的管教,不愿意遵守家庭规则或学校纪律。
顶嘴争吵:孩子可能会与父母或老师争吵,顶嘴或反对他们的决定。
故意挑战:孩子可能会故意挑战权威,比如故意违反规定或试图引起注意。
不良行为:孩子可能会有不良行为,比如打架、说脏话、恶作剧等。
无理取闹:孩子可能会无理取闹,比如无端哭闹、拒绝合作、不完成任务等。
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有不听话或者不愿意配合的时候,这时候需要家长或者老师用耐心的态度引导和教育。为人父母,我们必须明白“不听话”其实是孩子从无知迈向成熟的必然,切勿简单粗暴处理,一定理性对待!
怎样才能教育好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1、孩子不听话让父母很头疼也让父母很着急。其实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很听话,但是面对孩子不听话现象,一定要两方面来看。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能力和体力的发展和提高,有了越来越多的独立意识和想法,有了自己的主意,所以有时这种不听话,或许能帮助孩子更好认识和探索世界。
2、对孩子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坚决不能双方对持,这样下去要么就是大人终究犟不过孩子,最后听了孩子的,助长了孩子的凡事不满意就闹下去的坏脾气;要么就是父母忍不住打孩子,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3、如果是幼年的孩子,在小时候就要注意及时纠正他的错误言行。适当的惩罚是要有的,注意分寸就可以,当然不主张体罚。对不听话的孩子可以试着耐心沟通,小朋友的心性还没固定,是可以引导的。很多不听话的孩子是家长长期溺爱造成的,所以家长要自己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太惯着他。
如果是大的孩子,可能是到了叛逆期,所以家长要调整心态,不能事事要求孩子按自己的要求来做。试着多沟通多交流多倾听。只有他愿意跟你说,你才能明白很多事情背后的原因。尊重孩子的选择,没有犯选择性错误就行。
现在已经是文明社会,但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仍然有家长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这种行为行为是不合理的,孩子不听话时,用其他形式代替打骂,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家长如何教育?
1、尊重和信任
青春期的少年在精神上成长,渴望自决。 当他们被父母和老师否定时,他们的逆反心理就会增加。 有一种想法,你觉得不行,我给你做,而且一定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 因此,家长和老师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更要关注孩子的长处,对孩子有一定的信任,该放手的事情让孩子去做。
2、给孩子独立空间
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父母总是格外的紧张,父母这样的紧张会给孩子很大的精神压力,孩子在这一时期是很需要有自己独立空间的,如果父母天天控制孩子,孩子会感觉自己活得很累,就会想迫不及待的冲出束缚。
步入初中阶段的孩子基本上都已经步入了青春期,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做出各种各样叛逆的行为,比如厌学,跟家长对着干等等。如果家长引导不好,那势必会让孩子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会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
初一孩子不听话应如何教育?
1、多沟通少唠叨
要学会倾听孩子,学习与孩子平等交流。如果孩子到了中学阶段还愿意有什么事都与家长交流,那家长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孩子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得到比较妥善地解决。
2、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
父母要想让孩子愿意接受自己的教育,就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学会如何为人父母,严于律己,这样才能谈得上教育孩子。同时,还要积极补充自身的不足,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高大的形象,这样,父母才能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威信。
同为一个10岁孩子的家长,非常能理解这种无奈又可气的心情。孩子才10岁,不懂事,却特别以自我为中心,谁的话都不听,满嘴歪理。我刚开始时也被气得不轻,后来学习家庭教育,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后,孩子的问题很快好转。
10岁孩子不听话叛逆怎么办家长如何教育?
1、不打不骂,用正确的沟通方式。
对于叛逆的孩子,以暴治暴是最失败的教育方法。不能一看到孩子顶撞就大发雷霆火冒三丈,甚至对孩子拳脚相加。这种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做法, 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双方的情绪更加对立。
2、尊重孩子的成长意识。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成长意识,理解他进入叛逆期后产生的叛逆情绪。当孩子叛逆的时候,多想想为什么,分析其背后的动机。而我们自己也要保证平稳的情绪,尽量不要与孩子硬碰硬,两败俱伤的结果谁也不想遇到。
身边很多初中孩子的父母都有同样的困扰:孩子不听话叛逆,总顶嘴,软硬不吃,这该怎么教育才好?初中孩子已经进入青春叛逆期,太听话反而不正常。叛逆也只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种表现,只要父母摆正心态,引导孩子走回正途并不难。
初中孩子不听话叛逆怎么办家长如何教育?
1、正确对待叛逆的初中孩子。
孩子出现叛逆,不必太担心,更不要大惊小怪,想想自己的成长之路,也不过如此。我们尽可以一笑置之,只要没有走歧途,就尽可能避免冲突,对小孩的一些问题,尽可以放手让他学着处理,不要一下子否决他,不要一下子告诉他怎么做,而是鼓励他的想法,鼓励支持他试试看,他会学着成长,慢慢就没有叛逆了。
2、采取果断措施。
有些孩子叛逆,不是单纯的成长性叛逆了,而是与正确的人生道路叛逆。或者是家庭教育的原因又或者是受社会影响,这些孩子过早涉足社会,沾染一些不良习性,无心向学,不听教导。如果没有及时教育纠正,后果堪忧。
家庭教育奠定的是孩子的根,要注重孩子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很重要,自律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学校、社会所不能代替的,它侧重于道德教育,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生活。
如何教育你认为不听话的孩子?
1、多交流、多沟通。亲子关系永远是施教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家庭教育无从谈起。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孩子聊聊天,可以聊生活、聊学习,聊国际大事、聊坊间八卦。不要过于严肃,也不要太有目地性。聊着聊着,孩子就会信任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他就愿给你说。这样,你的教育实施起来,就有目的性,能收到好的效果。
2、和孩子平等对话。孩子进入初中,不光是年龄长大了,心理也在变化着。他们有了自己已经是"大人"的意识,渴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家长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要多商量,少命令;多尊重,少武断。让孩子在平等的环境中成长,让孩子自觉自愿去做事情。
3、家长尽力满足孩子喜欢的有正能量的东西,家长应当多与孩子交心谈心,不要强迫孩子做这做那,一定要耐心和孩子讲明道理,引导孩子继续往好的方面发展。这个阶段,孩子学习任务很重,根本没有时间玩,家长应当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充分利用好电视、电脑和手机的媒体的学习作用,不能把这些媒体当作玩的工具,还是要多花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一起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和电影,一起劳动和锻炼身体
4、培养孩子的简朴节约的良好品质。教育孩子吃饭不剩饭,吃饭勿挑食,现在很多家长惯着孩子,爱吃啥就做啥,不行叫外卖,穿衣服买名牌,小小年纪配手机,不是名牌不要,导致孩子吃,穿,盲目攀比,使孩子不知钱挣的不易,以至于孩子不知道学习,不思进取,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良好品质的培养和形成。
相关专题推荐